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化学下册9.2化学合成材料同步练习(新版)粤教版.doc

    • 资源ID:1162094       资源大小:17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化学下册9.2化学合成材料同步练习(新版)粤教版.doc

    1、19.2 化学合成材料1、从 6 月 1 日起,国内所有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将有助于减少因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 ”。常见的包装袋很多是由聚氯乙烯塑料(PVC)加工而成的,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可看作由 n个 ClCHCH2(氯乙烯)连接而成,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 62.5n B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71:48:6C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在长时间光照下可以分解2、是以土豆等副食品废料为原料,经多步处理而制成,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乳酸基塑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乳酸基塑料属于金属材料

    2、B制取乳酸基塑料的原料比较低廉且广泛C使用乳酸基塑料制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D乳酸基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3、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得到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 100%,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农民就地焚烧秸秆 B深埋含镉、汞的废旧电池C工业制酒精 C2H4+H2O 催化剂 C2H6O D化工生产中的废气向高空排放4、(08 年揭阳)制造下列物品需用热固性塑料的是( )A.雨衣 B.食品塑料袋 C.炒菜用的锅铲的塑料打手柄 D.矿泉水瓶5、(08 江苏南京)今年 6 月 1 日起全国执行“限塑令” ,南京市曾在鼓楼广场

    3、等地组织宣传活动,发放无纺布袋。生产无纺布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聚酯和粘胶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 B.使用无纺布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C.生产无纺布与棉布的原料都是天然纤维 D.聚乙烯、聚丙烯、聚酯都属于合成材料6、常见的包装袋很多是由聚氯乙烯塑料(PVC)加工而成的,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可看作由 n 个 ClCHCH2(氯乙烯)连接而成,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相对分子质量为 62.5nB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71:48:6C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在长时间光照下可以分解7、据了解,一次性塑料袋大多是聚氯乙烯和聚

    4、苯乙烯制成的再生塑料制品,对人体是有害的。下面对一次性塑料袋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次性塑料袋是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B.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C.一次性塑料袋是有机物组成的 D.一次性塑料袋是“白色污染”之一8、(08 江苏无锡)今年 6 月 1 日起执行的“限塑令”规定,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下面 4 位同学对“限塑令”的看法,不合理的是 ( )2A. B. C. D. 拓展应用9、(08 四川雅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自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其主要原因是 10

    5、、日常生活中的塑料薄膜 无毒,可以包装食品; 使用时会分解出对健康有害的物质,不宜用于包装食品。11、不法商贩往往以制造假冒商品来牟取暴利,在市面上经常能看到:铝制工艺品冒充银制工艺品 用回收的聚氯乙烯塑料制造食品包装袋。怎么用化学方法来鉴别它们的真假:(1)工艺品 。(2)食品包装袋 。12、从下面两种塑料中选择合适的来制造不同的产品(填编号):(A)聚乙烯 (B)聚氯乙烯(1)食品保鲜膜 (2)服装包装袋 (3)塑料牛奶瓶 13、(08 福建三明)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试回答:(1)为防止钢坯在高温烘烤和轧制过程中表面被氧化,造成铁损耗,可在钢坯表面涂上一层纳米硅酸盐涂料。这种

    6、涂料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自今年 6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从化学角度看,实行这一制度的好处是: ; 。探索创新14、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 C、H 两种元素,如用焚烧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物组成进行探究。【提出猜想】A.只有 CO2 B.只有 CO C.既有 CO2 也有 CO【查阅资料】微量 CO 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门立即变蓝;而 CO2遇该试纸不变色【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

    7、 B、装置C 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3【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写成实验报告。【讨 论】(1)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 。(2)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 CO2、CO 外,还应有的物质是 。15、(08 江苏宿迁)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 C、H 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 18 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

    8、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 E 中的现象是 ,装置 F 的作用是 (4)若装置 C 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 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 D 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 CxHy,则装置 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 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 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 填“偏小” 、 “ 偏大”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1.答案 D在长时间光照下也不能分解2. A乳酸基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3. C工业制酒精 C2H4

    9、+H2O 催化剂 C2H6O 符合绿色化学4. C.炒菜用的锅铲的塑料打手柄是热固性塑料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观察装置 B、装置 C 中的现象装置 B 中的现象是:装置 C 中的现象是: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的氧化物中,既有 CO2,也有 CO。装置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5. C.生产无纺布与棉布的原料不都是天然纤维6. D7. B.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是错误的8. B9. .减少白色污染 10.低温时;加热11.(1)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假冒产品(2)点燃,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聚氯乙烯12. (1)A(2)B (3)A13.(1)高温时耐氧化(2) 减少白色污染;减少空气污染14. 黄色试纸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 2+CO2=CaCO3+H 2O 将尾气收集到气囊中(或将尾气点燃) 水 (或 H2O)15. (1) 2H2O2 = 2H2O+O2 (2)干燥作用(或除去水蒸气)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0.8 CxHy+ (4x+y)/4O2=xCO2 +y/2H2O(其它合理答案也可)(5)偏大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化学下册9.2化学合成材料同步练习(新版)粤教版.doc)为本站会员(visitstep3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