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 2 3 54A B C D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53 分=45 分)1. 如图所示,下列透 镜 中哪些是凸透镜 ( )A. 1、2、3 B. 4、5、6 C. 1、3、5 D. 2、4、62.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D. 盛有水
2、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屏拿开,则A.像 还 存 在 ,但 眼 睛 看 不 到 B.像 还 存 在 ,眼 睛 从 各 个 方 向 看 得 到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 D.像不存在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
3、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D. 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6.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 30cm 刻度线处,则 ( )2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 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7. 小 明 在 做 “凸 透 镜 成 像 ”实 验 时 , 将 点 燃 的 蜡 烛 放 在 凸 透 镜 前 20cm 处 , 在 透
4、镜 另 一侧 的 光 屏 上 观 察 到 缩 小 的 像 。 小 明 又 把 点 燃 的 蜡 烛 与 光 屏 的 位 置 对 调 , 则 在 光 屏 上 能 够 呈 现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8.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A. 一定小于 8cm B. 一定大于 20cmC. 一定在 8cm 到 10cm 之间 D. 一定在 10cm 到 16cm 之间9. 我们有这样的体验:人站在平面镜前,
5、当人逐渐靠近镜面时,会感觉自己的像在“变大” ,这是因为 ( )A. 像真的变大了 B. 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小了C. 像实际变小了 D. 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大了10.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11.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12. 小 丽 同 学 拍
6、 了 一 张 1 寸 登 记 相 后 , 又 想 拍 一 张 2 寸 的 登 记 相 , 摄 影 师 应 该 采 取的 办 法 是 ( )3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13.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14. (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
7、光屏适当靠近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D.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15.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观呈红色是因为中国馆吸收了红色B.紫外线和红外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C.眼睛老花的奶奶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D.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16.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填“会聚”或“发散” )17. .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 A 是_,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是_,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18.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 存”的问题时
8、,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火种,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 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其 位置。19. 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E. 凹4F F透镜 。 其 中 发 生 光 的 反 射 的 是 ; 发 生 光 的 折 射 是 ; 能 会 聚 光 的 是 ; 能 发 散 光 的 是 。 (填 字 母 代 号 )20. 据 新 闻 报 道 , 我 国 初 中 生 近 视 率 高 达 70%位 居 世 界 第 一 。 如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睛进行视力矫正;患有远视眼的中老年应配戴由
9、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 m 为单位)的倒数乘以 100,某同学测得他奶奶所戴的老花镜的焦距为 25cm,则此眼镜的度数为 度。21. 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选填“大”或“小” )22.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靠近时,物体成倒立的_像(填“虚”或“实” ) ,此时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的焦距时,像逐渐_(填“变大”或“变小” ) ,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_(填“变大”或“缩小” ) ,当物体与透
10、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_(填“放大”或“缩小” )的_像(填“虚”或“实” ) 。三、作图题(共 10 分)23.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四、探究与创新题(共 24 分)24.(8 分)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如图所示,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应该是 、 的 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由标尺的15cm 处向 30 cm 处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向左移动” 、 “向右移动”或“位置不变” ) 。FF525(8 分).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28 所示: (1)他首先利用甲图的方法测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11、为 cm;(2) 如图乙,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3)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25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 (放大/缩小) 、清晰、明亮的像,测量出此时光屏距凸透镜的距离是 12cm;(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 12.00cm 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 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28.(8 分)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取下”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实验结果表明:(1)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 (填“前”或“后” )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2)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 透镜。(3)近视眼镜的作用是将光线 (填“会聚”或“发散” ) 。(4)请举出一项保护视力的具体做法: 。图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