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BZ T 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pdf

    • 资源ID:114573       资源大小:20.0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BZ T 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pdf

    1、C 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8 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 钴及其 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cobalt and its compound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 5月 21日发布 2004年 12月 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GBZ/T 160.8 2004 前 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钴及

    2、其化合物 包括金属钴 ( Cobalt)和氧化钴( Cobalt oxide) 等 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 2004年 12月 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 GB 11529 89附录 A、 GB/T 16022 1995。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1989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辽宁省职业病防治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姜晓文和宋力伟等。 GBZ/T 160.8 200

    3、4 工作场所空气中 钴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钴 及其化合物 浓度的 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钴 及其化合物 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 原理 空气中气溶胶态钴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 240.

    4、7nm 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4 仪器 4.1 微孔滤膜,孔径 0.8 m。 4.2 采样夹,滤膜直径 40mm。 4.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膜直径 25mm。 4.4 空气采样器,流量 0 3L/min和流量 0 10L/min。 4.5 烧杯, 50ml。 4.6 电热板或电砂浴。 4.7 具塞刻度试管, 25ml。 4.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钴空心阴极灯。 5 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5.1 高氯酸, 20 1.67g/ml。 端正 5.2 硝酸, 20 1.42g/ml。 5.3 消化液:取 100ml 高氯酸,加入到

    5、900ml 硝酸中。 5.4 盐酸羟胺溶液, 200g/L。 5.5 硝酸溶液, 8mol/L: 30ml 硝酸加到 30ml 水中。 5.6 硝酸溶液, 0.48mol/L: 30ml 硝酸加到 970ml 水中。 5.6 标准溶液:称取 0.1000g 钴粉(光谱纯),溶于少量 8mol/L硝酸溶液中,加热蒸至近干,用 0.48mol/L硝酸溶液定量转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 1.0mg/ml 钴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 0.48mol/L硝酸溶液稀释成 50.0 g/ml 钴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 GBZ

    6、159执行。 6.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 5L/min 流量采集 15min 空 气样品。 6.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 1L/min 流量采集 2 8h 空气样品。 6.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以 1L/min 流量采集 2 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 2 次,放入清洁塑料袋或纸袋内,置于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7 分析步骤 7.1 对照试验:将 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 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 样品,作为

    7、样品空白对照。 7.2 样品处理:将 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 5ml 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C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加 2 滴盐酸羟胺溶液和少量 0.48mol/L硝酸溶液,加热溶解残液;用 0.48mol/L硝酸溶液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并稀释至 25ml,摇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钴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 0.48mol/L硝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7.3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 6 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 0.00、 1.00、 2.00、 3.00、 4.00、 5.00ml 钴标准溶液,各加 0.48mol/L硝酸溶液至 2

    8、5.0ml,配成 0.0、 2.0、 4.0、 6.0、 8.0、 10.0g/ml 钴浓度标准系列。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 240.7nm 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 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钴浓度 ( g/ml)绘制标准曲线。 7.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钴浓度 ( g/ml)。 8 计算 8.1 按式( 1)将采 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93 P Vo = V ( 1) 273 + t 101.3 式中 : Vo 标准采样体积, L; V 采样体

    9、积, L; t 采样点的温度,; P 采样点的大气压, kPa。 8.2 按式( 2)计算空气中钴的浓度: 25 c C = ( 2) Vo 式中: C 空气中钴的浓度, mg/ m3; 25样品溶液的体积, ml; c 测得样品溶液中钴的浓度, g/ml; Vo 标准采样体积, L。 8.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 GBZ 159规定计算。 9 说明 9.1 本法的检出限为 0.02 g/ml;最低检出浓度为 0.007mg/m3(以采集 7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 0.1 10.0 g/m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 4.4 。 9.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 99 。 9.3 2.5mg/mlSi4+, 2mg/mlCo2+、 Mo2+、 V5+, 0.6mg/mlNi2+, 0.5mg/mlCu2+、 Mn2+, 0.1mg/mlCa2+不干扰测定。


    注意事项

    本文(GBZ T 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pdf)为本站会员(卡尔)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