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影响到人们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的变化,为近现代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以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认识影响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交通、通讯事业发展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可谓利国利民,树立关心国计民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课前预习 课前
2、自学释疑解惑,一、铁路与公路 1.铁路 (1)出现: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 。 (2)第一条自建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 铁路。 (3)发展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 格局。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知识梳理,淞沪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 效率。 2.公路 (1)出现:20世纪初, 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
3、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2)发展 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汽车,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 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 ,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后来,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3)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受陆运、空运冲击较大。 2.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
4、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 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民航大国。,轮船招商局,冯如,北京,鸦片战争,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表现 (1)电报 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 ,建起一个电报机房;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 。 (2)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 设立电话公司。此后,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讯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
5、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2.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和生活方式。,上海,无线电报局,上海,思想观念,【概念解读】 1.淞沪铁路:中国最早建成的一条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1876年7月3日,从天后宫北到江湾段通车营业,引起轰动。8月3日,因碾死一名士兵,沿途居民阻止列车继续运行。10月24日,清政府出银28.5万两买下,并于次年10月予以拆毁。 2.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起自唐山,止于胥各庄。唐胥铁路建成后,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所以被世人称为
6、“马车铁路”。直至1882年始改用机车牵引。这条铁路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 3.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的起步。,附栏,【特别提示】 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特点:从时间看,起步晚,开端艰难,落后于西方国家。从发展看,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发展缓慢。从地域看,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内地发展缓慢。从作用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规律总结】 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
7、:开端艰难,起步晚,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先个别试办,然后政府推广。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课堂小结】,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中国的航
8、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材料二 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 保守大臣 “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 黄包车夫 “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解读】 第(1)问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和轮船招商局自身的属性洋务派创办的近代
9、民用企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及课本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保守大臣、黄包车夫、开明人士这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来谈汽车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结论】(1)原因: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 (2)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化拓展】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外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列强为了扩大在
10、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了中国的交通建设。 内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的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2)影响 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加速小农经济的解体;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方便了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探究主
11、题2 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提高政令军情传达的速度和效率,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在中国铺设电报线的要求,遭清廷婉拒。 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报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 1874年日本侵台战争后,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报线,随后命于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材料二 19世纪80年
12、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为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政府对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诗所赞的是什么通讯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解读】 第(1)问“态度的变化历程”,注意材料一关键信息“清廷婉拒”“消极应对”“自行举办”,从中提炼其态度。“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据材料一信息“1874年日本侵台战争后,清廷看到了害处,朝野上下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从外、内两个方面总结。第(2)问由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
13、“东西遥隔语言通”“几如面语一堂中”可知所赞通讯工具为电话,此外还有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这些通讯工具在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结论】(1)历程: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 原因:列强侵略使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洋务派主办洋务运动的直接推动;清政府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
14、,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于( )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解析:A 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A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现,故B、C、D三项错误。,2.如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解析:C 根据材料信息“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可知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
15、活,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3.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利, 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A “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体现了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4.20世纪初某竹枝词描述了当时出现在上海的一种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
16、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该新鲜事物应是( ) A.电话 B.有线电报 C.互联网 D.有轨电车,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反映的是电话的特点,A项正确。电报不能做到“两地语言传顷刻”,B项错误;互联网在20世纪初还没有诞生,C项错误;材料中“两地语言传顷刻”,强调的是通讯不是交通,D项错误。,解析:C 本题考查电信事业的发展。新闻具有时效性,它的收集不是通过交通运输业,首先排除A、B。题目问的是新闻收集快捷的原因,故C正确。新闻收集快速促进传媒的发展,故D错误。,5.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
17、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申报的新闻收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 A.铁路运输的发展 B.轮船航运的发展 C.电报等通信发展 D.报纸等传媒发展,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毁路口号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材料二 “马拉火车”1878年,英国一家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 材料三 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1898年,袁世凯进贡一辆奔驰轿车给慈禧太后
18、作寿礼。不料,慈禧太后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请回答:,解析:第(1)问,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狂潮,修筑铁路是它们对华进行资本输出的一个重要手段。第(2)问,“马拉火车”和将轿车“打入冷宫”,这是清朝统治者思想保守、愚昧无知的真实写照,对近代交通工具的改进及社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答案:(1)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说明:清朝统治者愚昧无知,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影响:阻碍了中国交通工具的革新和近代化进程,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2)“马拉火车”和奔驰轿车被“打入冷宫”说明了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第(3)问,义和团代表了普通民众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清政府代表了统治者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由于近代中国人思想意识的落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3)封建、落后的思想是阻碍中国进步的重要原因(或中国要富强,必须解放人们的思想,紧跟近代化的历史潮流)。,(3)综合三则材料所述,你得出怎样的认识?,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