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目标导航,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黄金时期”的出现 (1)时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2)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 主义。 (3)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4)成果: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凯恩斯,2.“滞胀”时期 (1)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现象。 (2)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3)政策:适当 国家对经
2、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易混易错,思维点拨,图解识记,滞胀,减少,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经济成分,是垄断资本主义同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的联合或融合。,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都是经济手段,根据国情合理运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 ,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
3、全。 3.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历程,贫富差距,5.评价 (1)利:使穷人受惠不少,对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弊: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也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思维点拨,社会稳定,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 的多样化。 (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4、 (3)作用:促进了 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科学技术,消费需求,经济竞争力,2.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新经济”问世。 (3)特点:以 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4)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图解识记,知识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煤炭工业的组织将由专局掌握,而这项组织将与煤气和电力供
5、应工业相关联,而这两种工业都已达到国有化的时机 史料二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戴高乐 史料解读 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 指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指市场的自发调节和企业的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问题思考 据史料一、二,归纳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何积极作用?,提示 形式:部分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 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提示,2.福利国家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福利国家思想。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福利国家论 史料
6、二 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地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和暴力的威胁一样。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史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开支。在各国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却大幅度下降。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史料解读 说明了福利制度实施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 说明保证就业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 说明福利开支过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二,回答“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提示 实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7、,提示,(2)据史料三,应如何评价“福利国家”制度?,提示 既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的表现和实质 (1)表现 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史论总结,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2)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
8、和矛盾而寻求自我调节的结果。,深化提升,多角度认识“福利国家” 1.概念:“福利国家”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2.形成原因: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3.形成过程: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4.主要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实质: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
9、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6.影响:“福利国家”的政策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的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5 233亿美元上升到10 634亿美元, 这一时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计划经济理论,1,2,3,4,5,6,解析 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故
10、C项正确。,答案,解析,解析 由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等信息可知,这是“混合经济”的特点,故选D。 A属于经济理论,B属于社会财富分配,C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2.(2017天津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 A.凯恩斯主义 B.“福利国家”制度 C.“新经济” D.“混合经济”,答案,解析,1,2,3,4,5,6,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作出调整 B.欧美社会保障规模进一步扩大 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
11、预加强 D.欧美各国进一步增加关税壁垒,3.下面是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这种情况促使,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根据“19731975年”和工业生产下降与通货膨胀的数据上升,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滞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作出调整,故A项正确。,1,2,3,4,5,6,4.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D.福利政
12、策遏制经济危机,答案,1,2,3,4,5,6,解析 材料中福利支出的增长达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可见国家的负担会明显增加,故B项正确。,解析,5.(2018鹰潭高一检测)如图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图,由此可见,答案,1,2,3,4,5,6,A.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科技革命促使创新型经济逐渐兴起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解析 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的大幅增长受到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出现,故B正
13、确。,解析,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1,2,3,4,5,6,材料二 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1,2,3,4,5,6,(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点?,1,2,3,4,5,6,解析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其已覆盖养老、医疗等多个领域,从材料二中社会保险支出的比重即可得出另一特点。,答案,解析,答案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高财政支出。,(2)“福利国家”出现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国家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认识。,1,2,3,4,5,6,解析 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分析。,答案,解析,答案 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但同时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助长了人们的惰性,滋长依赖情绪,降低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