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考物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专题练习.doc

    • 资源ID:1161845       资源大小:560.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物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专题练习.doc

    1、1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单选题1.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装有消声器 B. 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 C. 工人带防噪声耳罩D. 考场附近禁止鸣笛2.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C. 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的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4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少噪音C. 声音的传播不具有能量 D. 通过声音的响度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乐器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 ,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市区内“禁鸣喇叭” ,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6.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B 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 声音在空气的

    3、速度一定是 340m/s7.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现代城市都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以下措施中,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C. 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 D.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8.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 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 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 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9.下列措施中,不能

    4、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C. 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10.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A. 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 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C.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 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D.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2.下列措施属于在传

    5、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 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C. 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D. 放鞭炮时捂耳朵13.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 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 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D. 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1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 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15.

    6、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A.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 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C. 用手捂住耳朵 D. 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16.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污染的是( ) A. 燃放鞭炮时震耳欲聋的声音 B. 织布机的声音 C. 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D. 飞机发动机的声音17.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用“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18.假如跟你一墙之隔的邻居引吭高歌干

    7、扰你的学习,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A. 赶紧把门窗关紧 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动加快 D. 提醒他你正在学习,请他降低音量19.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4A.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 学校附近禁止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 D.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进行传播C.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街

    8、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多选题21.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 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C. 在耳孔中塞入棉花 D. 关闭所有声源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 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C.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3.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 100dB 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9、)A. 声音传递了能量 B. 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 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 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响度越大24.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5A.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 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C. 纸板划得越快,梳齿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25.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D. 发声扬声器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

    10、递能量26.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B. 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C.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6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2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B. 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用同样的力拨动,响度不同C. 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D. 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是在声音的产生阶段防治噪声2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 B. 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可与他的同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C. 安装在步行街路口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

    11、监测马路上噪声的情况 D. 地震专家通过耳朵直接接听地壳运动产生的次声波来预测地震的发生29.要控制和减弱噪声的危害,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在公路边种植花草树木B.在耳朵里塞棉花团C.把机器固定在大底座上D.给发动机安装消音器30.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C.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用 B 超检查身体,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三、填空题31.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

    12、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_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_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_处减弱噪声 32.噪声有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_分贝 33.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监测仪测量的是声音的_(填“音调” 、 “响度”或“音色” ) 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利用噪声监测仪_(选填“能”或“不能” )减弱噪声 734.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的;在城市街道禁鸣喇叭,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 35.减小噪声的途

    13、径有:在_处减弱、在_处减弱、在_处减弱。 8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装有消声器 B. 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 C. 工人带防噪声耳罩D. 考场附近禁止鸣笛【答案】B 【解析】 【解答】解: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 B【分析】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具体措施,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2.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

    14、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答案】B 【解析】 【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解答】A、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戴耳机是为了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

    15、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C. 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的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答案】C 9【解析】 【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 A 错误; B、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 B 错误;C、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包括手机上网,故 C 正确;D、此句中的“高声语”意思是大声说话,应是响度大,故 D 错误故选 C【分析】 (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

    16、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和介质种类、介质温度都有关系,和声音的种类无关;(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的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少噪音C. 声音的传播不具有能量 D. 通过声音的响度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乐器【答案】B 【解析】 【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错误; B、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正确;C、声音除了可

    17、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错误;D、不同的乐器即使演奏同一首歌,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区分出是什么乐器,是发声体本身材料和结构的原因,即音色不同,错误;故选 B【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控制噪声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可以从人耳处减弱;声音除了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或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C.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 ,

    18、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市区内“禁鸣喇叭” ,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 【解析】 【解答】解: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10C、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声音可以用来击碎身体内的结石,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C【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

    19、和结构有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6.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B 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 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 340m/s【答案】B 【解析】 【解答】A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 错误;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B 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 正确;C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在 2020000

    20、Hz,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频率低于 20Hz,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C 错误;D声音在 15的空气的速度是 340m/s,与温度有关,D 错误。正确选 B。7.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现代城市都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以下措施中,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C. 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 D.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答案】C 【解析】 【解答】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

    21、以检测噪声的等级,不可以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 C【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8.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 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11B. 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 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答案】D 【解析】 【

    22、解答】解:A、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故 A 错误;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B 错误;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 C 错误;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正确故选:D【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9.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 B. 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

    23、隔音挡板C. 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答案】C 【解析】 【解答】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 ;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10.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A. 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 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C.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 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答案】D 【解析】

    24、 【解答】解:A、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如果有些同学大声嬉戏,则对其他同学正常的学习、休息造成防碍,因此是噪声,与题意不符;B、半夜时分是人们休息时间,引吭高歌虽然在物理学方向是乐音,但肯定会影响别人休息,故仍是噪声,与题意不符;C、上课时间,个别同学尽管小声说话,但已经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防碍,因此是噪声,12与题意不符;D、歌剧院中,歌唱家虽然引吭高歌,但在歌剧院中是供观众欣赏的,不是噪声,与题意相符故选 D【分析】噪声分为两类,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防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11.关于声现象,下列

    25、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 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D.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 【解析】 【解答】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A 正确;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B 错误;C、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C 错误;D、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错误故选 A【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C、真空不能传播

    26、声音;D、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12.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 纺织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C. 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D. 放鞭炮时捂耳朵【答案】C 【解析】【 分析 】 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 不合题意B、纺织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B 不合题意C、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 正确D、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 不合题意故选

    27、C【 点评 】 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两者对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13.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13A. 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 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 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答案】A 【解析】 【解答】解: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是声音靠空气传播的,故 A 正确;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故 B 错误;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

