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生物 12 月月考模拟练习试题一、选择题:(本试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下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玉米胚芽鞘的伸长生长的影响。按图示方法处理,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的是A B C D2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 b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m,则 a 处生长素浓度 x 的范围是A m x n B x I C n x i D x i3取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一段时间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进行
2、两次,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一和实验二为对比实验B浓度为 0.1mg/L 时两组数据偏差较大,做原始记录时应该舍弃C浓度大于 10 mg/L,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D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在 0.110mg/L 之间- 2 -4下列关于激素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水果生长最密切的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儿童常吃催熟的水果会引起性早熟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秋水仙素可培育无子果实C2,4D 可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而乙烯利可使棉花迅速落叶D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发育5如图是三种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能正确反映三种种群密度增加趋势的是A D6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甲曲线);
3、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e 点后,增长速率为 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d 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 e 点之后D K 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7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中甲所示曲线。则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图中乙)分别是- 3 -A衰退型和 B增长型和 C衰退型和 D增长型和8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巴西引进一种蜗
4、牛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有少量蜗牛逃出养殖池,大肆吞噬蔬菜,并使本地蜗牛几乎绝迹,这一现象描述的生物关系是A捕食、种内斗争 B寄生、竞争 C捕食、竞争 D竞争、种内斗争9在广大农村地区,经常可见到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而被荒废的小块农田,在这样的地块上,一年后会长满杂草,二、三年后还可能出现一些小灌木,这一过程属于 A初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D不属于演替10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
5、变化曲线(见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11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等,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12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4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
6、个农田生态系统1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14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 6 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15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的回声对目标进行定
7、位,可以保证取食和飞行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B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类似物,可以吸引异性前来交尾,提高生育率C草原返青时, “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的信息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5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对种群的繁衍有重要意义16在“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鱼”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鱼要增加 1000 kg 体重,那么,至少需要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重量分别为A10000 kg 和 50000 kg B5000 kg 和 25000 kgC50000 kg 和 50000 kg D10000 kg 和 10000 kg1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
8、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18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A大气中的 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蝙蝠通过自身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C在草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昆虫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植物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而释放出来 1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出物中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0在
9、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随营养级升高,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各 营 养 级 中 总 有 一 部 分 能 量 被 分 解 者 利 用 - 6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C生 物 维 持 自 身 的 生 命 活 动 消 耗 一 部 分 能 量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二、非选择题:(本试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21 (12 分)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_ _ _。(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 _。(3)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
10、素浓度是_ _molL1 。(4)B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 _。(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浓度梯度:组别 A B C浓度(molL 1 ) 1012 109 106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_。在此基础上,要想精确测定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应做的调整是 。22 (16 分)如图为温带落叶林中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包括 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_ _,既属于第三营养级又是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 _ _。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 _。(2)狼和红
11、狐的关系是_。(3)此图若添加_ _,可构成较完整的生物群落,再加上_ _就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4)如果臭鼬大量被捕杀,短期内兔的数量会_ _。23 (12 分)根据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7 -(1)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是在细胞内 进行的。(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还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碳主要以 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3)参与过程的生物它们与同区域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的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若图中的种群及相互间关系如右上图所示,设 E 种群的含碳
12、量为 5.8109kg,B 种群的含碳量为 1.3108 kg,则 A 种群的含碳量至少是 。- 8 -高二生物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AADBD 610ABCBC 1115DDDCB 1620BCCCD二、非选择题:21 (12 分)(1)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根芽茎)(2)两重性 (3)10 8(4)对生长无影响(既不促进也不抑制)(5)预实验 增加实验组别,降低浓度梯度 22 (16 分)(1)5 兔、鼠、昆虫 狼、红狐 草固定的太阳能(2)竞争和捕食(3)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减少23 (12 分) (1)线粒体(2)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CO 2 (3)生物群落(2 分)(4)热能(2 分)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 分) 4.510 7kg(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