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苏教版.doc

    • 资源ID:1166935       资源大小:38.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苏教版.doc

    1、- 1 -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潴有浅深( ) 非相度不得其情( )( )躬历山川( ) 非咨询不穷其致( )( )好逸而恶劳( ) 亲劳胼胝( )( )远嫌而避怨( ) 布袍缓带( )二、根据下列词语中加粗字各写一个成语(1)泥于掌故( )(2)躬历山川( )(3)好逸而恶劳( )(4)计利而忘义(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泥于掌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3)势有曲直( ) (4)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5)不可执一( ) (6)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7)冒雨冲风( ) (8)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四、与“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中“之”字用法相同

    2、的一项是( )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送孟浩然之广陵C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D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五、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一)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2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1文中“海忠介”即_,是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_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_。2翻译下列句子。

    3、(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_(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_(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_3第二段就治水问题作者讲了两个方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概括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_4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_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的“盖”字是句首发语词,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观点发表议论。B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治水,一实一虚,对比分明,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作者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第一段讲道理,第二段侧重摆事实,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很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

    4、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构成排比,很有气势;“是以”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并运用了对偶的句式。(二)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 3 -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1)雨雪三日( ) (2)雨雪三日而不霁( )(3)晏子入见,立有间( ) (4)逸而知人之劳( )(5)公披狐白之裘( ) (6)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2下列句子与“雨雪三日而不霁”中的“而”的用

    5、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B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什么?_4故事中,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正确的一项是( )A欣赏晏子的幽默言谈。B尴尬地发现自己的失言。C对自己不知黎民之苦觉得愧疚。D对自己身强体健颇为自豪。5这段文字中晏子劝谏君王的方式是(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D相机启发,并以仁君来期勉君王。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君王?(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参考答案】一、zh x

    6、ing du gng z xn y pin zh xin po二、(1)泥古不化(2)鞠躬尽瘁(3)好逸恶劳(4)见利忘义- 4 -三、(1)拘泥(2)追究到底(3)河流的形势(4)因此(5)固执,坚持某种主张(6)代词,这样(7)迎着,顶着(8)成功,办成四、C五、(一)1海瑞 明朝 吴晗海瑞罢官2(1)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2)所以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不畏辛劳,深入实际。(3)亲自发放钱粮,不克扣一毫一厘,随行的人员也不曾强行搜刮一分一厘。3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是因为海瑞能深入实际不畏艰辛,清廉治水。“不举”是因为好逸恶劳,贪财求利,不听取正确的意见。4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5C(二)1(1)下(2)放晴(3)一会儿(4)安闲(5)兽皮大衣(6)给予2A 3“披狐白之裘”,非天不寒,而是保暖好。景公只从自身的感觉出发看问题。4C 5D 6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体恤天下百姓,很糊涂;启而能发,及时省悟,知错能改,不算昏庸。


    注意事项

    本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苏教版.doc)为本站会员(amazingpat1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