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1170211       资源大小:409.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doc

    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题序 考点及具体知识点 分值设计难度系数能力阶层一级 二级 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第卷选择题1 化学药品的保存 8 0.8 2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图形标志与存放 8 0.8 3 药品的取用 8 0.8 4 物质加热中的安全问题 8 0.7 5 特别注意安全的实验操作 8 0.7 第卷非选择题6 综合题 20 0.7 第二部分: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A.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B.闻气体气味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

    2、不断搅拌D.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湿毛巾盖灭解析:A.钠和水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现象,错误;B.闻气体气味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以防中毒,正确;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以散热,防止液体飞溅,正确;D.水和酒精互溶,酒精在桌上着火时不用水扑火,应立即用湿毛巾盖灭,正确。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D )A.仅 B.仅C.仅 D.全部错误解析: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引流,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不能在量筒中稀释,错误;胶头滴管在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内,错误。3.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3、A.标准状况下 1.12 L Cl2中含有的质子总数为 0.85NAB.0.12 molL-1AlCl3溶液含有 0.36NA个 Cl-C.常温常压下,9 g H 2O 中所含原子总数为 1.5NAD.O2与 O3的混合物 32 g,含有分子总数为 NA解析:标准状况下 1.12 L 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而 1 个氯气分子中含 34 个质子,故0.05 mol 氯气中含 1.7NA个质子,A 错误;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B 错误;9 g 水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而水为三原子分子,故 0.5 mol 水中含 1.5NA个原子,C 正确;氧气和臭氧

    4、的摩尔质量不同,故 32 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分子个数无法计算,D 错误。4.现有四组混合物和四种仪器碘的水溶液39%的乙醇水溶液NaCl 的水溶液BaSO 4和水的混合物分离四组混合物所选的方法与仪器完全正确的是( C ) A 蒸发a 萃取分液b 蒸馏d 过滤cB 蒸馏a 过滤b 蒸发d 萃取分液cC 萃取分液c 蒸馏a 蒸发d 过滤bD 过滤b 蒸发a 萃取分液c 蒸馏d解析:由于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应用萃取分液法将两者分离,选用分液漏斗(c);乙醇和水能互溶,且乙醇的沸点较低,故应用蒸馏法将两者分离,选用蒸馏烧瓶(a);NaCl 的水溶液,

    5、通过蒸发可得到 NaCl,选用仪器为蒸发皿(d);由于 BaSO4难溶于水,故可用过滤法分离,应选用漏斗(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34 g H2O2中含原子总数为 4NAB.2.4 g 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目为 0.2NAC.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22.4 L/mol,则所处条件一定为标准状况D.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解析:A.34 g H2O2的物质的量为 =1 mol,含有 4 mol 原子,正确;B.镁离子为+2价,2.4 g 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0.2NA,错误;C.气体摩尔体积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

    6、强有关,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气体体积减小,所以不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有可能为 22.4 L/mol,错误;D.物质的量是表示微粒数目集合体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错误。6.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C )选项 异常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A 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 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B 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 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C 萃取:液体静置不分层 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D 蒸馏:冷凝管破裂 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解析:因将溶液蒸干或酒精

    7、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即受热不均匀会导致蒸发皿破裂,A正确;因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即不与外界连通会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B 正确;因萃取剂与水互溶会造成液体静置不分层,与加入萃取剂量的多少无关,C 错误;因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即受热不均匀会使冷凝管破裂,D 正确。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1 mol 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 22.4 Lmol-1B.20 、1.010 5 Pa 时,同体积的 O2与 CO2含有相同的分子数C.当 1 mol 气态物质的体积为 22.4 L 时,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D.2 mol 气体的体

    8、积约为 44.8 L解析:A 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1;B 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正确;C项,1 mol 气态物质在非标准状况时,体积也有可能等于 22.4 L;D 项,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8.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D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相应实验A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B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少量碳酸钡C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 0.5 mol/L 的

    9、溶液D 烧杯、分液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 用溴水和 CCl4除去 NaBr 溶液中的少量 NaI解析: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需要用到酒精灯,A 错误;用盐酸除去 BaSO4中的少量 BaCO3需要进行过滤,要用到漏斗,B 错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托盘天平称量固体,C 错误;用溴水和 CCl4除去 NaBr 溶液中的少量 NaI,需要先滴加溴水,除去碘化钠,然后通过萃取、分液操作,用到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D 正确。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从 1 L 1 mol/L 的 NaCl 溶液中取出 10 mL,其浓度仍是 1 mol/LB.制成 0.5 L 10

    10、 mol/L 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 112 L(标准状况)C.0.5 L 2 mol/L BaCl2溶液中,Ba 2+和 Cl-总数为 36.0210 23D.10 g 98%的硫酸(密度为 1.84 g/cm3)与 10 mL 18.4 mol/L 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解析:从 1 L 1 mol/L 的 NaCl 溶液中取出 10 mL,其浓度仍是 1 mol/L,A 正确;n(HCl)=0.5 L10 mol/L=5 mol,结合 V=nVm=5 mol22.4 L/ mol=112 L,故 B 正确;0.5 L 2 mol/L BaCl2溶液中,n(BaCl 2)=0.5 L 2 mo

