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绣荷包(山西)》教案1湘艺版.doc
-
资源ID:1143678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绣荷包(山西)》教案1湘艺版.doc
1、1绣荷包(山西)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山西绣荷包 ,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2、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 ,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3、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教学重点:完整地学唱绣荷包 ,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教学难点:聆听采茶灯等体验感受其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
2、和小调。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山歌、劳动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三、出示目标:(一)通过聆听绣荷包 ,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二)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 ,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三)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四、新课教学:山西民歌绣荷包1、分别聆听这首民歌。2、 “荷包”: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 。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3、学唱这首绣荷包 。4、师:“唱完这首绣荷包 ,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讨论)生: 2(山西的绣荷包,旋律明媚缠绵,唱词段式结构规整,为“五五七”式。 )5、小调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五、活动与练习听完了这么多小调,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民歌小调的一些特点。1、小调的歌唱内容:A、情感生活 B、劳动生活 C、社会现象阶级矛盾 2、曲调旋律:A、高亢开阔 B、跌宕起伏 C、较委婉流畅3、节奏:A、自由 B、规整4、情感表达:A、率真直白 B、细腻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