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7李商隐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 资源ID:1146157       资源大小:525.50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7李商隐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1、7 *李商隐诗两首,庄生追忆春心累; 望帝迷托晓烟梦。,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赏读:这是一首表现羁旅乡思的经典作品。在唐代诗人那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业无成,宁可“一醉任天涯”,决不轻易还家,必须坚忍地前行。这便有了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与其他诗人相比,韦庄似乎表现得更为洒脱,更加决绝,“等闲挥袂客 天涯”,唐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毫无悲悲切切之感。但是乡思功名两不弃,

    2、自然会让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将这份苦闷转入到梦境中,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疑,那是一种凄然的美,仿佛万籁俱寂之夜,只有一盏孤灯,作者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然而醒来时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愈加惆怅。 诗人善于从内在的角度切入,以其深刻的感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这种人之常情显得格外动人。,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字 ,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怀 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当过

    3、秘书省校书 郎、弘农尉。李商隐由于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是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其诗构思新奇,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 无题锦瑟等。,答案:义山 小李杜 乐游原 夜雨寄北,2.写作背景,(1)锦瑟 锦瑟这首诗大约创作于

    4、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少年才俊,但无意之中卷入了两党倾轧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因此不免终生抑郁。于是一切忧时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寓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造成了朦胧难解之特点。 (2)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发生兵变,诛杀奸相杨国忠,要求玄宗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这就是历史上的“马嵬之变”。作者咏叹这一事件的诗有两首,这是第二首。,3.备用知识,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

    5、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怀才不遇的感伤。,(2)怀古伤今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昔盛今

    6、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如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理性反思型:前两类诗歌,作者都置身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 等等。,4.文化积累 (1)庄生晓梦迷蝴

    7、蝶:庄子齐物论中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段话意在说明一个物我混同的境界。 (2)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3)鸡人: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4)“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6)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

    8、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基础积累,1.一词多义,答案:(1)副词,难道,哪能;副词,大约;动词,值得 (2)形容词,空;名词,部下,答案:(3)名词,缘由,来由;形容词,正;名词,一端;名词,方面 (4)副词,还有;副词,再;动词,改变;名词,古时夜里计时单位,答案:(1)文中指一生 (2)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2.古今异义,答案:(3)迷惘,茫然,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分析艺术手法】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1)大意是

    9、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2)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 (3)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重点突破,2.【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马嵬(其二)一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参考答案:“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的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

    10、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诗 眼 诗歌的关键处即诗眼,具体地说,“诗眼”分为两大类: 一类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多数表现为诗句,往往位于诗的结尾。另一类表现为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往往表现为诗歌中的动词、形容词或运用了拟人、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词语。 提问方式: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要点: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

    11、用。,高考小贴士,3.【对应考点:分析对比手法】 品味马嵬(其二)对比中见讥讽的写法。,参考答案:颈联中“当时”一句指七夕唐玄宗与杨贵妃海誓山盟,讥笑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他们二人则要“世世为夫妇”;可在“此日”“六军”哗变之时,结果又是如何?“当时”与“此日”形成强烈对比。以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来映衬“六军同驻马”,没有“当时”的荒淫,哪会有“此日”的离散?通过对比,不仅其意自明,而且意蕴丰富。 尾联中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呢?多么可悲,可怜,可叹! 总而言之,本诗正是通过对比来表现讥讽贬责之意的。,李商隐的诗一向以善于用典、表意婉曲见长,是我

    12、国古代朦胧诗的重要组成部分,锦瑟又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关于锦瑟的主题,至今尚无定论,不妨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提示一:咏瑟诗。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咏瑟诗。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思路提示二:悼亡诗。这是诗人为悼念亡妻而作。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思路提示三:爱情诗。这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青春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思路提示四:伤世诗。此诗的主旨是“情怀历乱

    13、,怅触人生”。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从多个角度含蓄委婉地抒写了自己坎坷的境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年华流逝、抱负成空。,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锦瑟 1.托物比兴,委婉含蓄 诗歌通过吟咏“锦瑟”这一物象的今昔之变,暗示了世事沧桑,委婉地倾诉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伤痛之感,对自身遭遇的悲哀之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古瑟多弦(五十),也暗示作者此时(晚年)思绪纷乱、感情复杂。诗作寄寓很深,意蕴也很丰富,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用典较多,精当深婉 中间两联连用了四个典故,以“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