    11、l/L=1 mol,Ba2+和 Cl-共 3 mol,即 36.021023,C 正确;98%的硫酸(密度为 1.84 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 18.4 mol/L,两者浓度相等,故 D 错误。10.若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16 g 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B.标准状况下,22.4 L 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C.0.5 molL-1的 AlCl3溶液中所含 Al3+数目为 0.5 NAD.NA个氯气分子的体积是 22.4 L解析: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 16 g 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12、,故为 NA个,故 A 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含有的氧原子个数,故 B 错误;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 Al3+的个数无法计算,故 C 错误;未指明是否是标准状况,无法求出氯气的体积,故 D 错误。11.用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13.5 g Al 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 H2的分子数为 NAB.标准状况下,2.24 L CH 4所含电子数为 NAC.500 mL 1 molL-1的 K2SO4溶液中含有 K+数目为 NAD.0.5 mol O2和 0.5 mol O3的混合物所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 2.5NA解析

    13、:13.5 g Al 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 H2 0.75 mol,分子数应为 0.75NA,A 项错误。12.如图是某市售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数据。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C )盐酸化学式:HCl相对分子质量:36.5外观:合格密度:1.18 gcm -3HCl 的质量分数:36.5%A.3 molL-1 B.8.4 molL-1C.11.8 molL-1 D.0.5 molL-1解析:根据 c= 可知该盐酸的浓度 c= molL-1= 11.8 molL-1。13.将 a%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 m g 水(溶质不挥发且蒸发过程无溶质析出),所得溶液体积为 V 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蒸发前的 2 倍,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r,则蒸发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D )A. molL-1 B. molL-1C. molL-1 D. molL-1解析:设蒸发后溶液的质量为 x g,浓缩蒸发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 m)ga%=x g2a%,解得 x=m。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x g2a%=m g 2a%=2am% g。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r,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 mol。蒸发后所得溶液体积为 V L,所以蒸发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molL-1。14.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在 0.5 mol/L 的 AlCl3溶液中,

    15、含有 Cl-个数为 1.5NAB.在常温下,把 100 g CaCO3加到 1 L 水中,所得溶液中的 Ca2+数等 于 NAC.通常状况下,N A个 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 22.4 LD.常温常压下,1.9 g H 3O+所含电子数为 NA解析:只给了溶液的浓度而未给出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 Cl-的个数,A 错误;CaCO 3是难溶物,在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所以把 100 g CaCO3加到 1 L 水中,所得溶液中的 Ca2+数小于 NA,B错误;因题中所给条件为通常状况,所以 NA个 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不是 22.4 L,C 错误;1 个H3O+含有 10 个电子,1.9 g H3

    16、O+的物质的量是 1.9 g19 g/mol=0.1 mol,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10=1 mol,所以 1.9 g H3O+所含电子数为 NA,D 正确。15.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甲实验的步骤是,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C.乙实验若按照的步骤进行操作,砝码为 5 g(游码读数 0),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水 =1 g/cm3)D.乙实验若按的步骤进行操作,若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

    17、大解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A 错误;甲实验各步操作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B 错误;量取的水为 42.0 g,由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可知,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C 正确;乙实验中,若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D 错误。16.两份体积相同的某植物营养液,其配方分别如下:KCl K2SO4 ZnSO4 0.3 mol/L

    18、0.2 mol/L 0.1 mol/L 0.1 mol/L 0.3 mol/L -下列对这两份营养液成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A.K+的物质的量相同 B.Cl-的物质的量相同C.完全相同 D.S 的物质的量不同解析:依据表格中数据进行计算对比,第份营养液中 c(K+)=0.7 mol/ L,c(Cl-)=0.3 mol/L,c(S )=0.3 mol/L,c(Zn2+)=0.1 mol/L;第份营养液中 :c(K+)=0.7 mol/L,c(Cl-)=0.1 mol/L,c(S )=0.3 mol/L。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7.(12 分)假如要你做以下实验,你将用什么仪器呢?从下

    19、列各选项中选择相关仪器,将其编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处。a.胶头滴管 b.试管 c.漏斗 d.量筒 e.酒精灯 f.细口玻璃瓶 g.药匙 h.坩埚钳 i.容量瓶 j.分液漏斗 k.冷凝管 l.蒸馏烧瓶(1)制作过滤器用到的是 。 (2)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 (3)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 。 (4)量取 10.0 mL 的液体药品用 。 (5)检验氢气纯度使用的仪器是 。 (6)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解析:(1)制作过滤器要用到漏斗。(2)液体药品一般盛放在细口玻璃瓶中。(3)镁条燃烧时,用坩埚钳夹持。(4)量取 10.0 mL 液体用量筒及胶头滴管。(5)检验 H2纯度用试管和酒精灯。(

