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宝昌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2 分)1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 “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 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2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 ”这一
2、流派是(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4 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其表述的观点是( )A 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 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 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 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于是从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
3、书出身了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以下的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确立 B 黄老之学被推崇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6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强调“大一统” B 糅合了多个学派的思想C 趋向“三教合一” D 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7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专门抽出来,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将大学 中庸与论语
4、孟子并列为“四书” ,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 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 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C 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 面临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8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 ,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 , “义学” , “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 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B 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 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9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
5、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 2 -的途径是( )A 圣人托梦 B 内心自省 C 行万里路 D 读万卷书10李贽著有焚书 藏书等多种著作。 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 ,见解“与世不相入” ,只能“藏之后世” 。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A 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 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 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D 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11顾炎武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材料反映顾的主要观点是( )A 空谈误国导致明朝覆亡
6、 B 程朱理学导致危机加深C 政治腐败加速明朝瓦解 D 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思想12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淸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13 “到 18 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7、 ”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国思想家( )A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B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C 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信仰 D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愚昧14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 ” 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 )A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B对于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C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 D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15古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
8、多理性的言论。下列各项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符的是( )A “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B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C “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D “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16一位西方艺术家的画作有诸多时代性突破:将亚当和夏娃的人物比例放大,将代表神权的天使比例缩小并置于背景之中;通过画中人物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烘托画面的悲剧气氛。这些突破蕴含的思想主旨是( )A 反对宗教信仰 B 否定专制王权 C 提倡人性解放 D 追求科学理性17西方哲学家罗素说:“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许多不同。其中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
9、升” ,下列事件能够为其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 殖民扩张 D 德意志的统一1814 至 17 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二者( )A 斗争矛头都直指罗马教皇 B 都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C 都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D 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3 -19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20他
10、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 天赋人权说 B 分权制衡说 C 社会契约论 D 三权分立说2118 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 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 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22 尚书载:“臣下不匡,其刑墨。 ”礼记载:“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
11、 ”物原载:“周宣王时的史籀始墨书于丝绸。 ”这些记载表明( )A 我国用墨历史久远 B 墨的用途较为单一C 古代制墨技术高超 D 周代书写材料广泛23初唐诗坛有传世作品的作家约三百多人,如果选一代表诗人的话,应首推唐太宗李世民,全唐诗收有唐太宗诗作 88 篇。唐太宗创作的诗作( )A 有利于唐朝文学繁荣 B 促进了科举制的完善C 推动了盛世局面出现 D 推动帝王文学的形成24有一种字体对后世书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其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 、 “一波三折” 。该字体是( )A 篆书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251945 年,当爱因斯坦得知美国的原子
12、弹给广岛、长崎人民带来的灾难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己当初的一大理论研究。这一理论是( )A 落体定律 B 量子假说的提出C 经典力学的创立 D 相对论中质能转换的原理2619 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该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冲击了基督教神创论 B 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C 引发了科学领域论战 D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27美国学者德鲁克在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中写道:“电子商务像 170 年前的铁路一样,创造了新的热潮在电子商务创造的心智地理中,距离已经消失,只有一个经济体,一个市
13、场。 ”这说明互联网应用( )A 改变了政府管理社会的方式 B 加速了现代化交通的发展C 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2818 世纪 30 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最初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发明是( )A 电话 B 有线电报 C 无线电报 D 互联网29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 4 -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 ”这充分反
14、映出( )A 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B 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C 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 D 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30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A 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 民众群体更为广泛C 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 内容贴近民众生活第 II 卷(简单题,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 材料一 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
15、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有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述。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面对明末沉重的历史现实,徐光启试图通过“会通”中西哲学、宗教、科学,以期达到富国强兵,实现“可以远迈百王,垂贻永世”的宏愿。他“会通”中西的第一步是从翻译开始的,他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 ,最先揭开了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序幕。1623 年,徐光启上疏的辩学书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 摘编自黄中治浅谈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比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16、。伽利略重视对自然现象进行观测,更重视对自然现象进行实验研究。他进行了单摆实验、斜面实验、自由落体实验、船舱实验等卓有成效的实验研究工作。伽利略在实验研究工作中,不仅靠对自然理性的把握实现了数学与实验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思想上的突破。而且他要通过实验去发现自然的规律,他使物理学彻底摆脱了依靠形而上的思辨、自觉、猜测和定性的议论状况。他实现了由验证自然规律到发现自然规律的突破,为人类思想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启示。 摘编自吕增建伽利略科学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主要贡献及研究特点。 (8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伽利略进行科学研究的特点。 (4 分)(3)根据材料一、二
17、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徐光启和伽利略科学研究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8 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 分)材料一:“礼”是孔子的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是秩序,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也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如果“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君主是代虚无飘渺的“天”执政,完成“天”所赋予的工作。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 ,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压。材料二:理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那么
18、,我们就要弄明白理学为什么起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 ,引导读书人。他还编著小学集注 ,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如以论语训蒙口义 童蒙须知为例,说明理学从儿童抓起,要求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要遵从“礼”的规范。 - 5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演变”之我见材料三: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
19、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了什么政策?其意义怎样?(8 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产生的经济、思想条件。 (4 分)(3)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体现“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 (8 分)- 6 -宝昌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答案31(1)贡献:研究并向中国介绍西学,沟通中西文化(或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 ,使近代数学传人中国) ;反思并维护
20、传统文化;编写农政全书 ,系统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验(或系统总结整理中国传统科技) 。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4 分)特点:注重实用和总结;融合中西方科技文化。 (每点 2 分共 4 分)(2)特点:注重实验研究,将观测与科学实验相结合(2 分) ;实现了通过实验发现自然规律的突破(2 分) 。 (每点 2 分共 4 分)(3)原因:徐光启:经济: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发达;思想:西学东渐的影响;主观:徐光启个人的努力。伽利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主观:伽利略本人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每点 2 分,徐光启和伽利略各答出 2
21、点即可,共 8 分)32 (1)政策:独尊儒术(2 分) ,也允许其他学派发展(2 分) 。意义: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 分)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有利于思想文化多元化(2 分) 。(2)条件:商品经济的活跃;(2 分)佛道教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2 分)(3)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保留君主制。 (每点 2 分共 4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 ;君臣平等。 (每点 2 分共 4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A D D C B D D B A A C D A C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A D C C B A A B D A C B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