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满分:3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卷(选择题 126 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3个小题,每小题 6分,共 78分)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 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 细胞内液和血液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 血浆、组织液、淋巴2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见图)。单侧光照射后,琼脂内生长素含量A 左右相等 B 左多右少 C 左少右多 D 左右均无3下列有关艾滋病与 T淋巴细胞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2、A HIV 侵入人体后与 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 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B HIV会不断复制, T 淋巴细胞会被破坏,免疫系统新制造的 T淋巴细胞仍会被 HIV感染C 即使 HIV 感染者感觉身体良好,没有任何症状,但仍然可能有许多的 T淋巴细胞被破坏D HIV 感染者失去了大量 T淋巴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全部丧失4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 ,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 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B 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
3、母菌个体2C 种群数量达 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还会发生变化D 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逐渐增加5下图是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若图中虚线用箭头表示,则可逆箭头一般应有 3处B 血浆蛋白、抗体和载体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系统只有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系统D 血浆与组织液间可以相互转换,两者的成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基本相同6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
4、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B 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C 甲图中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 abcd依次对应D 乙图中 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 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7优质空气利于身心健康。均会造成空气污染的一组物质是( )A CO 2和 NO2 B SO 2和 NO2 C H 2O和 SO2 D H 2O和 CO28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的是A KHCO 3 B NH 2CH2COONa C NH 4NO3 D CH 3OH9已经达到化学平衡下列反应 2X(g) +Y(g) 2Z(g) 减小压强时对反应影响是( )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
5、动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00.1mol/LCH 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升高温度的过程中,下列表达式的数值一定变大的是A c(H +) B c(H +).c(OH -) C D )(3OHc)(c11有Na 2SO3溶液CH 3COOH溶液HCl 溶液各 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种溶液的 pH的大小顺序是B 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 变化最大的是C 三种溶液中含微粒种类多少顺序是:D 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 c(H +)大小
6、顺序是: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和 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 a 和 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Cu2 2e =CuC 无论 a和 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 a 和 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作正极13依据下表 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H3COOH HC1O H2CO3Ka=1.8l0-5 Ka=3.0l0-8 Ka1=4.4l0-7 Ka2=4.7l0-11A 向 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的离子方程式为:2C1O -+CO2+H2O=2HC1O+CO32-B 相同浓度的
7、 CH3COOH和 NaClO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大C 向 0. lmol L-l的 CH3COOH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至 pH = 5,此时溶液的 c(CH 3COOH):c(CH3COO-) =59D 常温下,0 lmol L-1 的 NaHC2O4 溶液 pH =4: c(HC2O4-) c(H+)c(H2C2O4)4c(C2O42-)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个小题,每小题 6分,共 48分;其中 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9-21为多选题,少选得 3分,多选错选与不选得 0分,全对得 6分)14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将两个线圈绕在同一个铁环上,简化电路如图所示,下列
8、关于法拉第研究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闭合开关 S的瞬间,右侧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B 闭合开关 S以后,右侧线圈中产生稳定的感应电流C 断开开关 S的瞬间,右侧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D 断开开关 S的瞬间,右侧线圈中不产生感应电流15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系统内存在着摩擦力,系统的动量的就不守恒B 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的动量就不守恒C 只有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才守恒D 只要系统所受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为零,系统的动量就守恒16图示装置可以模拟避雷针作用,其中 c为恒定直流电源,当闭合开关时,恰好看不到放电现象。保持开关闭合,为了能看到放电现象(板
