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1 T 724-2010 沙化土地监测指标体系.pdf

    • 资源ID:115979       资源大小:431.6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1 T 724-2010 沙化土地监测指标体系.pdf

    1、 ICS 65.020.99 B 11 备案号: 28410-2010 DB11 北京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724 2010 沙化土地监测指标体系 Monitoring indicator system of sandified land 2010 - 06 - 28 发布 2010 - 10 - 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724 201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术语和定义 . 3 3.1 宏观监测 . 3 3.2 定位监测 . 3 3.3 专题监测 . 3 4 监测指标 . 3 4.1 宏观监测指

    2、标 . 3 4.2 定位监测指标 . 4 4.3 专题监测指标 .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部分 监测指 标 及其说明 .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调查统计表 . 8 DB11/T 724 2010 II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果林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 主要 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 。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北 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金海、王冬梅、宁月胜、史常青、张国祯、胡俊、杨建东、刘松、续源、逯进生

    3、、张艳、李春平 。 DB11/T 724 2010 1 沙化土地监测指标体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沙化土地的监测指标和监测周期。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沙化土地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141 防沙治沙技术 规范 GB/T 24255 2009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宏观监测 macroscopical monitori

    4、ng 以全市或区(县)为 监测对象, 采用遥感 、地面调查等多种技术手段 ,提 供全市或区(县)沙化土地 的 动态数据。 3.2 定位监测 located area monitoring 选择典型样地,进行长期观测,获取土地沙化 的 相关数据。 3.3 专题 监测 special area monitoring 对 重点沙化 区、重点开发建设区、重点生态工程区进 行的专项监测。 4 监测指标 4.1 宏观监测指标 宏观监测 各类指标 及监测周期见表1 。 DB11/T 724 2010 2 表 1 宏观监测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监测周期 基本指标 沙化土地类型 5 年 1 次 沙化土地面积

    5、hm2 沙化程度 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类型 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 hm2 土地利用类型 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hm2 沙化土地治理措施 保护性耕作面积 hm2 地下水位 m 气象指标 年降 水 量 mm 1 年 1 次 年蒸发量 mm 年平均气温 干燥度 大风日数 天 /年 沙尘暴日数 天 /年 沙尘暴频次 次 /年 扬沙日数 天 /年 大气降尘量 t/km2 植被指标 林木绿化率 % 5 年 1 次 植被覆盖率 % 森林覆盖率 % 土壤指标 土壤类型 5 年 1 次 土壤质地 社会经济条件 总人口 人 1 年 1 次 农业人口 人 人口密度 人 /km2 人均 GDP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6、 元 注 1: 沙化土地类型、沙化程度、沙化治理措施、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 等指标的调查应符合 附录 A的规定; 各指标调查 表见 附录 B; 注 2: 带 *指标为推荐性指标,重点地区、重点试验、科研区域进行监测,一般区域可不监测。 4.2 定位监测 指标 定位监测 各类指标 及观测周期见表2 。 表 2 定位 监测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观测 周期 气象指标 降 雨 mm 连续观测 蒸发 mm DB11/T 724 2010 3 表 2(续) 类别 指标 单位 监测周期 气象指标 气温 连续观测 风向风速 m/s 空气湿度 % 沙尘浓度 * g/m3 沙尘天气观测 大气降尘量

    7、 * t/km2 1 月 1 次 输沙通量 * t/m a 连续观测 植被指标 植被覆盖度 % 每季 1 次 植被类型 1 年 1 次 物种组成 植被高度 /胸径(地径) m/cm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kg/m2 植物优势种 土壤指标 土壤类型 5 年 1 次 土壤质地 有效土层厚度 m 土壤含盐量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土壤氮含量 % 土壤磷含量 % 土壤钾含量 % 土壤团粒结构含量 % 土壤含水量 * % 连续观测 注 1: 土壤 类型和土壤质地 指标的调查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各指 标调查表见附录 B; 注 2: 带 * 指标为推荐性指标, 重点地区、重点试验、科研区域进行监测,一般区

