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 10 月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1-6 题每题 3 分,7-12 题每题 4 分,共 42 分.(16 为单选题)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速率 B. 路程 C. 加速度 D. 时间【答案】C【解析】【详解】速率、路程和时间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加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选 C。2.一辆小汽车启动阶段,在 5s 内速度从 10ms 增加到 20ms,通过的位移是 70m,小汽车在 5s 内的平均速度是( )A. 13m/s B. 14m/s C. 16m/s D. 17m/s【答案】B
2、【解析】【详解】在 t=5s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 s=70m,则物体在这 5s 内的平均速度,故选 B。3.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越大时加速度也必越大B. 加速度为负值时物体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 加速度为正值物体速度改变量也必为正值D. 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必为零【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详解】速度越大时加速度不一定越大,比如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 A 错误;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
3、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 2 -线运动,与加速度的正负无关,故 B 错误;根据 ,可知 a 与 的方向相同,故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速度改变量也必为正值,故 C 正确;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而加速度却为 g,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定义以及物理意义,知道判断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不是看加速度的大小,而是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4.由 x=-4t+2t2表达式能够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A.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2 m/s2B.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2 m/s2C. 物体做匀加
4、速运动,初速度为-4m/sD.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为 4m/s【答案】D【解析】【分析】位移时间的关系式为: ,由此对应到题目中可以知道,v 0和加速度 a,根据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判断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详解】位移时间的关系式为: ,与 对比可得:, ,由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点睛】公式的对应,这类题目就是要写出原始表达式,然后去和给出的表达式对应,可以得到对应物理量。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已知甲对应的是图象中的直线,乙对应的是图象中的曲线,则下列 说法
5、正确的是( )- 3 -A. 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0t 2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 0t 2时间内甲的平均速率小于乙的平均速率【答案】BC【解析】【分析】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详解】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知甲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乙图象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说明乙的速度不断增大,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 B 正确。根据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由图可知在 时间内两物体位移大小相等,则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故C 正确。在 时间内两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故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6、路程相等,则平均速率相等,故 D 错误;故选 BC。【点睛】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抓住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是分析的关键。6.如下图所示,物体从 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 A、B、C 三点,其中|AB|2 m,|BC|3 m若物体通过 AB 和 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 O、A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设相等的时间为 T,求出 B 点的速度,从而得出 A 点的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再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 OA 间的距离【
7、详解】设物体通过 AB、BC 所用时间分别为 T,则 B 点的速度为: ,根据- 4 -得: ,则 ,联立得 ,故选 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以及推论,并能进行灵活的运用7.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 t0 到 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B.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C. 汽车甲的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汽车乙的速度大小逐渐减小D. 两汽车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答案】CD【解析】【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
8、除以时间根据这些知识来分析【详解】若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等于 ,而乙车实际的位移小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则平均速度小于匀减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即小于 ,故 A 错误;v-t 图象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 B 错误;由图可知,汽车甲的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汽车乙的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故 C 正确;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故 D 正确。故选 CD。【点睛】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8.一个以 v05 m/s 的初速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自始至终有一个与
9、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 2 m/s2的加速度,则当物体位移大小为 6 m 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可能为( )- 5 -A. 1 sB. 2 sC. 3 sD. 6 s【答案】BC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只知道位移的大小,不知道位移的方向,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与相反两种情况,根据位移公式求解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位移与 v0同向时,位移为 x=6m由 x=v0t+ at2 得:6=5tt 2,故 t1=“2“ s 或 t2=“3“ s,故 B、C 正确当位移与 v0方向相反时,位移为 x=6m,代入位移公式得:6=5tt 2,故 t3=“6“ s,则 D 正确故选:BCD【点
10、评】本题掌握位移公式是解题的基础,关键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漏解9.甲乙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其中甲图为位移时间 x-t 图像,乙图为速度时间 v-t 图像,关于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甲的前 4s 平均速度为 2m/s,乙的前 4s 的平均速度为 4m/sD. 1s 末两物体速度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正确,B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甲- 6
11、-的前 4s 平均速度为 ,而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其平匀速度为 ,故 C 错误;由图可知,甲 1s 末的速度为 2m/s,而乙 1s 末的速度为 4m/s,故 D 错误;故选A。10.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1 s 末的速度是 6 m/s,第 2 s 末的速度是 8 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 3 m/sB. 物体的加速度是 2 m/s2C. 任何 1 s 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2 m/sD. 第 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6 m/s【答案】BC【解析】【详解】A、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物体的加速度,根据 v1=v0+at 得, v0=v1-a
12、t=(6-12)m/s=4m/s;故 A 错误,B 正确.C、由 得 v=a t,可知任何 1 s 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2m/s;故 C 正确.D、第 1s 内的平均速度 ;故 D 错误;故选 B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 和平均速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11.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点的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乙的在 2s 末速度方向反向- 7 -B. 乙在 2 s 末追上甲C. 前 4 s 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速度D. 乙在追上甲时距出发点 40m 远【答案】CD【解析】【分析】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