9、间电场超过某一临界值),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 仅将 M板下移,但不与 A或 B接触B 仅将 M板上移C 仅将 M板向右移动D 仅将两板间抽成真空17真空中有一半径为 r0的带电金属球壳,通过其球心的一直线上各点的电势 分布如图所示, r表示该直线上某点到球心的距离, r1、 r2分别是该直线上 A、 B两点离球心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点的电势低于 B点的电势B 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 B点的电场强度C 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 B点的电场强度5D 正电荷沿直线从 A移到 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18类似双星运动那样,两个点电荷的质量分别为 m1、m 2,且带异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1、Q 2,相
10、距为 d,在库仑力作用下不计万有引力各自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 m1的动能为 Ek,则 m2的动能为A B C DkEd21 kdQ2kEdQk21kmQk1219如图所示,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的电池与定值电阻 R0、滑动变阻器 R串联,已知R0=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由 a端向 b端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B 电源的输出功率先变大后变小C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小 D 定值电阻 R0上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20某人站在静浮于水面的船上,从某时刻开始人从船头走向船尾,若不计水的阻力,那么在这段
11、时间内人和船的运动情况是:A 人匀速行走,船匀速后退,两者速度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B 人加速行走,船加速后退,而且加速度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反比C 人走走停停,船退退停停,两者动量总和总是为零D 当人在船尾停止运动后,船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后退一段距离21两个等量同种电荷固定于光滑水平面上,其连线中垂线上有 A、B、C 三点,如图所示一个电荷量为 2C,质量为 1kg的小物块从 C点静止释放,其运动的 v-t图象如图 2所示,其中 B点处为整条图线切线斜率最大的位置(图中标出了该切线)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点为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场强 E=1V/mB 由 C到 A的过程中物块的电势能先
12、减小后变大6C 由 C点到 A点的过程中,电势逐渐升高D AB 两点的电势差 UAB=-5V第 II卷 非选择题(174 分)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14个小题,全为必做题,本次考试没有选考题;期中 22-26为物理题,27-30 题为化学题,31-35 题为生物题)22 (6 分)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的规律(动量守恒定律):先安装好如图 1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 O之后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 1:不放小球 2,让小球 1从斜槽上 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
13、 2:把小球 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 B,让小球 1从 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 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 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M、P、N 离 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 的长度 (1)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 OM、OP、ON 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 AA、B 两点间的高度差 h1 BB 点离地面的高度 h2 C小球 1和小球 2的质量 m1、 m2 D小球 1和小球 2的半径 r (2)当所测物理量满足 _ 时(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_时(用所测物理量的字
14、母表示) ,说明两球碰撞发生弹性碰撞 7(3)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装置进行了如图 2所示的改造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 1仍从斜槽上 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 1和 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 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 l2、 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3 (9 分)为了描绘标有“3V,0.4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灯泡电压能从零开始变化所给器材如下:A电流表(0200mA,内阻 0.5); B电流表(00.6A,内阻
15、0.01); C电压表(03V,内阻 5k);D电压表(015V,内阻 50k); E滑动变阻器(010,0.5A);F滑动变阻器(01k,0.1A);G电源(3V); H电键一个,导线若干为了完成上述实验,实验中应选择的仪器是_在虚线框中画出完成此实验的电路原理图_,并将实物按电路图用导线连好_此实验描绘出的 I-U图线是_(填“曲线”或“直线”),其原因是_.24 (12 分)如图所示,长 l1m 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37.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 q1.010 6 C,匀强电场的场强 E3.010 3N/C,
16、取重力加速度 g10m/s 2,sin 370.6,cos 370.8.求:8(1)小球所受电场力 F的大小;(2)小球的质量 m;(3)将电场撤去,小球回到最低点时速度 v的大小25 (15 分)如图所示是一个示波管工作原理图,电子经电压 U14.510 3V加速后以速度V垂直等间距的进入电压 U2180V, 间距为 d1.0 cm,板长 l5 cm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偏转电场,离开电场后打在距离偏转电场 s10 cm的屏幕上的 P点,求:(1)电子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度 v0?(2)打在屏幕上的侧移位移 OP?26 (20 分)在倾角为 的足够长的绝缘斜面上,带电的小物块 A和不带电的绝缘小物