    8、域可不监测。 4.3 专题监测指标 专题监测 各类指标 及观测周期见表3 。 表 3 专题 监测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观测 周期 气象指标 降 雨 mm 连续观测 蒸发 mm 气温 风向 风速 m/s 空气湿度 % 沙尘浓度 * g/m3 沙尘天气观测 大气降尘量 * t/km2 1 月 1 次 DB11/T 724 2010 4 表 3(续) 类别 指标 单位 观测 周期 气象指标 输沙通量 * t/m a 连续观测 植被指 标 植被覆盖度 % 每季 1 次 植被类型 1 年 1 次 物种组成 植被高度 /胸径(地径) m/cm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kg/m2 植物优势种 土壤指标 土壤类

    9、型 5 年 1 次 土壤质地 有效土层厚度 m 土壤含盐量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土壤氮含量 % 土壤磷含量 % 土壤钾含量 % 土壤团粒结构含量 % 土壤含水量 * % 连续观测 重点沙化区 监测指标 沙化 土地 类型 1 年 1 次 沙化面积 hm2 沙化程度 沙化成因 重点开发建设区监测指标 占地类型 施工结束后 1 次 扰动土地面积 hm2 弃土、弃石、弃渣堆放面积 hm2 挖填方量 m3 扰动土地治理率 % 林草植被恢复率 % 林草覆盖率 % 重点生态工程区监测指标 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hm2 1 年 1 次 沙化土地治理措施 林木绿化率 % 植被覆盖率 % 森林覆盖率 % 植被存活

    10、率 % 实施第 2 年 植被保存率 % 实施第 4 年 注 1: 沙化成因、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沙化土地治理措施等指标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各指标调查表见附录 B; 注 2: 带 * 指标为推荐性指标,重点地区、重点试验、科研区域进行监测,一般区域可不监测。 DB11/T 724 2010 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部分 监测指标 及其说明 表 A.1 部分 监测指标 及其说明 监测指标 说 明 沙化土地类型 按照 GB/T 24255 2009 9.1.1 沙化土地分类标准相关内容填写 沙化程度 按照 GB/T 24255 2009 9.1.2 沙化土地程度分级标准相关内容填写,北京

    11、地区沙化土地划分轻度沙化土地和中度沙化土 地 两级 土地利用类 型 按照 GB/T 21010 2007 相关内容进行填写 沙化土地治理措施 按照 GB/T 21141 2007 相关内容进行填写 沙化成因 按照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填写 土壤 指标 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的 监测 , 按照 GB/T 24255 2009 10.3.2 相关内容填写 DB11/T 724 2010 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调查统计表 表 B.1 宏观监测基本指标统计表 单位 : hm2 区 (县 ) (乡)镇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调查年度 总面积 沙化土地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 沙化土地面积 具

    12、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 非沙化土地面积 沙化程度 保护性耕作面积 沙化土地治理 地 下 水 位 ( m) 备注 合计 半固定沙地 固定沙地 合计 人工半固定沙地 天然半固定沙地 合计 人工固定沙地 天然固定沙地 面积 类型 面积 措施 DB11/T 724 2010 7 表 B.2 宏观监测 气 象 因子调查表 区 (县 ) (乡)镇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调查年度 月份 降 水 量 (mm) 平均气温 ( ) 空气湿度 (%) 年蒸发量( mm) 一 大风日数 (天 /年 ) 二 沙尘暴日数 (天 /年 ) 三 沙尘暴频次 (次 /年 ) 四 干燥度 五 扬沙日数( 天 /年

    13、) 六 大气降尘量 (t/km2)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年降 水量( mm) 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空气湿度(%) 表 B.3 宏观监测植被、 土壤因子调查表 编号 植被指标 土壤指标 林木绿化率 (%) 植被覆盖率 (%) 森林覆盖率 (%)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 DB11/T 724 2010 8 表 B.4 宏观监测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表 区 (县 ) 镇(乡)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调查日期 年度 总人口(人) 农业人口(人) 人口密度 (人 /km2) 人均 GDP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年 ) 表 B.5 定位监测气象指标调查表 区 (县 ) (乡)

