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直面人生渔父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

    • 资源ID:1146097       资源大小:594.50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直面人生渔父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

    1、直面人生 生存选择 渔 父,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课后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译文】道德修养高的人看见好事马上跟过去学习,发现错误急速改正。 【领悟】做人要见贤思齐,有错必改。 2.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译文】易这门学问,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 【领悟】为人处事要懂得变通。,导入阅读,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赞赏了屈原作品中的“刀子”精神,以“万里涛”言其跃得远,以“冲”言其勇

    2、猛,歌颂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惊世之举。寥寥28个字,却深刻形象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浪漫气质,更揭示了其以文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毛泽东熟知历史,喜欢纵论古今。他推崇的历史人物很多,如司马迁、曹操、李白、李贺等等,但最为推崇的是与他同属楚人的屈原,不仅专门写诗赞之,而且将其思想性与艺术性俱高的作品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代研究者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认为“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然而无论作者是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2.背景解读,屈原一生经历了

    3、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代君王,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代。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来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遭到子兰、靳尚等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放逐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前289),屈原回到郢都。同年,楚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行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

    4、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挨,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3.古代文化知识,(1)屈原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的作品集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

    5、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3)骚体诗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

    6、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二、基础积累,答案: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答案:(1)行走 交往,交际 运转 (2)表疑问语气介词,跟,同 动词,结交,亲附,2.一词多义,答案:(3)形容词,全 举动、行为 “被”攻占 被举荐 (4)连词,表转折关系 连词,表承接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答案:(1)名词作动词,歌唱 (2

    7、)名词作动词,敲打 (3)形容词作名词,洁白的东西,这里指高洁的品德,答案:(1)形体容貌 (2)拘泥,执着 (3)行为高出于世俗,5.特殊句式 (1)子非三闾大夫与( ) (2)行吟泽畔( ) (3)不复与言( ) (4)是以见放( ) (5)安能以身之察察( ) (6)圣人不凝滞于物( ) (7)游于江潭( ),答案:(1)判断句 (2)省略句 (3)省略句 (4)被动句 (5)定语后置句 (6)被动句 (7)介词结构后置句,6.名句默写 (1)屈原将自身被放逐的原因解释为:“ , 。” (2)渔父指出不应拘泥于外物,而应灵活处世的句子是:“ ,。” (3)屈原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借世间常

    8、理表明自身对理想志向的坚定态度。表明保持洁净之身的句子是:“ , ?”,答案:(1)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2)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3)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局部揣摩 1.【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文学是写人的,尤其是叙事性作品,人物形象往往是作品的重心。本文将屈原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显示了他怎样的性格?,参考答案: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游于江潭

    9、,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描绘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经历的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2.【对应考点: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作者在塑造屈原的形象时,借助了他的行为和外貌,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的形象,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参考答案: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4.【对应考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统观全文,渔

    10、父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揭示文章主旨,刻画人物形象的?取得了怎样的艺术 效果?,参考答案:对比手法。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主要是在对比中体现出 来的。 两条人生道路的对比。屈原坚持入世,渔父乐在出世,其态度截然相反:一个是明辨是非、高洁自奉,而且至死不渝;一个是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参考答案:两种结果的对比。屈原积极入世、深思高举,结果却惨遭流放,行吟泽畔,痛苦万分;渔父消极避世、钓鱼江滨,反而能身心自由,鼓枻高歌,欣然自乐。面对这悬殊的境况,若非有极强的意志,恐怕难以自持,然而屈原不但能够矢志不移,而且还决意以身殉国,这样,他那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崇高精神

    11、,就在层层对比中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在具体阐说人生态度时,也多用对比手法。例如:“浊”与“清”、“醉”与“醒”、“身之察察”与“物之汶汶”、“皓皓之白”与“世俗之尘埃”,等等。,有人认为,渔父这篇作品是歌颂屈原贬抑渔父的。请你从全文尤其是文章结尾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三、探究争鸣,思路提示一:“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只好各行其是。总体说来,作者的意图和倾向是以屈原为主,渔父为辅的,以辅衬主,赞扬屈原的崇高精神,贬抑渔父的消极态度。 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看,让渔父用反语来激励屈原,从而形成更强烈的对比,这恰恰说明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对同流合污者的憎恶,倾向性十分 鲜明。,参考答案:渔父无言而别