17、块B正分别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处于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场强方向平行斜面向下。当 A刚追上 B时,物块 A的速度 vA1.8m/s,方向沿斜面向上,物块 B的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 A追上 B时发生第一次碰撞(碰撞过程经历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 A的电荷也没有转移) ,碰后瞬间 A的速度 v10.6m/s,方向仍沿斜面向上;碰后经 0.60s,物块 A的速率变为 v21.8m/s,在这 0.60s时间内两物块没有再次相遇。已知物块 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15,质量 mA 0.5kg,物块 B与斜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质量mB0.25kg,匀强电场的场强 N/C,sin 0.6,cos
18、 0.8,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9(1)第一次相碰后物块 B的速率;(2)物块 A所带的电荷量;(3)第一次相碰后 0.60s内物块 A的电势能的变化量.27 (14 分)某工厂废水含游离态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其浓度:取水样 1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 10.0 mL KI溶液(足量),滴入指示剂 23 滴;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然后注入 0.01 molL1 Na2S2O3溶液,调整液面,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反应为:I 22Na 2S2O3=2NaINa 2S4O6。试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加入的指示剂是_。(2)步骤应使用_式滴定管。(3
19、)步骤当待测液由_色变为_色且不再变化即达终点,若耗去 Na2S2O3溶液 20.0 mL,则废水中 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4)Cl2的实际浓度比所测浓度为_(填“偏大” 、 “偏小”或“相等”),造成误差的原因是_(若认为没有误差,该问不答)。28 (14 分)回答下列问题:(1)CuSO 4的水溶液呈_(填“酸” “中”或“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实验室在配制 CuSO4溶液时,常先将 CuSO4固体溶于较浓的硫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_ (填“促进”或“抑制”)其水解。(2)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3)已知在 25:AgCl(s
20、) Ag (aq)Cl (aq) Ksp=1.81010 ,Ag 2S(s) 2Ag (aq)S 2 (aq) Ksp=6.31050 ,向浓度均为 0.001 mol/L的 NaCl和 Na2S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AgNO3溶液,最先产生的沉淀是_(填“AgCl”或“Ag 2S”) 。(4)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天然气燃料电池中,在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_(填化学式) ;如果该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是 KOH溶液,电极 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1029 (15 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开始时开关 K与 a连接,则 B极的电极反
21、应式为_。 (2)若开始时开关 K与 b连接,则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若开始时开关 K与 b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溶液中 Na 向 A极移动B从 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 KI淀粉试纸变蓝C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D若标准状况下 B极产生 2.24 L气体,则溶液中转移 0.2 mol电子(4)该小组同学认为,如果模拟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那么可以设想用如图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_。制得的氢氧化钾溶液从出口(填“A” 、 “B”、 “C”或 “D”)_导出。电解过程中
22、阴极区碱性明显增强,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11_。30 (15 分) (1)恒温下,向一个 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N2和 2.6 molH2,反应过程中对 NH3的浓度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c(NH3)/(molL-1)0.08 0.14 0.18 0.20 0.20 0.20前 20min的平均速率 (H 2)为_,该温度下此反应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为_。能提高反应中 N2的平衡转化率的是_。A增加 N2的浓度 B增加 H2的量 C移出部分 NH3D提高反应温度 E加入合适的催化剂(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 2(g)+3H2
23、(g) 2NH3(g)。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 N2和 H2通入到体积为 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平衡常数不变的是_。A、充入氦气增大压强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降低温度(3)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CO 2H2/COH2O,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K 1.67 1.11 1.00 0.60 0.38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在 1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CO2和 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 830,此时测得 CO2为 0.4 mol,该
24、反应_达到平衡状态(填是或否) 。31 (14 分)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2(1)激素 A是_。(2)当体内缺乏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 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 C的含量将会_,这是由于激素 A、B 的含量_所致。 (4)如果激素 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 A、B 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32 (9 分)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
