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欣赏《玛依拉》教案3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167515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欣赏《玛依拉》教案3新人教版.doc
1、1玛依拉教案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 mi 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引起鼻腔、头腔共鸣。教学目的:1、学习演唱歌曲玛依拉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2、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玛依拉 ,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钢琴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1、哼鸣训练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
2、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2、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3、扩展音域训练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 yi 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并在 yi 的位置换开口音 yo,在气息的支持
3、下 yo 就在 yi 的位置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注意,第一个音的起音与2最后一个音都是一样的呼吸、发声状态,中间音程跨越一样保持起音状态,最后一个音要平稳保持到下一个起音。二、歌曲学习与演唱玛依拉1、作品简析 玛依拉 ,哈萨克民歌,丁善德 1955 年编曲。 “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歌曲开始唱到“人们都叫我玛依拉,歌手玛依拉” ,表现出姑娘开朗活泼、若人喜爱的
4、性格。丁善德抓住姑娘的性格特点,为之配伴奏时以八分音符贯穿始终,节奏上重音反常出现,时而第一拍,时而第二拍,或第三拍,产生出舞蹈的律动;在长长的前奏中,采用主、属双持续音,一方面模仿哈萨克的民间乐器冬不拉的演奏风格,另一方面,持续音的连续进行产生出热情欢快的气氛,都对生动地刻画姑娘开朗活泼的性格和聪明机智的形象起到明显地作用。 2、艺术处理 该曲为民族歌曲类,适合民族唱法来演唱。这类歌曲的教学还是应该以美声唱法的训练做基础,根据我国民族唱法的需要加以拓展、改进。民族唱法发声的焦点稍为靠前,咽喉的打开及掩盖可以比美声唱法的稍稍收拢一点,声音更着重于面罩头腔,音色讲究亲切、清亮。 3、演唱要求 该曲节奏明快,风格明朗,演唱时应做到流畅、活泼,一气呵成,唱腔明亮、亲切、柔媚。其中第一、第二句的末音,音高为 e2,且时值有六拍。这需要足够的气息结合舒展打开得当的咽腔,才能唱得圆润、自如。歌曲中力度的变化不但多,而且变化的对比较大:p mp mf f ,在演唱中要恰如其分地表现这些力度的变化,让声音具有一定的亮泽与弹性,则会赋予歌曲强大的感染力。 三、总结新课: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四、作业:掌握新疆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民歌的表现形式,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歌的热爱,并写出体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