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

    • 资源ID:1169719       资源大小:19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

    1、- 1 -长春汽车三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十月月考试卷高二政治试卷满 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4 页。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指定的位置上。3 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须使用蓝、黑色字迹的笔在答题卡上书写。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保管好。第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30 小题,共 60 分)1. 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

    2、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2017 年 5 月 3 日,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B.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C. 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3. 一卷书香,一杯茶香,茶和书安静地交汇,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

    3、明人的文化素养( ) A是与生俱来的 B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C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 D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4. 美国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中国缺乏新教伦理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精神。该观点强调了(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文化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 -C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D文化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5.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阅读书籍,走进美术馆欣赏艺术品,走进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这表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人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文化决定人生A B C

    4、D6.“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搞好了,文化也就搞好了7. 一百多年前,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反思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 因。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曾经说过:“甲午战争,不是中国的军队战败,而是思想战败。 ”通过这一观点我们能认识到( )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传统文化与思想是阻碍中国社会发

    5、展的重要障碍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A B. C. D. 8.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给人生第一课。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和为人处事道理。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要树立良好家风,是因为(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的要全面继承传统道德准则和处世道理 家庭教育是传达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A B C D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在建设社会主

    6、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表明( )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 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3 -A B C D10. 2017 年 9 月,某市各中学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校这样做的依据在于( )A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11. 2500 多年前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经典箴言,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

    7、有(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具体深刻的特点 C深远持久的特点 D相对独立的特点12.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讲“孔融让梨” ,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他也不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一直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 B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13. 广东老人爱“饮早茶” ,东北老人爱“扭秧歌” ,北京老人爱“侃大山” 。这说明( )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C文化现象

    8、无时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14. 2017 年 12 月 3 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说明(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技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起决定作用A B C D15.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 ”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C.民

    9、族特色的文化日渐消失 D.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16. 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 过“洋节”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 。- 4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A. B. C. D. 17. 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 22 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10、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错误 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18. 每年的母亲节在 5 月份,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世界各民族文化渐趋融合 世界各民族文化没有差别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11、A B C D 19.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连接在一起。不仅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传送到了亚欧非国家,也将骏马、佛教、音乐、天文学等输入中国。丝绸之路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友好往来20. 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没有四大文明的辉煌,但它通过吸取来自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的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 )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B人口 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C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

    12、重要途径之一 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21. 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 - 5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儒家思想是一种进步的思想A. B. C. D. 22.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23.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

    13、和独特风格。以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以传统绘画为代表A B C D 24.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C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D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25. 开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中的优良思想和作风,这属于 ( )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26.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

    14、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27. 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 B. C. D.28. 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

    15、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 ,是因为( )- 6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D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29.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孟子的“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 ,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 )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30. 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

    16、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A思想运动 B科学技术的进步C文化传承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1-34 题,共 40 分)31. 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 20 年来几乎没有变化,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 15 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10 分)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

    17、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朱柏庐的治家格言 、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 、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7 -(10 分)33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困扰。影片男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恰逢爷爷

    18、来美探望,于是爷爷使用了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刮痧,来治疗孙子的病。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不合儿童保护法的,于是福利院的人员将孩子强制抱走,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此前屡次刊发有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争议漫画,触怒穆斯林。1 月 7 日,2 名穆斯林枪手袭击查理周刊 ,杀死 12 人。袭击过后, 查理周刊再度以穆罕默德为题发表漫画,在南亚地区引发诸多游行示威。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同时, 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

    19、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文化冲突。 (10 分)34. 一些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园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0 分)- 8 -长春汽车三中

    20、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试卷高二政治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小题,共 6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B A A C C B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B A A A D D A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D B D D B B A C D二、非选择题(31-34 小题,共 40 分)31. (10 分) 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

    21、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 (2 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 (2 分)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3 分)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 分)32.(10 分)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世方法。 (3 分)文化能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22、的影响。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氛围,使人们牢牢树立道德信念。 (3 分)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分)33. (10 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通过文化交流使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3 分)- 9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3 分)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 分)34. (10 分)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2 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的强烈认同感 。 (3 分)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 协调。 (3 分)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 分)


    注意事项

    本文(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