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

    • 资源ID:1146987       资源大小:15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

    1、又呈吴郎,创作背景及解题,唐代宗时,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陕西民歌,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1)呈:呈送,尊敬的说

    2、法。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郎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宁:岂,怎么。代老妇人打枣这件事。 ( 8)只缘:正因为。 (9)转须亲:反而更应对她亲善。亲:亲善。 (10)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1)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2)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13)戎马:指战乱。,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思考:诗题及诗

    3、歌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杜甫对吴郎用的是“规劝”态度?哪些词句中,你能感受到杜甫对百姓的同情理解?,题目“呈”表示礼貌。吴郎年辈比杜甫小,杜甫有意用“呈”字,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劝告。,第二句交代老妇打枣的原因:既无儿女奉养,又饱受饥饿之苦。让吴郎明白她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使他能同情她的悲惨遭遇。,首句的“任”解为任由。当年自己任由生活凄苦的老妇到堂前打枣,以解饥馑之苦。杜甫摆明自己的态度是想启发吴郎要同情老妇人,用行动帮助老妇人。,颔联开导吴郎,老妇扑枣时心怀恐惧,所以我们不应干涉,反而更应显得和善些,让她安心打枣才对。,“征求”指出了这位寡妇贫穷根源,也是广大人民穷困的社会根源在于官府的剥削。想

    4、到这里作者不禁流泪。 本诗表达了作者诗人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精神。,颈联含蓄说到吴郎的行为。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她不让她打枣,未免多心。但你一搬进草堂就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 你不能怪她多心,而是你不体贴。,写作特点,1.以诗代书信,以亲身经历劝说,词语明白如话却又委婉含蓄。 2.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既有律诗的形式美、节奏感,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如“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能化呆板为活泼。 3.以小见大:诗人通过劝告吴郎让老妇人打枣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的人民真切的关心和深挚的同情。不言及个人的不幸遭遇,全是体恤别人的困苦,每一句都体现杜甫的仁厚。不是廉价的同情心,而是博大的情怀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又呈吴郎》课件1沪教版五四制.ppt)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