    12、、唱歌远去的结尾,使全文获得了悠远的情韵。不少研究者认为渔父这篇作品是歌颂屈原的,但从全文尤其是结尾的描写中,似乎很难看出作者有专门褒美屈原或者贬抑渔父的意思。而且,渔父的价值在于相当准确地写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与此同时,还成功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后世众多诗词曲赋作品中吟诵烟霞的渔钓隐者形象,从文学上溯源,都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这篇文章中的渔父形象。如果一定要辨清此文对屈原与渔父的感情倾向,倒不妨认为作者比较倾向于作为隐者典型的渔父。,屈原的渔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主旨归纳,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无法为国排忧解难的郁闷之情,对怀王的担忧以及对奸佞小人的愤恨之

    13、情。,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文本总结 巩固学习,【技法归纳】,1.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主要通过渔父和屈原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2.运用动作描写和肖像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形象。,【微型写作】 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描写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200字左右。,写作示例:当太阳把第一缕阳光撒向大地的时候,菜市场就热闹起来了。瞧,那红红的西红柿躺在摊位上,看着我们笑呢!那紫莹莹的茄子紫的诱人,看看都喜欢,漂亮极了!那青菜青翠欲滴,就像刚洗过澡似的,叶子上还有几颗小水珠,晶莹剔透新鲜的拉住了人们的脚,使人不得不买。菜市场里人来人往

    14、,有的在吆喝着自己的产品;有的边走边东瞧瞧西看看,选择自己喜欢的菜;还有的小朋友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一会儿跑向卖鱼的地方,一会儿跑向卖泥鳅的地方爸爸妈妈也笑眯眯地跟着孩子跑。菜市场里熙熙攘攘,卖菜人此起彼伏的吆喝:“我这的菜很新鲜,刚采来的。”吸引了许多人来到他的摊位前,不一会儿,他的菜就卖完了。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回荡在市场,组成了一首快乐的交响乐曲!,【素材积累】,1.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

    15、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一群小人的诬陷后被楚怀王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挨,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适用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等。,2.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时,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

    16、明显。 适用话题:“爱国”“坚守”“人格”“生命与信仰”等。 3.茫茫江畔,一袭白衣,长发披散,一个孤独的背影在血红的残阳下渐行渐远。终于,这残阳下的背影成了汨罗江畔永恒的风景。他,就是屈原,一个选择了清波荡漾,选择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民族魂。这是屈原的选择,也是所有有骨气的爱国者的选择。屈原是不幸的,所以只有选择江水;屈原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一生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被中华儿女永世传唱,成为永恒。 适用话题:“选择”“爱国”“忠贞”等。,课后悦读 延伸学习,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理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

    17、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开篇用比喻,充分肯定了屈原的精神价值。“精神的屈原”“精神家园”,其忠君爱国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个性,影响着后来千千万万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那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表现得尤其强烈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 “怨”“忳”(忧愁)骚者,哭也!为时光哭,

    18、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他受到的具体的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个人在集体中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19、”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挫折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搅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地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

    20、不起,但从另一方面讲,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画线句运用排比手法,语势连贯,大气磅礴;语句饱含情感,痛苦、绝望、愤怒、坚忍的屈原的形象跃然纸上,酣畅淋漓地抒发出作者对屈原无限的崇敬和颂扬之情;词语的使用形象鲜明,表现力强,如“泪流满面”“掩面痛哭”,以形写心;“面向风雨”扣题的同时又有双关,意蕴丰富,文韵隽永。,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

    21、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伟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对比手法的使用。文章把离骚和诗经从内容(情感)、技巧(表现手法)、成就(影响)等方面作比较,使对比手法的使用成为本文显著的特色。 结尾高度评价屈原和诗歌的表现手法,“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谢谢观赏!,


    注意事项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直面人生渔父课件苏教版必修5.ppt)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