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概念呈现,“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 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三教九流” 泛指宗教和学术中的各种流派, 后指社会人物复杂多样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 名家、墨家、纵横家 、杂家、 农家,铁器的使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进步, 井田制开始瓦解,百家争鸣是在什么 时代背景下出现的?,诸侯争霸战乱不断,政治:周王室衰微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
2、会环境。,齐都临淄稷下学宫,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根本),政治:周王室衰落,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结论:社会大变革(奴封),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二、“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孟子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对儒家学说进一步发展,被称为“亚圣”。“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就是关于孟子的故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
3、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生平,战国,邹国,儒家奠基人,“亚圣”,孟子,思想学说,政治观:,人性观:,人格观:,“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主要内容:以仁对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民本思想)重民,“性善论”-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影响,孟子为四书大学论语中庸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2、孟子学说:,思考:民贵君轻是不是真的体现人民的地位比国君高了?孟子维护的是不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呢?
4、,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朱元璋曾经一边读孟子,一边看到不称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节,编成孟子节文,于洪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作为钦定的教材。这是为什么?,民贵君轻,* 合作探究: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又有何发展?,“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仁政”的主要内容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不违农时,给农民以土地,有利于劳动人民,有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
5、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孔子的“仁”学主要侧重于道德层面;孟子的“仁政”则更侧重于社会政治方面,较之“仁”学更系统。,生平,战国,赵国,儒家学派重要代表,荀子,思想学说,自然观:,人性观:,政治观:,“性恶论”-人性本恶,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论,“目好色、耳好觉、口好味 、心好利”,3、荀子学说:,特点,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爱人,仁政,仁义 (礼教为主),为政以德,民贵君轻,礼法并施 (君舟民水),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二)墨家:墨子,(代表下层劳动群众),1、“兼爱”(无差别的爱) 2、
6、“非攻”(反对非正义的兼并战争)3、“尚力”、节俭,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战国后不被重视。,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约29岁时,楚国准备攻打宋国,请著名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墨子听到消息后非常着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面急急忙忙,日夜兼行,鞋破脚烂,毫不在意,十天后到达楚的国都郢。墨子对楚王说:“鲁班制造的攻城器械不是取胜的法宝。大王如果不信,就让我与他当面演习一下攻与守的战阵,看我如何破解它!”楚王答应后,墨子就用腰带模拟城墙,以木片表示各种器械,同鲁班演习各种攻守战阵。鲁班组织了九次进攻,结果九次被墨子击破。鲁班攻城器械用尽,墨子守城器械还有剩余。鲁
7、班认输后故意说:“我知道怎么赢你,可我不说。”墨子答道:“我知道你如何赢我,我也不说。” 楚王莫名其妙,问:“你们说的是什么?”墨子义正辞严他说:“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但是,我早已布置好,我的大弟子禽滑厘能代替我用墨家制造的器械指挥守城,同宋国军民一起严阵以待!即使杀了我,你也无法取胜!”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头,楚王知道取胜无望,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易中天认为,墨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双赢观念,“我去年在北京和龙永图对话,他问现代社会提倡的双赢在传统文化中有没有,我说有,在墨子那儿。墨子说,你爱别人,别人就爱你,你害别人,别人就害你。你为什么要做害人的事?你害人的结果
8、是别人也害你,是双输。你去做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别人也会对你有利,这就是双赢。”,易中天认为,墨子思想宝贵在于他谈到了利。“这一点我一直认为是墨家比儒家高明和深刻的地方。儒家喜欢抽象的谈道德,要把道德和功利截然地对立起来,讲利的就不能讲义,讲义的地方就不能讲利。而墨子留给我们的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要维护别人的利益,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我们也要保障别人的幸福。”,(三)、道家:生命的超越庄子,1、庄子: 战国时代宋国(今商丘)人,名周,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2.主要思想,(1)、“齐物” (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2)、“逍遥”(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 (
9、人必须顺从自然) (4)、文学、美学成就,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段材料反映出庄子有什么样的性格?,鄙视富贵利禄,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这是多么的可笑。庄子仰头看着惠子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在庄子看来,死是一
10、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妻死这件事上能够如此洒脱。,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惠子认为不应该,庄子说:我的妻子,推察起来,开始并没有生命。不但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形体产生的气候征兆。在浑沌混杂之中,逐渐酿成了产生形体的气候征兆,进而具有了形体,进而具有了生命,进而又有了现在的死亡。生生死死,如同春夏秋冬的交替运行。,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
11、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齐物”“逍遥”“无所恃”,秦始皇佩服 的“韩非子”,(四)、韩非与法家,韩非子的主要思想:,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法律、法令,统治的权术,君主的权威,三者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其中法是公开的,是约束公众的;术是统治者个人掌握的,要深藏不露;势是法和术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实权,有了巨大的权势,才可以推行法治,使用权术。,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12、。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韩非思想的影响,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战国秦 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 1、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2、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 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注:历史学家一般把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特点概括为“外儒内法”,孙膑与兵家,孙膑,生卒年月不详,齐国人,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家。
13、他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后遭同学庞涓嫉妒,被其设计诱骗至魏国,然后捏造罪名,诬陷孙膑,并施以膑刑(去掉膝盖骨)。孙膑也因此得名,真名失传。著作,孙膑兵法,(五)、孙膑和兵家,军事思想: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孙武所著。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已翻译成29种文字。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其最高境界为:“不战而屈人之兵”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陆战队官员人手一本。,日本人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列为商界领袖必读之书 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14、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思想构成了2000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特点,三、 “百家争鸣” 的影响,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 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 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诸子
15、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小 结,观点: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经济、政治的反映。,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 A、 B、 C、 D、 2、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
16、原因是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生产力发展,政治变化,经济变化,不同见解,百家争鸣,(文化变化),【当场练兵】,观点:诸子百家思想带有浓厚的时代性和阶级性,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其思想代表 A、新兴地主利益 B、富商利益 C、奴隶主利益 D、平民利益 4、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等差”;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爱无等差”,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5、孔子宣传儒家思想而被受冷落,从阶级的角度分析,他代表 A、新兴地主利益 B、中下层劳动人民利益 C、没落奴隶主利益
17、 D、奴隶利益,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7.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使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 C统治者重视利用各家思想维护统治 D政治局面的安定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8.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