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落的发展变化,A,B,一、聚落的分类,什么是聚落?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聚落是指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聚落可分为城市和乡村。,1,4,2,3,乡村,城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聚落的定义和分类,什么是乡村?,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什么是城市?,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城市人
2、口密集,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上海,纽约,东京,慧眼看图,找差异,小提示 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修建情况,商店、学校、医院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池塘等。,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小,大,小,大,差,好,少,多,少,多,少,多,有,无,有,无,有,无,小,大,乡村聚落,城市聚落,景观差异,?,想一想:生活在城市或乡村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场所。,B,D,A,D,C,B,A,乡村:人们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生产活动,说一说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
3、劳动或从事什么工作?,伐木,捕鱼,耕作,放牧,乡村,牧村放牧,林场伐木,渔村捕鱼,农村耕种,城市聚落1,说一说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劳动或从事什么工作?,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 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工 业,服 务 业,城市,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生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从事哪些工作呢?,农业,服务业,工业,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_。,劳动生产方式,农业(农林牧副渔),工业和服务业,炫彩T台,判断图中A、B、C、D四个区域 分别是城市还是乡村,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A为乡村,B为城市,C为乡村,D为乡村。,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市的?,
4、二、聚落的演变,从小型的村庄发展到集镇、小城镇到城市,是聚落的 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思考,1你认为聚落的发展一般会经历哪些阶段?聚落一般会经历乡村、集镇、小城镇、城市等阶段。2说说乡村和城市的关系。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3简单说说聚落发展和演变的一般过程。从小村庄发展成集镇、小城镇、城市,是聚落发展和演变的一般过程。,观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思考早期的聚落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三、聚落与环境,历史验证: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地区,温带,平原地区,400N,400N,中低纬度地区,其他,聚 落,早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展示平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依据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请比较分析在平原地区和高山荒漠地区, 哪里聚落会更密集,为什么?,讨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 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 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落呈团块状。,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河流延伸成条带状。,聚落的形态,1观察图5.17,说出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哪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一幅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该乡村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山麓,这里相对平坦,便于开展农业生产。,第二幅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
6、河流等因素的影响。该城市分布在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这里不仅地势平坦,而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因此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2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范围涉及12座县城(城市)、114座集镇,合计移民超过百万。 假设现有一批长江三峡移民要到广东省某地定居,如果你是该地的政府官员,你认为在图5.18上的A、B、C三个位置中,从自然环境要素考虑,哪个更适合安置移民?请说明理由。,A处更适合安置移民。这里地势平坦,在主要道路附近,因此交通便利,另外距离水源也比较近,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B处在山区,交通不便,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对于生活和发展生产都较为不利。,C处位置地处山谷,
7、容易受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离水源较远,交通也不便利。,3、如果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甲、乙、丙三地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交通便利,4、看左图分析下列问题:而最容易发展起来的是哪一处?为么?,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房屋一样吗?为什么?,【自主学习】,非洲的村落村落较原始,亚洲的村落人口众多,房屋密集,欧洲的村落房屋分散,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 不同的景观特征,三张照片 所示的村落哪个分布于亚 洲?哪个分布于非洲?哪个 分布于欧洲?,【即学即用】,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居民是
8、聚落的神经。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 过建筑的各种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任何 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多么复杂,民居都成为一个聚落 最有其特色的代表。,【拓展阅读】,这些聚落的 特征与自然 环境有什么 关系?,【合作探究】,热 带,寒 带,寒 带,C,B,A,E,内蒙古草原,D,热带雨林地区,热带地区全年炎热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草屋,树屋,沙漠地区,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具有厚墙、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吹进的热风。,黄土高原,窑洞
9、: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冬暖夏凉。,温带草原地区,蒙古包:草原地区的牧民主要过游牧生活,追逐草地而居。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拆卸。,寒带地区,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分析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走进聚落,探访传统民居读四幅民居景观图,归纳当地气候和民居特点,A,A,B,C,D,终年炎热多雨,冬冷夏热,降水少,终年寒冷干燥,终年炎热干燥,双层木楼或竹楼
10、,就地取材,冬暖夏晾,就地取材,保持室内热量,厚墙,隔热,小窗阻挡沙漠热风,【借题发挥】不同地区的民居与环境 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如下表所示:,结论:建筑外貌、建筑材料因环境而异,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例如,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以及古代的宫殿、神庙、园林和陵墓等。,四、保护世界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 1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及历史和科学研究。,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
