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邻水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资源ID:1171245       资源大小:26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邻水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 1 -四川省邻水县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10 月 1 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右图是某日的昼夜分布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2. 此时的北京时间为( )A. 4 时 B. 8 时 C. 10 时 D. 16 时3. 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最长的是 ( ) A. 5 月 1 日 B. 6 月 1 日 C. 7 月 1 日 D. 8 月 1 日4. 当南京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

    2、小 B. 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C. 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 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5. 每年春分日到秋分日 ( ) A.极昼地区先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再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B 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C 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南回归线,再移回赤道 D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6. 夏至日,某地(32N,121E)为使太阳能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则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 应调整约为 ( ) A. 23.5 B. 35.5 C. 8.5 D. 55.5下表所列的是 12 月 22 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78 题:7四地中属于南半

    3、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8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9. 冬至日,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 )A2626 B3234 C2634 D3226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白昼时间 5 小时 30 分 9 小时 09 分 11 小时 25 分 13 小时 56 分- 2 -A.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B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该半球一定昼长夜短C赤道上全年既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又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所以也就没有四季的更替D太阳直射海口市(20N)这一天,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4、年中的最大值,而且白昼也最长 11. 某地地下 50 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池塘中的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纵波,上下颠簸 D横波,左右摇晃12.岩石圈是指(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地壳和地幔 D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1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 B增强 C减弱 D增强14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 明显的是( )A增强 B增强 C减弱 D减弱15.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B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16下图能正确反

    5、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17. 右图为“某地高空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该地可能处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C.赤道上空 D.无法判断- 3 -18. 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A图中四点气压:CBADB高空中空气由 D 处流向 B 处C近地面 A 处温度高于 C 处DA、B、C、D 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19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20在实际大气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B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

    6、的共同作用D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21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22.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 30N 附近 B.乙点位于30NC.是冷性气流 D.盛行西南风23.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下列哪些现象发生( )- 4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成低压区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A. B. C. D.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 1617 题。24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7、(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5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下沉,热干 B上升,湿热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高纬流向低纬,暖湿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627 题。26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 B C D27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28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干热少雨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回答 2930 题。29. 此时是(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夏威夷高压势

    8、力强盛的季节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5 -30.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多雨C.吹东北风、湿热多雨 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二、综合题 共 40 分。31.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两分 共 20 分)(1) 图中至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是: (2) A、B 两地受热的是 地,空气 (上升、下沉); 受冷的是 地,空气 (上升、下沉);。(3)正常情况下,A、B 两地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地,原因是 (4)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5)在图中画出近地

    9、面的气压分布状况。32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 2 分 共 20 分) (1)此图为_(1 或 7)月气压分布状况。(2)A 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形成原因是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 。 (3)受 A 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 C 处盛行_风,D 处盛行_风。(4)夏季,D 处盛行_风,形成过程是 。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_和_。- 6 -高一地理单选题 1-30(每题 2 分,共 60 分)CBCDA CDBCB CBDDA AACBC AAADB ADBBD31、 (每空 2 分,共 20 分)(1)=(2)B 上升;A 下沉(3)B;A;A 地多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昼夜温差大。(4)A(5)略(等压面与高空弯曲方向相反)32、 (每空 2 分,共 20 分)(1)1(2)亚洲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 东北(4)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邻水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