13、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当两个物体的相遇时位移相等【详解】由图可知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乙的速度方向没有变,故 A 错误;2s 末乙的位移为 ,甲的位移为 ,因为甲、乙两质点是同时、同地点开始运动,故 2 s 末乙没有追上甲,故 B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前 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 10m/s,故 C 正确;在 4s 时,甲、乙两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相等,说明位移相等,乙追上甲。此时位移 x=104m=40m。故D 正确;故选 C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明确图线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12.为
14、了得到一高塔的塔身大致高度,某人在塔顶让一颗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已知,则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可能有( )A. 最初 1s 内的位移B. 石子下落的总时间C. 第 2s 内的位移与第 1s 内的位移的差值D. 石子落地前最后 1s 内的平均速度【答案】BD【解析】【分析】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0 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分析即可【详解】根据公式 可以求出最初 1s 内的位移一定是 5m,所以只知道最初 1s 内的位移- 8 -不能求出楼的高度,故 A 错误;知道石子下落的总时间,根据 出塔身的高度。故 B 正确。知道第 2s 内的位移与第 1s
15、 内的位移的差值,无法求出塔身的高度。故 C 错误;设石子下落的总时间为 t,若知道石子落地前最后 1s 内的平均速度,即为(t-0.5)s 的瞬时速度,根据 v=g(t-0.5)可以求出时间 t,根据 即可求出塔身的高度,故 D 正确;故选 BD。【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即可二.填空题(10 分)13.某同学利用实验室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 5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
16、的频率为 50Hz.(题中所有数字都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_和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计数点 5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m/s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a_m/s 2.【答案】 (1). 6 (2). 7 (3). 1.00 (4). 2.00【解析】【分析】通过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小判断从何位置开始减速;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计数点 5 对于的速度大小;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 9 -一恒量求出物块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详解】从计数点 6 和 7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因为相等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小。根据某段的平均
17、速度等于中时刻的速度,则有: ;由纸带可知,计数点 7 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逐差法得: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关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重要推论的运用。三.计算题(本题含 5 个小题,14,15 , 16 题分别为 8 分,17 题 12 分 18 题 12 分)14.飞机着陆后以 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 60m/s,求:(1)着陆后 12s 内滑行的距离(2)静止前 4s 内飞机滑行的距离.【答案】 (1)300m(2) 48m【解析】试题分析:(1)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运动,已知初速度、加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飞机
18、滑行的最长时间,判断飞机着陆 12s 时的运动情况,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位移 s(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静止前 4s 时飞机的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解静止前 4s 内飞机滑行的位移 s解:(1)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有加速度 a=16m/s 2,初速度为 v0=60m/s飞机在地面滑行最长时间 =所以飞机 12s 内滑行的位移与 10s 内滑行的位移相等由 v2v 02=2as 可得 s= =(2)由(1)的分析可知飞机静止前 4s 滑行 6s,此时的速度 v=v0+at=60m/s+(66)m/s=24m/s故 s= =答:(1)它着陆后 12s 内滑行的位移 s=300m(2)静止前
19、4s 内飞机滑行的位移 s=48m- 10 -【点评】本题是汽车刹车类型的问题,往往要先求出匀减速运动的总时间,将题中提供时间与总时间比较,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再选择公式求解位移、速度等等15.从离地 500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金属小球(不计空气阻力) ,取 g10m/s 2,求:(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求 5s 末离地的高度.【答案】(1)10s(2)325m【解析】【分析】(1)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小球落地的时间;(2)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 5s 末下落的位移,再用 500m 减去下落的位移即为此时离地的高度。【详解】 (1)根据 得:(2)根据 得,5s 末的位移为则离地高
20、度为【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1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分别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乙的初速度是甲的初速度的 2.5 倍,且甲的加速度是乙的加速度的 2 倍,经过 4s 甲的位移为 24m,乙的位移为36m,求甲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答案】4m/s,【解析】【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分别列出甲、乙的位移表达式,并结合甲、乙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设甲的初速度为 v,加速度为 a,则乙的初速度为 2.5v,加速度为则经 4s 甲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联立得:v=4m/s,【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
21、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11 -17.汽车前方 120m 有一自行车正以 6m/s 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 18m/s 的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2m/s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抓住汽车和自行车的位移关系,运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2)抓住位移相等,运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第二次相遇的时间,需讨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若经历的时间大于汽车到停止的时间,则汽车停在某处让自行车追赶,
22、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解:(1)设经 t1秒,汽车追上自行车 2t1= 1t1+St1=8s故经过 8s 两车第一次相遇(2)相遇时汽车的速度为 v=at1=32m/s相遇后 2s 内的速度为 v=v+at=32+42m/s=40m/s2s 内通过的位移为汽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5s 汽车前进的位移为自行车前进的位移为 x 自 =vt2=30m,故汽车停止前未追上故再次追上所需时间为答:(1)经 8s,两车第一次相遇,(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保持加速度不变继续行驶了 2s 开始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8m/s2,则再经 两车第二次相遇【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两车相遇位移具有
23、一定的关系注意第二次相遇要判断汽车是- 12 -否停止,不能死代公式18.中国首艘装有帮助飞机起飞弹射系统的航母“辽宁舰”完成了歼-15 首次起降飞行训练并获得成功。已知歼-15 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0m/s2,当歼-15 的速度达到 50m/s 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设航空母舰处于静止状态求: 若要求歼-15 滑行 160m 后起飞,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 的初速度?若“辽宁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种飞机仍能此舰上正常起飞,问该舰身长至少应为多长?若“辽宁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设航空母舰甲板长为 L=160m,为使歼-15 仍能从此舰上正常起飞,可采用先让“辽宁舰”
24、沿飞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再让歼-15 起飞,则“辽宁舰”的航行速度至少为多少?【答案】 (1)30m/s(2)250m(3)10m/s【解析】【分析】(1)由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飞机的初速度;(2)由速度位移公式可以求出航母舰身的长度;(3)飞机的位移等于甲板的长度与航空母舰的位移之和,运用速度位移公式进行求解【详解】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飞机的初速度为:(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解得:(3)设飞机起飞所用的时间为 t,在时间 t 内航空母舰航行的距离为 ,航空母舰的最小速- 13 -度为对航空母舰有:对飞机有: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对于第三问,关键抓住飞机的位移等于甲板的位移和航空母舰的位移之和进行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