11、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 多,桥也多,一百多条运河纵横 全市。运河两侧多为棕红色屋顶 的矮楼,少有高层建筑。,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 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建筑融汉、白、 彝、藏各民族精华,并且具有纳西族独特的风采。,平遥古城是中国境 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族 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 范例,为人们展示了一 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 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 完整画卷。,巴黎的塞纳河两岸, 有 着太多精彩的建筑, 浓缩了 法国沉甸甸的历史, 也记载 了巴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 城市的发展。从卢浮宫到埃菲尔铁塔, 从协和
12、广场到大小皇宫, 这 就是巴黎变迁的历史。 巴黎 圣母院和圣礼拜堂代表了当 时精美绝伦的哥特式建筑。,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 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 跌宕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 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走 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 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 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 设计与精美的手艺。,巴黎的塞纳河两岸, 有着太多精彩的建筑, 浓缩了法国沉甸甸的历史, 也记载了巴黎十九二十世纪城市的发展.从卢浮宫到艾菲尔铁塔, 从协和广场到大小皇宫, 这就是巴黎变
13、迁的历史. 巴黎圣母院和圣礼拜堂, 代表了当时精美绝伦的哥特式建筑.,中国世界遗产,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截至2017年7月9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2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2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里排名第二,仅次于意大利(53项)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14、7项)。,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 3、山东泰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长城(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含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文化遗产 ) 12、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及孔林(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文化与自然双重
15、遗产),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文化遗产) 17、江苏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文化遗产) 19、云南丽江古城(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文化遗产) 24、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清东陵(河北遵化)、清西陵(河北易县)、明孝陵(江苏南京)、明十三陵(北京昌平)、盛京三陵(辽宁沈阳)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文化遗产) 28、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文化遗产) 29、
16、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文化遗产),31、澳门历史城区(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 33、河南安阳殷墟(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自然遗产) 35、广东开平碉楼与古村落(文化遗产) 36、福建土楼(文化遗产) 37、江西上饶三清山(自然遗产) 38、山西五台山(文化遗产 ) 39、河南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文化遗产) 40、中国丹霞(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自然遗产) 41、浙江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文化遗产) 42、内蒙古元上都遗址 (
17、文化遗产) 43、云南澄江化石地 (自然遗产) 44、新疆天山(自然遗产) 45、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文化遗产),46、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文化遗产) 47、大运河(文化遗产) 48、中国土司遗址(文化遗产) 49、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遗产 ) 50、湖北神农架(自然遗产) 51、青海可可西里(自然遗产) 52、厦门鼓浪屿(文化遗产),龙南客家围屋,龙南县有包括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燕翼围在内的376座围屋,占赣南现存客家围屋的70%以上,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之最。2013年龙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围屋之乡”称号。 客家
18、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不仅被建筑学家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及众多的游客为之陶醉。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闽西的土围楼合称为中国“四大古民居”。,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里仁栗园围,客家酒堡鱼仔谭围,思维导图,聚 落,走进聚落,欣赏聚落,探究聚落,聚落的含义及基本类型,聚落的发展和演变,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聚落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传统聚落的文化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1,2,3,练习:,1、适合人类居住的聚落地区是( ) A
19、、气候寒冷的北极地区 B、温带湿润的平原 C、干旱的沙漠 D、地势高峻的山区,2、因纽特人的房屋是( ) A、窑洞 B、竹楼 C、冰屋 D、渔船,3、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保护的文化遗产是( ) A、所有的建筑物 B、主要指自然遗产 C、山西平遥古城 D、山东泰山,B,C,C,4.聚落可分为A、乡村与牧村 B、乡村与渔村 C、乡村与林场 D、乡村与城市 5.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落就是人们休息的地方B、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来的C、一般说来,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D、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聚落,6.下列关于北京四合院的建议,哪种更合理 A、全数保护下来,不能拆除 B、太破旧了,影响市容,干脆全部拆除 C、四合院是北京民居最大特色,应予以适当保护 D、把四合院全部拆掉,照原样重建,7观察右图,西亚村落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当地居民迷信宗教所致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D,8.下图民居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终年严寒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冬冷夏热,C,9下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