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知能演练提升(新版)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162063       资源大小:290.2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知能演练提升(新版)新人教版.docx

    1、1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1 课时 二氧化碳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大家做出一个环保改变,选择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为保护我们的蔚蓝星球和蓝天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下做法中,不符合全球性节能活动主题的是( )A.大力提倡使用化石燃料B.提倡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C.发展新能源环保动力汽车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等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3.某班同学在对 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 CO2的功,又可以体现 CO2的过的是( )A.CO2可以使人窒息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固体 CO2

    2、可用于人工降雨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气体就是二氧化碳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B.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2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3、)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7.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 ; 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溶液又变为紫色,原因是 。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 ;她用少量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 。 8.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请结合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4、:(1)连接 A 和 B 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2)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在一般情况下仪器 C 的作用是 。 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 CO2气体性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图 A),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 ; 。 (2)李峰同学将收集满 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见装置 B),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 ;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王丽同学轻轻挤压 C 中滴管胶头,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0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 a 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 中的现象是 ;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 H 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探究创新1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实验 14实验 2请填空:(1)实验 1 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2)实

    6、验 1 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 2 是在实验 1 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 答案:1.A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仅浪费燃料,且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不符合全球性节能活动主题。2.A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熟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实验现象是解题的关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但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故会看到浑浊现象;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

    7、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下边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3.C CO 2可以使人窒息主要体现了 CO2的过;CO 2可以作气体肥料主要体现了 CO2的功;CO 2的量过多时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主要体现了 CO2的过,CO 2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主要体现了 CO2的功;固体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是体现了 CO2的功。4.A 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溶液,可使其变红色;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上,使两者不能继续反应;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有许多气

    8、体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如氮气。5.C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干冰升华会吸热用来作制冷剂;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无关,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含量过多造成的。6.C 空气中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用针筒向石灰水中通气,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少,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不明显,应增加空气的量,继续向石灰水中压入空气。7.解析 (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 CO2与 H2O 反应生成了 H2CO3;石蕊溶液变为紫色是由于 H2CO3不稳定,分解为 CO2与 H2O 的缘故。(2)石灰水中的

    9、成分 Ca(OH)2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生成 CaCO3,CaCO3附着在瓶壁形成白膜;CaCO 3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H 2O、CO 2而溶解。答案 (1)CO 2+H2O H2CO3H2CO3 H2O+CO2(2)Ca(OH)2+CO2 CaCO3+H 2OCaCO3+2HCl CaCl2+H2O+CO28.答案 (1)图略。(2)CaCO3+2HCl CaCl2+CO2+H 2O(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并且 B 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4)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59.答案 (1)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的大(2

    10、)试管中液面上升,试管中液体呈红色CO 2+H2O H2CO3(3)烧瓶内溶液变浑浊,气球逐渐胀大 澄清石灰水吸收烧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同时,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10.解析 (1)仪器 a 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需要加热,应该用 B 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 D 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 E 装置收集。(3)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F 中的现

    11、象是石蕊溶液变红色;G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 CaCO3+H 2O;H 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答案 (1)集气瓶(2)2KMnO4 K2MnO4+MnO2+O2 BD 或 E(3)石蕊溶液变红色 Ca(OH) 2+CO2CaCO3+H 2O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1.解析 (1)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故应控制的变量为水。(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是干燥的棉球,石蕊不变色;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号湿润的棉球先变红色。答案 (1)水(2)纸花由紫变红 CO 2+H2O H2CO3(3) 密度比空气的大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知能演练提升(新版)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