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材预习 创设情境理清主干,课标导读,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重点)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重难点),情景导学,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尝试探究】 (1)影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据此回答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 【答案】(1)气候(热量)。 (2)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主梳理,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2.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运输等。,地理位置,地理环境,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 的选择。,3.区位因素的变化,稳定,较快,合理利用,【思维启迪1】 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小。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 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 、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
3、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 、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 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思维启迪2】 我国东部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为什么? 【答案】 不属于。农耕区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种植业,家禽、家畜饲养仅是种植业的副业,不能独立成为一个农业类型,故不能和种植业共同构成混合农业。,地域,自然,结构,相同,预习自评,1.判断题 (1)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 (2)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是不可以改变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 (3)我国广大农耕区在经营种植业的同时,也饲
4、养猪、羊、兔等,因此应属于混合农业。( ),2.连线题 把下列地区农业发展与各自的主导因素进行连线。 A海南的天然橡胶 B江南丘陵的茶树 C大城市郊区的花卉 D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E宁夏平原的小麦 答案:A B C D E, 土壤 热量 地形 水源 市场,3.选择题 山东省在全国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结合本省的自然地域特点、社会经济特征形成了一些品牌性质的农业地域,如: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章丘大葱等。有关农业地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地域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形成的农业生产类型 B.在同一类型的农业地域内,各方面特征完全相同 C.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5、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D.澳大利亚的农业地域类型只有混合农业 答案:C,要点一,课堂探究 突破重难探寻技巧,要点导学,农业区位因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表解如下: 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 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科 技、市场、政策等)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特别提示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 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但都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
6、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举例如下表所示:,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成为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典例剖析,(1)“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 ) 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较丰富 夏季高温 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气温日较差大 A. B. C. D. (2)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 (
7、 )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业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解题思路】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大荒”主要是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的绿洲,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发展棉花生产。第(2)题,橡胶树为热带树种,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的热带扩大至24N的亚热带,主要原因应该是“南大荒”人在橡胶种植过程中,不断改进农业技术,培育出了适合在17N24N生长的树种,故答案选B。全球气候变暖对其影响微弱。,【答案】 (1)C (2)B,精彩点拨,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与限制性因素,要点二,
8、要点导学,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区位优势,(2)特点 澳大利亚利用自身的优越自然条件,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种混合农业是一种生态农业,具体表现如图所示:,典例剖析,图甲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图,图乙为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良性生态系统图(该农业生产中麦田、牧场、休耕地可以轮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所示山脉为 。简述山脉、河流对该国混合农业发展的影响。 (2)该国是世界上出口 最多的国家,主要出口对象是 国。 (3)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图乙中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
9、秸秆 B.牧草 C.羊粪 D.羊毛、羊肉 E.增加土壤肥力 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解题思路】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是制约该地农业生产的因素,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该地采取了东水西调的措施。,【答案】 (1)大分水岭 该国的混合农业区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西部,气流下沉,降水较少,形成雨影区,水资源不足成为这里发展农牧业的限制条件。墨累河和达令河河水可缓解农牧业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也为东水西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羊毛 英 (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F、E、C、A、B、D,教材图解 培养技巧启发思维,1.读教材图3.1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10、图3.2 澳大利亚牧场,据图回答: (1)图中展示了哪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图中两地人口和降水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3)通过两图,如何理解农业区位?,答案:(1)图中展示的是泰国湄南河平原的一片水田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一个牧场。 (2)泰国湄南河平原人口稠密,澳大利亚人口稀少;泰国湄南河平原降水多,澳大利亚降水较少。 (3)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读教材图3.3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据图回答:,答案:(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 (2)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
11、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则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4)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1)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吗?为什么? (3)为什么说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12、 (4)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类图判读】 农业区位选择,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上图中适宜种植粮、棉,适宜种植花卉,适宜饲养乳牛,适宜种植果树。,素能演练 专项训练整体提高,当堂达标,测控导航,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某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回答12题:,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三角洲 2.该地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城市化快速发展 C.粮食政策调整 D.灌溉技术的发展,解析:1.D 2.B 第1题,该地渔业产值比
13、重较大,说明该地具有发展渔业的优势条件,即水域(如河、湖等)面积广大,符合这一特征的是长江三角洲。第2题,该地农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由以种植业为主,逐渐发展成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并重的郊区混合农业。最可能的原因是该地域城市化快速发展,对畜产品、水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如图是某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该农场放牧地主要用于牧羊。据此回答34题:,3.这种类型的农业分布区最典型的是( ) A.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 B.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C.我国成都平原 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4.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
14、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解析:3.B 4.B 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域是牧羊和种植小麦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这类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其中以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最为典型。第4题,混合农业的特点:专业化程度和商品率都比较高。,近年春节期间,浙江果农在西安近郊区沿国道两侧租地,并用塑料大棚技术种植优质草莓。草莓喜温凉,其果品易损难储存。据此回答56题: 5.决定浙江果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租种目的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市场 B.地租 C.光热 D.降水 6.决定浙江果农在西安近郊选择租种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交通 C.
15、技术 D.劳动力,解析:5.C 6.B 第5题,市场和地租都不是自然因素,草莓喜温凉,就要求果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租种目的地时要考虑草莓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光热,降水不是主要因素。第6题,草莓易损难储存,容易变质就要选择在交通条件好的地方,以便快速地运到市场,所以决定浙江果农在西安近郊选择租种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二、非选择题 7.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 、B 、 C 、D 、E 。,解析:该题综合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思路是从中心“农业生产”开始。第(1)题,左边三项和B项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则A和B为地形和土壤;上面四项和E项是社会经济因素,则C、D、E分别为政策、交通运输和市场。,答案:(1)地形 土壤 政策 交通运输 市场,(2)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是 。 (3)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 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 我国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 。,解析:第(2)(3)题,最终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是市场,C、D、E因素中,答案为E。据此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答案:(2)E (3)地形 气候(热量) 土壤,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