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1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162368       资源大小:26.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1新人教版.doc

    1、1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1 教学目标1、知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了解“驱逐鞑虏”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3、知道“五族共和”取代“驱逐鞑虏”的历史背景;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一些历史与社会的基础知识与综合思维,对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民族思想”这个话题,相对比较抽象,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民族思想的概念模糊,对于中国民族思想的演变过程不理解。对历史人物的多元评价不一定能轻易接受。3 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民族的逐步形成的意义;2、难点:“五族共和”取代“驱逐鞑虏”的内涵;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环节

    2、激趣质疑,歌曲导入学生活动:聆听歌曲爱我中华,感受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歌曲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 2【讲授】环节一、感受“多元一体”学生活动:阅读书本 P23,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二、探究“驱除鞑虏”学生活动:1、回顾已学知识,梳理近代史上,列强入侵中国的史实。2、了解近代人们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努力。3、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知道孙中山此时的民族观念的局限性。三、走向“五族共和”学生活动:1、了解两面旗帜的变化,知道其中代表的意义。2、思考:孙中山的思想观念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活动 3【练习】环节1. 使“中国”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

    3、名称的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清朝后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来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C.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D.“五族共和”思想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23.第一次提出“五族共和”说法的是(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孙中山 D.梁启超4. “五族共和”的五族,除汉族外,还包括( )壮族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A. B. C. D.5.保国会成立于( )A.1895 年 B.1898 年 C.1901 年 D.1905 年6.主张

    4、成立保国会的是( )A.洋务派 B.革命派 C.顽固派 D.维新派7.19031904 年入侵西藏,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是(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8.认为“在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李大钊活动 4【作业】环节100 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一一中华文明吏材料二: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因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 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1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