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1170412       资源大小:31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doc

    1、1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4.2 种群数量的变化科 目 生物 年 级 适用班级 所有班级必修 III 4 单元(章) 2 课(节) 教学时间 2 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合理运用学案设置的问题情境,层层推进,区 分种群增长的“J”型和“S”曲线,能说明两种曲线发生的条件;3、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2、理解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特点在生产

    2、生活中的运用,维护生态平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难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教师反思环节 1 激趣导学通过 PPT 投影:1901年,水葫芦被引入中国,现在被称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之一。许多河道和湖泊被水葫芦覆盖水面,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提问:它为什么能生长的如此迅猛?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老师趁机导入本课的课题:种群数量的变化 引入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3、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环节 2 问题探讨【问题探讨】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 20min 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回答一下问题:【提问】公式模型与曲线模型相比,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min)产生后代的数量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欲望。分工合作,自主2增长趋势。局限性:曲线图表示的数学模型不够精确!教师解释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图表,相互交流结果。) 2n 代细菌数量 Nn 的计算公式是:Nn12 n372 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n

    4、60min x72h20min216,Nn12n 2216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数量增长曲线。学生思考、交流答案。探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归纳、表达能力。环节 3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PPT 投影: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师 曲线表示理想环境下的细菌的增长,自然界中有此类型吗?师 很好,澳大利亚本来并没有兔子。1859 年,24 只欧洲野兔从英国被带到了澳大利亚。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因为这里有茂盛的牧草,生 有,澳大利亚的野兔,某海岛上环颈雉的种群数量变化。3却没有鹰等天敌。这里的土壤疏松,打洞做窝非常方便。于是,兔子开始了几乎

    5、不受任何限制的大量繁殖。不到100 年,兔子的数量达到 6 亿只以上,遍布整个大陆。还有同学们看到的图中疯长的水葫芦,都是理想环境下发生的。这种增长模式就是“J”型增长。环节 4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学生展示答案后互评教师小结,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 倍,可用数学公式 Nt=N0 t来表示。师 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为什么?生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师 通过什么实例证明?生 高斯实验学生根

    6、据上述资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J”型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如果用 N0表示种群的起始数量,用 表示野兔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用 Nt 表示 t 年后种群的数量,那么。Nt 为多少?环节 5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思考:1、曲线形状象什么?其种群达到基本稳对比“J”和“S”的比较。先观察再对比比分析,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上升4定的数量值称为什么?(“S”型)2、大草履虫数量增长过程如何?产生条件:存在环境阻力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增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

    7、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 值),将停止增长并在K 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种群增长曲线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害动物的防治,应通过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 值)受保护动物的拯救和恢复,应通过改善其栖息环境,提高 K 值。生产上的捕获期应确定在种群数量为K/2 时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在潜伏期。到理性。环节 6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四、教学反思5将复杂的过程通过动态渐变的方式呈现,使学生的认知更为清晰。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 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欲望。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