    20、6)制取蒸馏水用蒸馏装置。答案:(1)c (2)f (3)h (4)ad (5)be (6)ekl18.(10 分)(1)写出图 1 中序号仪器的名称: ; ; ; ; 在仪器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仪器序号)。 (2)图 2 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密度 1.84 g/cm3,质量分数 98%)的部分内容,现用该浓硫酸配制 480 mL 1 mol/L 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胶头滴管;烧瓶;烧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a.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该印有如图 3 警示标记中的 (填标记代号)。 b.配制稀硫酸时,除了上述仪器,还

    21、缺少的仪器有 、 (写仪器名称)。 c.经计算,配制 480 mL 1 mol/L 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 mL(保留一位小数点)。 解析:(1)为蒸馏烧瓶,为冷凝管,为分液漏斗,为 100 mL 容量瓶;容量瓶带有瓶塞,使用过程需要上下颠倒,为防止漏液,应检查是否漏水;分液漏斗带有旋塞,使用过程中需要旋转活塞放液,所以为防止漏液,应检查是否漏水。(2)a.浓硫酸具有腐蚀性,D 为腐蚀品标志,所以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该印有如图警示标记中的 D。b.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硫酸的步骤: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用到的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

    22、杯、玻璃棒、容量瓶;配制 480 mL 1 molL-1的稀硫酸,应选择 500 mL 容量瓶,所以还缺少的仪器:500 mL 容量瓶、玻璃棒。c.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 mol/L=18.4 mol/L,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 V,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 V 18.4 mol/L=1 mol/L500 mL,解得V=27.2 mL。答案:(1)蒸馏烧瓶 冷凝管 分液漏斗 100 mL 容量瓶 (2)a.D b.500 mL 容量瓶 玻璃棒 c.27.219.(10 分)(1)质量之比为 1676 的三种气体 SO2、CO、NO,分子个数之比为 ;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相同条件下

    23、体积之比为 。 (2)某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RO2,在标准状况下,0.92 g 该氧化物的体积为 448 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RO 2的化学式为 。 (3)常温下,在 27.5 g 水中溶解 12.5 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的密度为 1.60 g/cm3,则该溶液中 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从中取出 20.0 mL 该溶液,配成浓度为 1.00 mol/L 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 mL。 解析:(1)质量之比为 1676 的 SO2、CO、NO 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554;根据分子式可知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1054;根据阿

    24、伏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为 554。(2)该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是 0.448 L22.4 L/mol=0.02 mo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0.92 g0.02 mol=46 g/mol,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6-32=14,R 为 N 元素,RO 2的化学式为 NO2。(3)溶液质量是 40 g,溶液体积是 40 g1.60 g/mL=25 mL,溶质的物质的量是 12.5 g250 g/mol=0.05 mol,该溶液中 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5 mol0.025 L=2 mol/L。从中取出 20.0 mL 该溶液,配成浓度为 1.00 mol/L 的稀溶液,则

    25、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 40 mL。答案:(1)554 1054 554(2)46 g/mol 14 NO 2(3)2 mol/L 4020.(10 分)海水通过晾晒可得粗盐,粗盐中除 NaCl 外还含有 MgCl2、CaCl 2、Na 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图:(1)在第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 (2)第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第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 。 (3)第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 4、Mg(OH) 2、(填化学式)。 (4)在第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试剂 NaOH 不能用 K

    26、OH 代替,理由是 。 解析:(1)粗盐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快粗盐的溶解。(2)粗盐中含有 Na2SO4,第步操作加过量 BaCl2的目的是形成 BaSO4沉淀以除去溶液中的 Na2SO4;在操作步骤、中分别加入过量的 NaOH、Na 2CO3,所以第步操作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NaOH、Na 2CO3。(3)因粗盐中含有 MgCl2、CaCl 2、Na 2SO4,而在操作中加入了过量BaCl2、NaOH、Na 2CO3,所以沉淀中除了泥沙、BaSO 4、Mg(OH) 2以外,还有 CaCO3、BaCO 3。(4)在第步操作中,若选择 KOH 代替 NaOH,会在滤液中引进新的

    27、杂质 KCl,使得到的精盐不纯。答案:(1)加快粗盐溶解(2)Na2SO4 NaOH、Na 2CO3(3)CaCO3、BaCO 3(4)会引进新的杂质 KCl21.(10 分)常温下,将 20.0 g 质量分数为 14.0%的 KNO3溶液与 30.0 g 质量分数为 24.0% 的 KNO3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 1.15 g/cm 3 的混合溶液。计算:(1)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2)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3)在 1 000 g 水中需溶解多少摩尔 KNO3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后溶液的浓度相等? 。 解析:(1)混合后溶液的质量为 20.0 g+30.0 g=50.0 g,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为 20.0 g14%+30.0 g24%=10.0 g,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20%。(2)混合溶液的体积为=43.48 mL=0.043 48 L,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0.099 mol,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28 mol/L。(3)设需要硝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x mol,硝酸钾的质量为 101x g,根据(1)可知,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20%,则 w=20%= = 100%,解得 x2.48。答案: (1)20% (2)2.28 mol/L (3)2.48 mol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