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标要求,分析背景,识记过程,反思影响,夯实基础(自主学习、突破重点、形成体系),1、请同学们阅读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 2、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填空),参考答案 .19491956年;19561966年;奠基;老解放区;旧教育;苏联;建设;工农;人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义;全面(德智体美劳);全日制;半工;业余; 19661976年;停课;高考(1966年);工农兵学员; .1976今天;教学;高考(1977年);科学技术;工人阶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贫困地区;公益;21世纪;
2、100;科教兴国;北京大学;100;一流;学科;,难点突破(合作探究、提升素养、知识深化),小组合作(2人小组),小组总结(请同学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导学案上,推选发言人),相互合作,讨论探究(结合课本、导学案、资料),合作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 。,党中央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了教育的春天。邓小平同志一复出,就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工作,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和恢复全国教育秩序的工作。 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
3、国”战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 我国教育战线锐意进取,在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立法、教育投资、学位制度、社会办学等领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合作探究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合作探究三:优先发展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 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
4、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教育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存亡,所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知识迁移(限时训练、学以致用、知识升华),1、请同学们独立自主完成训练试题; 2、请同学们思考做题方法; 3、展示做题方法(抽查)。,参考答案1-5:BBDCA; 6: (1)特点:倡导男女平等;注重实践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废除封建教育,提倡共和、民主教育等。变化: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民办高校出现;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 (2)趋势:在课程内容上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并重。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国家间科学技术竞争加剧。(言之有理即可),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