    14、海明珠”“良玉生烟”等四幅静谧迷离而又颇带伤感的画面暗示、寄寓着自己的遭遇和心绪,既让人有所感知体会,又难以指明实言,使得诗意朦胧深幽,抒情更加含蓄深婉,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马嵬(其二) 1.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是本诗最主要的特色。诗人用“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跃然纸上。“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四纪为天子”与“卢家有莫愁”,运用对比手法,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唐玄宗,其迷恋女色、荒废朝政,虚伪、自私的面目暴露无遗。 2.巧妙的倒叙、对偶 这首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叙马嵬之后的凄凉

    15、,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颇为后人称道。中间两联,仅仅二十八个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丽。,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解析:B A项,“弦”应读xin,“卜”应读b;C项,“庇”应读b;D项, “勾”应读u。,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解析:D 可待:哪能等到。,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蓝田日暖玉生烟 B.空闻虎旅传宵柝 C.不及卢家有莫愁 D.庄生晓梦迷蝴蝶,解析:B 这是写当时唐玄宗、杨贵妃真实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运用典故。

    16、,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D D项,不及:不如。A项,古义:此指一生;今义:指青年时代。B项,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C项,古义:指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今义:思慕异性的心情。,5.下面是李商隐的诗银河吹笙,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 )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 月榭故香因雨发, 。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别树羁雌昨夜惊 风帘残烛隔霜清 B.风帘残烛隔霜清 别树羁雌昨夜惊 C.残烛风帘隔霜清 别树羁雌昨夜惊 D.昨夜

    17、别树羁雌惊 风帘残烛隔霜清,解析:A 律诗颔联、颈联讲求严格对仗,可由相对应位置的词语的特点以及内容方面的照应等,进行筛选。,6.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军,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 B.四纪,为四十年。古代以岁星(木星)绕日运行一周为一纪,一纪十年。 C.理学,是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 D.九州,我国古代所划分的九个行政区的通称,后用作中国的代称。,解析:B 古代“一纪”是十二年,“四纪”为四十八年。,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收束全篇,表达诗人

    18、惆怅惘然的心情的句子是: “ ? 。” (2)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 ., 。”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答案:(1)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4)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抒写作者对往昔情思的惆怅回忆,但当时却充满迷茫之情。这两句诗朦胧而多义,让人回味不已。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商隐在锦瑟“ ,”两句中用凄迷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追怀人生的理想的幻灭,相聚与分离的哀怨之情。 (6)马嵬(其二)将帝王往日夫妻恩爱场景与

    19、军队哗变停留不前的状况进行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 。”,答案:(4)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5)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6)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7)马嵬(其二)中诘问当了几十年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护妻子的诗句是:“ , 。” (8)马嵬(其二)一诗中“ , ”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明确表示玄宗海外寻找杨贵妃,希望再续前缘的做法在当世是行不通的。,答案:(7)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8)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课内阅读,(一)阅读锦瑟,完成89题。 8.【对应考点:分析诗眼】 前人称锦瑟中的“思华年”是本诗“一篇之主”。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分

    20、析它是如何成为全诗之主的。,解析:分析“一篇之主”,即诗眼,要结合思想感情和结构两方面作答。,答案:本诗写于作者晚年,是回顾华年情事之作,诗人以“思华年”(诗眼)总领全篇。颔、颈二联写华年情事,围绕一生如梦如幻的身世遭逢,反复抒写了理想破灭、追求成空的深沉感慨与无穷遗恨,尾联以“可待成追忆”与“惘然”作结,与首联“思华年”呼应。,9.【对应考点:分析诗人感情】 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析:分析诗人的情怀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所用典故的内涵。,答案:颈联,写怀才不遇,或美好事物不能长在,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尾联,从“追梦”中醒来,并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

