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单元整合课件.ppt

    • 资源ID:1152557       资源大小:825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单元整合课件.ppt

    1、一、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

    2、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6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传统儒学被利用 康有为把西方

    3、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儒家思想受到强烈冲击。,8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结合,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思想要素。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不少国家也有很大影响。

    4、【典例1】 (2013全国卷T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 宗法血缘制度体现的是一种按血缘亲疏关系来分配财产、权力、土地等的制度,周公和孔子之间无法看出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故A说法错;仁政理念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就开始深入人心了,故B错;陆王心学未能成为主流思想,故D错。 【答案】 C,二、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典例2】 下图为中西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对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成就远远领先

    5、于世界 B制度创新决定了科技创新 C科技发明是影响中国和外国发展的双刃剑 D新经济因素推动科技创新,【解析】 13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推动新航路开辟,西方开始殖民扩张发展资本主义,带动了科技的发明与创新,故D项正确。从图中可知,15世纪后中国科技就开始落后于西方,故A项错误; 15世纪时西方没有出现广泛的制度变革,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是在17世纪,因而科技领先不是制度创新带来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科技发明的作用和影响,故C项错误。 【答案】 D,三、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典例3】 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

    6、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解析】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出现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宋代理学弥补先前儒学的不足,提出世界本原是天理,更加思辨化,反映在文学上使得“宋诗写得深奥含蓄”,故B项正确。 【答案】 B,全国卷常见题型系列(1)选择题的三大常见题型全国卷选择题依据其特点可划分为三类:揭示本质型、因果判断型和比较型。通晓这三类题型的解题技法,有利于考场快速精准解题。,题型(一) 因果判断型选择题【题型特点】 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

    7、象的原因和结果。其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背景是”“决定性因素” “主要理由”“导火线”、“目的”等关键词语。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解题方法】 解答此类选择题时需掌握如下三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典型例题(2015全国卷T25)两汉

    8、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解法指导】 题干所述内容是“果”,要求我们去寻“因”。在“家国同构”的古代政治中,“宗庙”“社稷”强调的是父系血缘宗亲,两汉时期外戚得以参与朝政,其原因即可明确。 【答案】 C,题型(二) 揭示本质型选择题【题型特点】 这类选择题要求考生能够透过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历史发展进程的本质(或实质)。事物的本质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方法去认识,必须透

    9、过现象掌握本质。其题干的提问项一般是“表明”“体现”“反映”“说明”等字眼。 【解题方法】 概括历史事件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求答项中的“表明”“体现”“反映”“说明”等关键词。“说明”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表明”含有求答历史现象本质之意。“反映”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多用于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史实的题目。,典型例题(2015全国卷T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10、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法指导】 材料的主体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朝廷认可。能得到朝廷的认可足以说明其影响力之大,这种影响力根源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C,题型(三) 比较型选择题【题型特点】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通过材料的形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等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等。这种类型的试题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共同点的,可称为“求同型”;另一类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不同点,可称为“识异型”。,【解题方

    11、法】 解答比较型选择题,应在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 审读题目,弄清题意究竟是让“求同”还是让“识异”; 明确比较对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 分析比较项,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肯定或排除; 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典型例题(2013全国卷)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法指导】 本题题意是“求同”。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答案】 B,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单元整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