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四、平均速度的测量知能演练提升ZHINENG YANLIAN TISHENG能力提升1.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 24 m 用了 4 s,跑完 100 m 用了 12 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A.6 m/s B.8.3 m/sC.7.15 m/s D.7.75 m/s2.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 B.甲、丁C.乙、丙 D.丙、丁3.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 A 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 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 30 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 5 m/s 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 0 .6 km
2、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A.小张先到达 B 地B.小王先到达 B 地C.小李先到达 B 地D.三人同时到达 B 地4.如图所示,小樱想要估测一只天鹅在空中直线飞翔时的平均速度,她记录下天鹅连续飞行的三段路程,并记录下这三段路程的运动时间,如图所示,则由速度公式可得天鹅在第 3 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 m/s B.15 m/sC.20 m/s D.7.5 m/s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 120 km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0 km/h,则汽车行驶这 120 km( )A.所用时间为 2.4 h2B.所用时间为 2.6
3、 hC.平均速度为 48 km/hD.平均速度为 50 km/h6.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 3 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1 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95 B.32C.23 D.597.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 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 的。 8.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两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 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 10 s,他的速度是 m/s。 9.(2017广东广州中考)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
4、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1)实验所需的公式: 。 (2)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310.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 AB 段的距离 sAB= cm,测得时间 tAB=1.6 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cm/s。 (2)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
5、平均速度 vAB会偏 。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 (选填“ ”“vAC。答案: (1)40 .0 25.0 (2)小 (3)同一位置 (4)611.解析: 甲、乙两车都匀速行驶,从题图中可找出对应的一组路程和时间,分别求出它们的速度: v甲 = =10m/s,v 乙 = =5m/s。由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所以甲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相s甲t甲 =40m4s s乙t乙 =20m4s对于乙车都是向东行驶的,运行了 2min 后,两车相距路程 s=(v 甲 -v 乙 )t=(10m/s-5m/s)120s=600m。答案: 东 60012.解析
6、: 由于表格中的“路程”是运动的距离,不是位置距离,所以第四张照片相对于第一张照片“运动的距离”是 44.3mm-10.0mm=34.3mm;第六张照片相对于第一张,蜗牛运动的距离是 71 .2mm-10.0mm=61.2mm。前 20s 内,蜗牛运动的距离是 22.2mm,平均速度 =1.11mm/s,整个v1=s1t1=22.2mm20s50s 内,蜗牛运动的距离是 61.2mm,平均速度 =1.22mm/s。v2=s2t2=61.2mm50s答案: (1)40 34.3(34.234.7) 61.2(61.161.5)(2)变速直线 1.11 1.22(或 1.23)13.解析: 由题意知,反应距离是司机从看到情况到开始制动这段时间内汽车以原速度行驶的路程,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反应距离 11m、15m、19m 均是在反应时间内,相应速度下的反应距离,所以由公式可得反应时间;从三组数据可以看出,行驶速度越大,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越大,说明速度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司机看到情况后到汽车停止这一过程,汽车先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制动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答案: (1)0 .67 (2)车速 (3)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