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周训练题.doc

    • 资源ID:1170279       资源大小:118.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周训练题.doc

    1、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 4 周周训练题1. 2018 年全国很多省份将进行新高考改革,一时间关于高考改革的教育信息和观点,牵动了广大家长的心,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之一 教育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A. B. C. D. 2.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这说明A. 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B.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C.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D

    2、. 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3. 徽派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的“活化石”。在长期保护实践中,黄山不仅创造了异地搬迁的“潜口模式”,还创造了西递、宏村的整体保护开发和呈坎等原地保护重点维修成片开发等多种模式。黄山重视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是因为 传统建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承袭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 4. 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频繁和寻常。30 年前,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20 世纪 90 年代,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MSN、QQ 等方式总

    3、有一种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这表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现代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 B. C. D. 5. 由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用典对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引用的典故追根溯源,又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从文化角度阐述和传播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这表明 传统思想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 C. D. 6. 2017 年 6 月 26 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

    4、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首发。在动车组 254 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 84%,标志着中国铁路成套技术装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使科技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使科技成为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 B. C. D. 7. 2017 年 10 月 4 日央视中秋晚会首次移师东北,在素有“百湖之城”美誉的黑龙江大庆举办,此次晚会既有“一带一路”“香港回归 20 周年”“建军 90 周年”“喜迎十九大”等众多的家国情怀,也有小家庭里花好月圆、温馨感动的亲情画面。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

    5、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独特标识 包含着生活中的民族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愿望 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 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A. B. C. D. 8. 2018 年 3 月 10 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加强抗战历史教育的倡议(以下简称倡议)。针对近年来时常出现的“精日”分子以各种方式践踏抗战先辈之伟绩、损害国家之尊严的行径,倡议呼吁要不断完善法律,为违法行为划出一道明确的底线。同时应德法并重,全力进行包含抗战史在内的历史教育。此倡议有利于 强制公民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

    6、值观 公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避免落后文化在青少年中得到传播 发挥文博场馆在教育中的载体性作用A. B. C. D. 2017 年 12 月,汉字鼻祖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9.从文化的角度,下列对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意义描述的关键词,你认为准确的一组A. 大众文化 文化创新文化 丰富性文化 创新与发展B. 历史文化 文明演进文化 民族性文化 批判与继承C. 先进文化 文化发展文化 多元性文化 传播与开发D. 历史文化 文明演进文化 多样性文化 传承与保护10. 甲骨文碰上表情包,古老文字撞上网络流行语,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现在,古老的甲骨文已经被“开发”成了表情包

    7、(右图),单身狗成为年轻人微信中的“斗图”法宝。这一做法 是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解读古老文化 积极利用现代化手段改变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借助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途径来传递中国符号 激活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文化发展的使命感A. B. C. D. 11. 过春节、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在过去的岁月,似乎没有放鞭炮的春节,就没有了年味儿。但是近年来的春节和元宵节,当人们面对大气污染,雾霾来袭,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许多的居民自觉地不放烟花爆竹和少放烟花爆竹。这说明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 应该摒弃传统习俗,创

    8、造新文化A. B. C. D. 12. 近年来,为培育更多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加速农业生产现代工业进程,某市农业局农民素质教育管理办公室培育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为该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是因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新文化的功能 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起决定作用A. B. C. D. 13. 2018 狗年春晚既表达了中华民族喜迎狗年的共同心愿,又体现了各民族欢度节目的不同特点;既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又展示了现代元素的精彩。这是一场源于生活、创新无限且深受观众喜

    9、爱的晚会。材料表明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通过特定的活动深刻影响着人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春晚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传统文化,有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大众传媒通过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A. B. C. D. 14. 墨家提出了“兼爱”的平等观、“非攻”的共处观、“尚贤使能”的社会政治观、“节用”“节葬”的崇尚节俭观等。继承和弘扬墨子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对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这主要说明传统文化3A. 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B. 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C.

    10、 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 需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5.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说明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离开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 B. C. D. 16. 2018 年 4 月 21 日下午,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在杭州西湖之畔隆重启动。两年一届的国学大典,坚守“致敬国学,亲近国学、重建斯文”的理念,旨在推动海内外华人共同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守护全球华人的文

    11、化血脉与精神家园。举办国学大典意在 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守护民族精神家园 发扬民族优秀传统,克服育目排外主义 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A. B. C. D. 17. 目前,我国是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但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遗”仍不断消失。“非遗”传承困难,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 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及其传播途径严重缺乏B. 现代社会的娱乐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的冲击C. 现代社会对非遗内容和技艺的需求日益萎缩D. 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社会实践基础发生变化18. 北京的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格,又吸

    12、收了现代住宅的优点,使传统的居住模式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菊儿胡同的住宅楼 表明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说明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发展 是北京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载体 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A. B. C. D. 19. 近年来,各地中学举行的成人礼,始于周代的冠(笄)之礼。对此,甲同学认为,成人礼应该回归古代已有的冠(笄)仪式,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乙同学认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受到成人的责任就好,复古式的冠(笄)仪式没有价值。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甲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传统礼仪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乙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需要

    13、因时而变,并注入时代精神 成人礼仪式演变是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和主要标志。A. B. C. D.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时强调,面向未来,国共两党要对民族、对历史负责,巩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持续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和亲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表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两岸以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作为共同政治基础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影响两岸政治走向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相互融合,决定了两岸的政治发展方向。4A. B. C

    14、. D. 选择题答题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21.材料一: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过去,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熏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材料二 : 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

    15、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1)材料一中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角度,说明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3)(4)(5)(6)(7)(8)(9)随堂练习【答案】51. B 2. B 3. C 4. D 5. B 6. C 7. C8. C 9. D 10. B 11. C 1

    16、2. A 13. A 14. D15. B 16. B 17. D 18. C 19. C 20. B21.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医药学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医药学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熏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2)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应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核的基础之上,博采西医之长,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不断推陈出新;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传承中医药文化,要克服全盘否定传统中医药学的“唯西医论”,也要克服固守传统中医药学而不改变的两种错误倾向。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4周周训练题.doc)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