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部分 文化生活,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36,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比较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多角度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例1 (2014浙江文综,31,4分)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 ) 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古
2、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 B C D,思路分析 古村落属于文化遗产,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符合题意;不符合现实,排除;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说法错误。 答案:B 归纳总结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本考点知识中的重点内容。近几年高考中,对文化遗产的地位与作用考查较多,应结合申遗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如何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如何保护文化遗产两个角度进行复习。,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例2 (2017课标,19,4分)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
3、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 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 B C D,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中俄两国政府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不符合题意;两国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符合题意;中俄两国的红色文化,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的特色,因而能够吸引两国游客,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符合题意;两国的红色文化不能规定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
4、多样性,不选。 答案:C 归纳总结 考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这一知识点时,考生一定要分清材料强调的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民族的”强调文化的个性和特征,“世界的”强调共性。高考试题常以重大的国际交流活动为载体进行考查。,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尊重文化多样性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能认为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弱化。这是因为,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文化必然呈现多样性特点。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5、,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不能认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那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四、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文化传播不局限于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这三种途径,其无处不在地发生于日常生活中。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传媒方式被淘汰。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越来越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最大限度地促进世界信息的汇集和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应看到,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3 (2015山东文综,31,4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 )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手段的变化对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数字化产品为读者查阅古籍
7、、了解传统文化提供方便,体现了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D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C与材料无关。答案:D 归纳总结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是高考命题的常考点,要注意以下两点:途径是传播道路,手段是传播工具;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全面理解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1为什么要加强和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2怎样加强和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例4 2017课标,38(2),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8、。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 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
9、。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思路分析,答案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归纳总结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上述精神是指导我们复习有关中外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的重要指南。注意对文化交流传播途径、特点、措施、意义的综合把握。,集中展示 集中表达 演进 多样性 个性 特征 共性 普遍规律 基本特征 重要动力 本民族 文化繁荣 认同 尊重 一律平等 尊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