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 金 属 的 化 学 性 质小 试 身 手1基础题 下列关于铝、铁、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均可以导电B均可以和氧气反应C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2基础题 为比较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进行了如图6-2-3所示实验。下列实验结论中正确的是( )AXYZBZYXCYXZDXZY3基础题 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B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2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D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和生石灰4基础题 金属R与CuCl 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 2= RCl2+Cu,则下列说
2、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R可能是铝C金属R的活动性比Cu的强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5提高题 向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1)若向过滤后的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 。(2)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 ,滤出的固体物质是 。6提高题 以下是对有关金属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二:用如图6-2-4所示装置进行不同金属与盐酸
3、反应的探究。(1)比较金属镁和铁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实验条件的要求是 。A反应的温度可以不同B镁条和铁片形状、大小相同C所用稀盐酸的浓度相同D所用稀盐酸的质量相同(2)观察到甲、乙两图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3)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氢气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乙装置中产生的氢气质量。直 击 中 考7上海中考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 2= 点燃 C+2Mg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8济宁中考 黄金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于人类。常言说:“真金不
4、怕火炼。”主要是指金的( )A熔点高 B延展性好C有金属光泽 D化学性质稳定9宜宾中考 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10南充中考 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 X+Y (NO3)2= X (NO3)2+Y,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ZYZ。3 B4 B5 (1)Fe2 (2)Fe 2 、Cu 2 、Ag Ag,解析)加入的铁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若加入的铁不足,铜再与硝酸银反应。(1)
5、因最终过滤后的固体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说明加入的铁过量,可以将溶液中的银全部置换出来还有剩余,故滤液中只有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2)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加入的铁和铜都已完全反应,故滤液中有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硝酸铜,还有没反应完的硝酸银,滤出的固体中只有置换出的银。6 研究一: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放热 Mg2HCl= =MgCl2H 2 研究二:(1)BCD(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同 (3)等于7 C ,解析)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为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8 D ,解析)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但金因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从而有“真金不怕火炼”之说。9 B ,解析)导电性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10 A ,解析)X 能将 Y 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 X 比 Y 活泼;Y 能与稀硫酸反应而 Z 不能,说明 Y 比 Z 活泼,即三者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Z铁铜(或 MgFeCu)(3)铜(或 Cu) 铜和铁(或 Cu、Fe) 镁(或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