    21、何的情怀。,(二)阅读马嵬(其二),完成1011题。 10.【对应考点:分析作者思想感情】 首联“徒闻”“未卜”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要联系写作背景和诗歌的主旨以及此两句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 感情。,答案:先用“海外”“更九州”概括了术士在海外仙山寻见杨贵妃的传说,而后用“徒闻”加以否定。“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明明白白地结束了,因此“徒闻”“未卜”表现出作者对唐玄宗、杨贵妃二人所谓美好爱情的极大讽刺。,11.【对应考点:分析诗文内容】 “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有什么内在联系?,解析:“六军同驻马”和“七夕笑牵牛”形成了一种对比,可由此进行分析。,

    22、答案:唐玄宗、杨贵妃本来是发誓要“世世为夫妇”的,可当遇到“六军”兵变的时候,结果又怎样呢?贵妃被逼自缢而死,二人阴阳两隔。而“七夕笑牵牛”是两人之前的“美好生活”的写照,但现在结局却连一年只能相见一次的牛郎织女都不如,两相对比,更具讽刺性。,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粗放型的人才争夺战弊大于利 罗文泽人才争夺战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如果说前两年各省市的政策还只是小规模的局部战役,那么今春以来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抢人大战”,可以视为人才争夺战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令裹挟其中的各城市身不由己,欲罢不能。,【思维借鉴】,开头段点明人才争夺战的社会影响。摆出问题,引人深思。,从西安、武汉、成都、重庆、长沙

    23、、杭州、广州、深圳等多地已公布的人才政策来看,其主体内容大体相似,包括宽松落户、就业创业激励、薪资补贴、优惠住房政策等,各个城市本着自身条件的不同而力度有别、各有侧重。由于有的政策制定仓促,不乏有些地方政策公布后引发各种争议,甚至还出现如“天津落户96小时后梦醒”的被动局面。,梳理各大城市人才政策,大体一致,各有侧重。,有观察者曾经对这几年的“抢人大战”进行某种概括,一线城市制定了严格的引进政策,抢的人是人才;二线以下的城市对普通大学生甚至中专生实施零门槛落户,本质是在“争抢人口”,或者说争抢人口带来的诸如城市用地、转移支付等各种资源。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十分确切,但也粗线条地概括出了某种实情。这

    24、种将人才和人口分开割裂的做法,在短时间内或许有其理由,但没有人口的支撑,人才从何而来;没有将每个人都视为人才的真正尊重,人口的正向效益也无法发挥出来。其结果必然是,人才能来也能走,人口也依然只是人口而已。,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人才争抢的问题所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将每个人都视为人才的真正尊重,人口的正向效益才能发挥出来。,将人分为人才和人口两类的人才争夺战,无论是抢人才,还是抢人口,本质上都是粗放型的人才争夺。所谓粗放型,就是只注重数量的多寡,希冀通过数量优势的人海战术来取得人力资源的优势。这种方式,放在过去工业化时代,或许有其历史地位,但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在今后的人工智能时代,其效力注定要

    25、大打折扣。陷入“物质化”“货币化”的粗放型人才竞争战,不仅容易造成地域间的零和博弈,而且也难以真正发挥人才的最大功效,阻滞人才资源的集约型发展。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目标,还容易破坏市场经济规律,以人为方式改变人才流动的正常走向,造成短期和长期的双重干扰。而且从场面上看,这种一片混战式的对人的种种“开抢”,不仅存在公平性和全局观的问题,也并不体面和美观。,结合实际,深入分析“抢人才,还是抢人口”的本质。针对“物质化”“货币化”的人才争夺战,提出批评意见。,对政府等公权力来说,其原则应该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古人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对地方政府来说,其角色应该是注重回头客的“坐贾”,而不应该是

    26、四处叫卖的“行商”。这就是说,各地政府关键是要做好内功:改变人口观念,以人为本增强城市的温度和活力;改变户籍观念,以服务为本增多城市的自由和机会,扎扎实实做好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大力培育人才、用好人才,让人人皆成人才,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这些基础之上,再以本地特色和本地优势,吸引各地人才为我所用,鼓励人才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只有真正以人为本,从让每一个人发挥最大功效出发,人才才能喷涌云集,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光明日报(2018年06月05日),总结全文,提出培养“人才”的根本措施,留住“人才”的办法。要求各地政府要做好内功,改变观念,以人为本。“人才”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谢谢观赏!,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7李商隐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