    14、镇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气象站 指标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 降水( mm) 蒸发 ( mm) 气温() 风向 风速( m/s) 空气湿度 (%) 沙尘浓度 *( g/m3) 大气降尘量 * ( /k 2) 输沙通量 *( t/m a) DB11/T 724 2010 9 表 B.6 定位监测 植被因子调查表 区 (县 ) 镇(乡)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调查年度 样地编号 GPS点位 植被类型 植物多样性 物种组成 植物优势种 植被高度 (m) 胸径(地径) (cm) 生物量 ( kg/m2) 植被覆盖度 ( %) 表 B.7 定位

    15、监测土壤指标调查表 区 (县 ) 镇(乡)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调查年度 地块编号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 有效土层厚度 (m) 土壤含盐量 (%) 土壤含水量 *(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土壤团粒结构含量 (%) 土壤氮含量 (%) 土壤磷含量 (%) 土壤钾含量 (%) 土壤全氮含量(%) 土壤有效氮含量 (%) 土壤全磷含量(%) 土壤有效磷含量 (%) 土壤全钾含量(%) 土壤有效钾含量 (%) DB11/T 724 2010 10 表 B.8 专题监测气象指标调查表 区域名称 区 (县 ) 镇(乡)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气象站 指标名称 1 2

    16、 3 4 5 6 7 8 9 10 . 降水( mm) 蒸发 ( mm) 气温() 风向 风速( m/s) 空气湿度 (%) 沙尘浓度 *( g/m3) 大气降尘量 * ( t/km2) 输沙通量 *( t/m a) 表 B.9 专题监测植被因子调查表 区域名称 区 (县 ) 镇(乡)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调查年度 样地编号 GPS点位 植被类型 植物多样性 物种组成 植物优势种 植被高度 (m) 胸径(地径) (cm) 生物量 ( kg/m2) 植被覆盖度 ( %) DB11/T 724 2010 11 表 B.10 专题监测土壤因子调查表 区域名称 区 (县 ) 镇(乡)

    17、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调查年度 地块编号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 有效土层厚度 (m) 土壤含盐量 (%) 土壤含水量 *( %) 土壤有机质含量 (%) 土壤团粒结构含量 (%) 土壤氮含量 (%) 土壤磷含量 (%) 土壤钾含量 (%) 土壤全氮含量(%) 土壤有效氮含量 (%) 土壤全磷含量(%) 土壤有效磷含量 (%) 土壤全钾含量(%) 土壤有效钾含量 (%) 表 B.11 重点沙化区监测指标调查表 区域名称 区 (县 ) 镇(乡)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调查年度 沙化土地类型 沙化土地面积 ( hm2) 沙化程度 沙化成因 合计 半固定沙地 固定沙地

    18、合计 人工半固定沙地 天然半固定沙地 合计 人工固定沙地 天然固定沙地 DB11/T 724 2010 12 表 B.12 重点开发建设区 监测指标 调查表 区域名称 区 (县 ) 镇(乡)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 员 调查年度 项目名称 建设 规 模 开工时间 占地类型 扰动土地面积(hm2) 土地整治面积(hm2) 扰动土地治理率 (%) 弃土、弃石、弃渣 占地面积 (hm2) 挖填方量(m3) 林草植被面积(hm2) 可恢复植被面积(hm2) 林草植被恢复率(%) 林草覆盖率(%) 弃土堆放面积(hm2) 弃渣堆放面积(hm2) 弃石堆放面积(hm2) 挖方量(m3) 填方量(m3) 表 B.13 重点生态工程区 监测指标 调查表 区域名称 区 (县 ) 镇(乡) 村 所在地理位置(经纬度) 调查人员 调查年度 DB11/T 724 2010 13 区域名称 沙化土地治理面积( hm2) 沙化土地治 理措施 林木绿化率 (%) 植被覆盖度 ( %) 森林覆盖率 ( %) 植被保存率 ( %) 植被存活率 ( %) _


    注意事项

    本文(DB11 T 724-2010 沙化土地监测指标体系.pdf)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