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1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ppt

    • 资源ID:1152566       资源大小:837.50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1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ppt

    1、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进一步发展。 (2)思想:_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3)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_制度。 (4)直接:袁世凯掀起一股_的逆流。,资本主义,辛亥革命,民主,尊孔复古,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_。 (2)阵地:新青年。基地:北大。 (3)代表:蔡元培、_、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内容 (1)前期 提倡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青年杂志,陈独秀,民主与科学,提倡_,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有人

    2、提出“_”的口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_ _,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 (2)后期:宣扬_。,打倒孔家店,新道德,文学改良刍,议,马克思主义,4影响 (1)猛烈冲击了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_的洗礼。 (3)为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4)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局限性。,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封建思想,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条件 (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2)俄国_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的爆发,大大促

    3、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表现 (1)五四运动前 李大钊发表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十月革命,庶民的胜利,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宣传和组织工作。 (2)五四运动后 新青年刊登了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_。 3影响 (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_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特别提醒 1康有为和新文化运动对孔子的态度 两者明显不同,但本质没有差异。前者借用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后者则猛烈抨击封建礼

    4、教,但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2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3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4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5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新文化运动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为实现民主政治而

    5、营造新文化氛围。 (3)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要语必背 1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2青年杂志报刊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儒家传统礼教,倡导民主共和,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它既是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

    6、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要点一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实质 史料探究史料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探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与实质。阅读史料时,要特别注意史料中的出处,

    7、据史料出处可以给史料定位,有效地节省审读史料的时间。处划线信息说明陈独秀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处划线信息说明陈独秀提倡科学与民主。,【提示】 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其中民主与科学是前期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实质:反映了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归纳拓展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

    8、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要点二 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史料探究史料一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1898年6月),史料二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探究】 (1)史料二反映出陈独秀对孔教的态度如何?真正目

    9、的何在? (2)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到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吗?出现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等思想。史料二中陈独秀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必须排除孔教,解放思想,方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提示】 (1)态度: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实现真正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目的:必须排除孔教,解放思想,方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2)没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

    10、级力量不同。,归纳拓展 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比较,1(2017浙江高考T10)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解析】 题干信息“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表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希望新青年进步成长,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A、C、D三项。 【答案】 B,2. (2016浙江高考T18)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

    11、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解析】 题干中学者所认为的观点用比较通俗易懂语言表达,在结合时间“20世纪初”,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答案】 B,3(2016天津高考T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

    12、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解析】 由题干1917年初可知,社会主义的理想还没有真正实现,再结合材料中“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可以看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尚不明确,故A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洲,是近代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后期实践证明在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中国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是影响理解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从“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可知新青年没有对社会主义

    13、持怀疑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 A,4(2015海南高考T16)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解析】 结合时间“1919年”分析材料中的参议院议员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因此“离经叛道之鼓吹”指的是当时批判儒家伦理道德的思想主张,因此该教授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不是对军阀统治的抨击,故B项错误;提倡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故C项错误;提倡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5(

    14、2013海南高考T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解析】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 【答案】 C,6(2016江苏高考T22)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15、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

    16、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儒家学说中包含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和材料二“不承认任何传统权威和因袭的教条”得出传统

    17、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社会原因、思想和民主发展的角度得出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第(2)问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观点,综合材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得出观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其次,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证,要从两层次展开论证。第一层次用材料中的史实说明他们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第二层次,要说明新文化运动确实有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可用书本中“打倒孔家店”,提倡白话文等内容进行论证。,【答案】 (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 (2)略,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3.14.41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