    28、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 错误;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越远,声音传播速度与响度大小无关,故D 错误故选:A【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叫做音色;(3)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在入耳处减弱噪声;(4)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介质种类和温度14.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B.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D. 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答案】D 【解析】 【解答】解:A、道路两旁种草植树,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

    29、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噪声监测设备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选 D【分析】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解答,知道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根据选项判断是否符合防治噪声的途径15.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A.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B. 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C. 用手捂住耳朵 D. 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答案】B 【解析】 【解答

    30、】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 不符合题意;14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符合题意;C、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C 不符合题意;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这是从声源处减弱,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三种途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16.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污染的是( ) A. 燃放鞭炮时震耳欲聋的声音 B. 织布机的声音 C. 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D. 飞机发动机的声音【答案】C 【解析】 【解答】解:燃放鞭炮时震

    31、耳欲聋的声音、织布机的声音和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属于噪声;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属于空气污染,不是噪声污染故选 C【分析】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指发声体做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可以结合这两方面来判断选项中的声音是否为噪声17.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用“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答案】B 【解析】 【解答】解: A、道路两旁的

    32、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 A 错误;15B、 “B 超”即超声诊断仪, “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 B 正确;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 C 错误;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 D 错误故选 B【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超声诊断仪等;(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18.假如跟你一墙之隔的邻居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A. 赶紧把门窗关紧 B. 用棉花塞

    33、住耳朵C. 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动加快 D. 提醒他你正在学习,请他降低音量【答案】C 【解析】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A、赶紧把门窗关紧,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有一定效果,不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有一定效果,不合题意;C、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动加快,噪声会更大,符合题意;D、提醒他你正在学习,请他降低音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有效果,不合题意故选 C【点评】此题考查了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以及应用,是一道声学基础题19.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

    34、的振动产生的 B. 学校附近禁止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 D.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答案】A 【解析】 【解答】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 选项正确;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选项错误;“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 选项错误;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答案为:A。【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只有音色能区分发声体的不同;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0.关于声现象,

    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6A.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进行传播C.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 【解析】 【解答】解:A、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 A 正确;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传声,而不是可以绕过障碍物进行传播,故 B 错误;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不是指音调,故 C 错误;D、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强度的大小,不能从声源上减弱噪

    36、声,故 D 错误故选 A【分析】 (1)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2)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二、多选题21.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 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C. 在耳孔中塞入棉花 D. 关闭所有声源【答案】A,B,C 【解析】 【解答】A、更换机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措施可行,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措施可行,符合题意C、人耳处塞棉花,可以在接收处减弱,

    37、措施可行,符合题意D、关闭声源可以在声源处减弱,但关闭所有的声源操作难度大,不现实,措施不可行,不符合题意故选 ABC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 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C.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答案】B,D 【解析】 【解答】解: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 A 错误;B、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控制噪声的产生,故 B 正17确;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

    38、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 C 错误;D、据课本知识可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 D 正确;故选 BD【分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3)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此题考查了响度的理解、控制噪声方式的理解、声音的利用和声速的理解,是一道综合性的声学问题,但难度不大23.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 100dB 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39、A. 声音传递了能量 B. 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 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 D. 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响度越大【答案】A,D 【解析】 【解答】解: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 100 分贝的声音,玻璃杯被震碎主要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声音不仅仅在玻璃杯中传播, “吼王”吼出的声音是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分贝数是指其响度,与频率无关,因此,BC 均不合题意故选AD【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24.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18B. 广口瓶中的空气

    40、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C. 纸板划得越快,梳齿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答案】A,B,C 【解析】 【解答】解:A、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所以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 A 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介质越少,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小,故B 正确;C、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纸板划得越快,梳齿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 C 正确;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根治噪声污染,故 D 错误故选 ABC【分析】 (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的传播需

    41、要介质,据此分析;(3)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4)噪声监测仪是监测噪声的装置,不能减弱噪声25.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D. 发声扬声器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A,B,D 【解析】 【解答】A、将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推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A 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不到罩内的声音B 符合题意;19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避免产

    42、生噪声C 不符合题意;D、扬声器发声时,放在旁边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分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6.如图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B. 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C.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 D.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答案】B,C 【解析】 【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不符合题意;BC、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和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符合题意;

    43、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不符合题意故选 BC【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2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B. 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用同样的力拨动,响度不同C. 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D. 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是在声音的产生阶段防治噪声【答案】C,D 【解析】 【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 A 错误;20B、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用同样的力拨动,音调不同,故 B 错误;

    44、C、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 C 正确;D、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正确故选 CD【分析】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音调与发生体的长度、松紧等因素有关;(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2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们听到的上课铃声是由铃的振动产生的 B. 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可与他的同伴进行面对面的直接谈话C. 安装在步行街路口的噪声监测装置可以监测马路上噪声的情况 D. 地震专家通过耳朵直接接听地壳运动产生的次声波

    45、来预测地震的发生【答案】A,C 【解析】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A 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播声音,B 不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控制噪声,C 符合题意。D、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人是听不到次声波的,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学知识的综合记忆。29.要控制和减弱噪声的危害,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在公路边种植花草树木B.在耳朵里塞棉花团C.把机器固定在大底座上D.给发动机安装消音器【答案】A,B,C,D 【解析】 【解答】A 在公路边种植花草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 符合题意,B 在耳朵里塞棉花团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 符合题意;C 把机器固定在大底座上属于在生源处减弱噪声,C 符合题意;D 给发动机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符合题意;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物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专题练习.doc)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