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课时,复习提问,1、判断某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方法有哪些? 2、焓变的表达式是?单位? 3、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物质变化与焓变(能量变化)的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比,3)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后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H2(g)+ O2(g)=H2O(g);H=285.8KJ/mol,(1)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aq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2) H后要注明反应温度,对于298K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温度。 (3) H的单位为Jm
2、ol-1或kJmol-1 (4)H的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对应。计量数加倍时, 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 其H与正反应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总结】,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问题,二、盖斯定律 1、概念: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都是一样的。,盖斯定律表明: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仅与反应 的起始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反应 的途径无关。,探究一: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的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一种式子。 【合作探究】 1.已知在298K时,由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1mol NH3(g)放热46.11kJ,请将下列化学
3、反应方程式写成热化学方程式,2.在298K时,1molH2(g)和0.5molO2(g)反应生成1molH2O(l)放热285.8KJ。 生成1molH2O(g)放热241.8KJ,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 分析两种情况下反应热为何不同?,H2(g)+1/2O2(g)=H2O(l) H=-285.8kJ/molH2(g)+1/2O2(g)=H2O(g) H=-241.8kJ/mol,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aq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固态,液态,吸热,气态,吸热,吸热,阅读:温馨提示: 完成学案中的例题 1,, 未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H的单位错误 该反应为放
4、热反应, H应为负值,探究二:比较H大小的方法,【例题2】,C,特别提醒: 在比较反应放热或吸热大小时,只比较数值大小,没有正、负之分;而比较H的大小,则要区分正、负,当H 0时,反应热数值越大,H越大,当H 0时,反应热数值越大,H越小。,【练习2 】,A,阅读:温馨提示:,探究三: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的含义?,对于一个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相同。,即: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即反应物)和终态(即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2、为什么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化学反应过程无关?,【例3】 已知:C(s) 1/2 O2(g)=CO(g) H1 = 110.5
5、kJmol1CO(g)1/2 O2(g)=CO2(g) H2283.0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设计途径,利用已知反应焓变求:C(s)O2(g)=CO2(g) H3 ?,393.5 kJmol1,利用盖斯定律求焓变,合作探究,已知: C(s)O2(g)=CO2(g) H1393.5 kJmol1CO(g) 1/2 O2(g)=CO2(g) H2283.0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设计途径求:C (s) 1/2 O2(g)=CO (g) 的H3 ?,110.5 kJmol1,利用盖斯定律求焓变,合作探究,H=H1+H2,H、H1、H2之间有何关系?,【总结】若有化学反应: A=B H A=C
6、 H1 C=B H2 反应 与反应 间有何关系?,反应 = +,即:化学反应一步完成的焓变于该反应分步完成时的焓变的代数和。,【练习3】已知: H2(g)+1/2O2(g)=H2O(l) H2= -285.8kJ/mol H2(g)+1/2O2(g)=H2O(g) H1= -241.8kJ/mol则:H2O(g) = H2O(l) H = ?,44 kJmol1,【练习4】已知: P4(白磷,s)5O2(g)=P4O10(s) H12983.2 kJmol1 P(红磷,s)5/4O2(g)= 1/4 P4O10(s) H2738.5 kJmol1 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填“高”或“低”)。,P4(白磷,s) =4P(红磷,s) H 29.2 kJmol1 红磷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