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考点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必备知识回顾】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地理环境,人定胜天,因地制宜,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地理环境,环境,【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1】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 图,读图完成(1)、(2)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 A. B. C. D. (2)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社会生产力,狩猎采集,工业社会,知识劳动,农业社会,【尝试作答】(1) A ,(2) D 。,【解题技法】 从生产力发展掌握主要的人地关系思想的方法,【高考模拟精练】读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回答1、2题。,1.图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 A. B. C. D.,【解析】1选C,2选B。第1题,图中人类一味对环境进行索取,强调的是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改造,这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主要是征
3、服。第2题,图中人类对环境影响微弱,受环境的影响大,应是人类早期的人地关系表现;图反映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进行保护。,(2018聊城模拟)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回答3、4题。 导学号08620051,3.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 A.智力资源 矿产资源 B.空间资源 矿产资源 C.空间资源 智力资源 D.矿产资源 智力资源,4.工业文明阶段,曲线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
4、质提高,【解析】3选D,4选C。第3题,矿产资源在工业文明时期影响最大,在农业文明和生态文明时期影响较小,因而曲线表示矿产资源;在生态文明时期,智力资源为最重要的区位条件,因而曲线表示智力资源。第4题,曲线表示空间资源,在工业文明阶段,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加固训练】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a、b、c、d曲线对应的因素正确的是 ( ) A.a原料 B.b土地 C.c劳动力 D.d技术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5、解析】(1)选D,(2)选D。第(1)题,狩猎文明时期劳动 力数量直接决定获得劳动果实的多少,是对社会、经济 增长影响最大的因素。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劳动力数量影响作用减弱,农业文明时期土地的数量和 质量决定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该时期影响经济增 长的主导因素。随后其影响作用逐渐下降。工业文明 初期,主导产业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料投入所占比重较,大,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料的影响作用不断减弱,技术的影响迅速增大,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由此可知,a对应土地,b对应劳动力,c对应原料,d对应技术。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农
6、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再明显,其影响作用突出表现为土地的区位。,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必备知识回顾】 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背景 _、资源危机和_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_的能力和环境的 _都是有限的。,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自净能力,若沿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将因_ _、_、_而陷入绝境。 (2)行动纲领:_。,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21世纪议程,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 _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
7、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 力、_和公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自身需求的能力,社会公正,(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 分发展,又要保护_和_,不对后代人的生存 和发展构成威胁。,资源,生态环境,(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社会经济发展,代际公平,区际公平,经济发展,优美环境,【知识链接】 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比较,【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2】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
8、代价有( ) 大量消耗资源 大量排放污染物 科教投入不足 人口增长缓慢 A. B. C. D.,(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 社会保障建设 经济基础建设 农业基础建设 生态与环境建设 A. B. C. D.,【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发展速度,能力指数,【尝试作答】(1) A ,(2) C 。,【解题技法】 1.区别可持续发展四种观念的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观念各有侧重点。 (1)发展的观念强调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如典例2中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就属于发展观念。,(2)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既体现在
9、同代人之间又体现在代际之间。 (3)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 (4)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又包括环境享受。,2.热考图表可持续发展系统组成图的判读技巧:,(1)图中信息的获取 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A为B提供劳动力、科技,向C排放生活废弃物;B为A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向C排放生产废弃物;C为A、B提供环境资源。因此,A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B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C为生态可持续发展系统。,(2)图中信息的解读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其强调不仅重视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其强调发
10、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高考模拟精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全人类的极大关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全人类的共识。据此回答1、2题。,1.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多种因素中,较难改变的是( ) 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自然环境的承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产工艺水平低 A. B. C. D.,2.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 ) 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
11、全球整体协调和国际合作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A. B. C. D.,【解析】1选B,2选C。第1题,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不合 理生活方式、生产工艺水平低等都是人为因素,这些因 素随着人类环境意识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较短的时间 内是可以改变的;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生态系统的自 我调节能力是人类较难改变的。第2题,可持续发展不 仅要提倡环境保护,还要强调人类的发展;目前,全球的 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合理容量,从而出现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球合作;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
12、可持续发展是目的。,(2018张家口模拟)读下图,回答3、4题。导学号08620052,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 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 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4.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 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 D.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解析】3选A,4选D。第3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不 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3、;人类不向环境释放废弃物是不可能 的;环境为人类服务,反过来也影响人类活动,不是无条 件的。第4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 起“黑风暴”,违背可持续发展思想;大力发展热带雨 林迁移农业,会大量破坏雨林;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影响航道、河堤的安全;退耕还林一方面具有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具有生态效益,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固训练】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我们憧憬的未来,表达了全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期盼;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14、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C.公平的观念是指同代人、代际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的义务是公平的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2)可持续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1)选C,(2)选C。第(1)题,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其对可持续发展所尽的义务是不可能公平的。第(2)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体现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留有发展的余地。,(金榜原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某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口号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我国确定的主题,也呼应了这个大主题。,(1)该主题和口号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有哪些? (2)过度消费可导致资源短缺。列举出会出现短缺的资源有哪些?,【素养链接】,【尝试作答】(1)发展观念;权利观念。 (2)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