25、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乙图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处生长素浓度,_点表示处生长素浓度。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解决的办法是_,此后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 molL -1。(2)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表示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点浓度,因此根将_生长。表示侧浓度的是_点浓度,表示侧浓度的是_点浓度,茎将_生长。33 (11 分)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26、:13(1)含 GLUT4的囊泡应该直接来自_,它与细胞的结合过程体现了_。(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胰岛素是由_细胞分泌的(3)图中的名称是_;图中表示_。 (4)胰岛素和结合后,一方面通过促进囊泡的转运使_,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通过调节_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5)I 型糖尿病表现为胰岛 B细胞被破坏;II 型糖尿病表现为组织细胞表面受体受损,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现有甲(正常) 、乙(I 型) 、丙(II 型)三人,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人的胰岛素分泌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34 (9 分)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a 表示呼
27、吸系统,c 表示_。(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 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14(4)外界中的 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层生物膜。(5)CO 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_;(6)图乙中,B 液为_,其 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等离子有关。(7)图甲表明:_。35 (10 分)下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回答有关问题:(1)甲图中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其中效应器是_(填序号),效应器由_
28、组成。(2)若在甲图中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应,则电流表 A的偏转情况是_,若在甲图中的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 A、B 的偏转情况分别是_。(3)乙图中代表未受刺激时的膜电荷分布是_ (填标号),形成此电荷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_;(4)若在丙图所示的_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甲图中,发现电流表 B不偏转,但发现丙图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填标号)的功能。15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答案生物部分1D 2B 3D 4C 5A 6D3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碘 主动运输 增加 增加 下降 反馈 32b 或 d f 处(顶芽)
29、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处(侧芽)并抑制的生长 去除顶芽 10 -6 a 向重力弯曲 g 或 k c 向上(背重力)弯曲 33高尔基体 膜的流动性 血糖浓度 胰岛 B (胰岛素)受体 转化为非糖物质(或转化为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膜上 GLUT4数量增加 酶 乙c(H ),溶液显碱性 300.015 molL1 min 1 0.10 (molL 1 ) -2 BC B CO(g)H 2O(g) CO2(g)H 2(g) 否 物理部分14C 15D 16A 17C 18B 19AC 20ABC 21AD22 C m1OP=m1OM+m2ON m1(OP) 2=m1(OM) 2+m2(ON) 2
30、 m1 =m1 +m2l3l23ACEGH 曲线 温度变化,灯丝电阻也会变化 24 (1)根据电场力的计算公式可得电场力 ;(2)小球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所以 ;(3)电场撤去后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 ,解得 v=2m/s1725 (1)电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由动能定理得:eU 1= mv02-0,代入数据解得:v 0=4107m/s;故电子进入偏转电场的速度:v 0=4107m/s; (2)电子在偏转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l=v 0t1,在竖直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飞出电场时偏转量为:y 1= at12 代入数据解得:y 1=0.25cm; 设电子从
31、偏转场穿出时,沿 y方向的速度为 vy,穿出后到达屏 S所经历的时间为 t2,在此时间内电子在 y方向移动的距离为 y2,有:v y=at1运动时间:t 2= ,竖直位移:y 2=vyt2,故电子到达屏 S上时,它离 O点的距离:y=y 1+y2,代入数据解得:y=0.75cm;26.(1)设碰后瞬间 B的速度为 vB,由于 A与 B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则:,代入数据解得 =2.4 m/s(2)碰后的 0.6 s内, A的运动有两种可能:一直加速向上;减速向上再加速向下。第种情况:碰撞后物块 B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物块 A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设经 时间第二次相遇,两物块
32、位移相等,即 解得 0.45 s 0.6 s,不合题意,所以 A的运动只能是第种情况。以沿斜面向下的方向为正,设物块 A碰撞后向上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1,向下加速运18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2, A受到的电场力为 F,由题意得:分别对上滑和下滑过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上滑过程 ,下滑过程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 F0.6 N(另解 F=3.4 N舍弃) 、 m/s2、 m/s2。F为负值,表明电场力沿斜面向上,由此可知物块 A带负电,电荷量为 。(3)物块 A上滑的位移大小为 m,下滑的位移大小为 m,故在 0.60s时间内物块 A的总位移为 m,方向向下。电场力做功为: J,物块 A的电势能变化量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