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整合课件.ppt

    • 资源ID:1152564       资源大小:693.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整合课件.ppt

    1、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变革 1变革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体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

    2、的基础。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与发展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后,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2变革原因 (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变革的根本原因。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与战争的冲击和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

    3、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典例1】 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解析】 材料显示了三次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和信息产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直接说明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

    4、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明确显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与美国产业的转移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等保护国内市场。这是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

    5、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典例2】 (2017安徽六校第一次联考)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

    6、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A理论在1980年后复苏的重要原因是“滞胀”,【解析】 根据图像判断,A理论是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根据图像判断,B理论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它反对自由放任,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在1932年上台之后就开始了,图上所示B理论的开始时间是1936年,故C项错误;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传统国家干预失效,于是自由主义被提出用来指导国家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 D,三、苏联(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 119171928年 (1)主题:向社会主义过渡,摆脱直接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措施:19181921年

    7、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8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3)特点:前者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后者特点是使用市场价值规律间接过渡。,(4)结果:前者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政治危机;后者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 2192819361953年 (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呈现越来越

    8、多的弊端。 (5)苏联工业化的特点:第一,运用斯大林模式: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排斥市场,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第二,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三,工业化资金主要来源于农业,农民负担过重。,319531991年 (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 (2)措施:1956年赫鲁晓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3)特点:前两者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仅是一些修补;后者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失之偏激,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典例3】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 ) A

    9、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解析】 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特点,故A项错误;实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B项错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特点,故C项正确;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 C,史学观点的理解和运用(5)革命史观 【理论阐释】 1基本内涵 认为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反映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2主要观点 只有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阶

    10、级矛盾发展变化,才能把握住历史发展本质内涵,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强调阶级斗争,过分突出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忽视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取向。,【对接高考】革命史观考查多是通过题目渗透着革命史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考查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同时与历史唯物史观相结合,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规律。,典型例题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

    11、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解法指导】 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故选C。 【答案】 C,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整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