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欣赏《甘美兰》教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143636
资源大小:29.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5单元欣赏《甘美兰》教案新人教版.doc
1、1甘美兰教案教学目标1、上节课所介绍的日本音乐文化知识,背唱歌曲樱花 。2、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甘美兰乐队的音乐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的节拍、调式特征。 教学难点:感受甘美兰音乐的演奏特点、理解其表现内涵。教学过程一、复习复习演唱樱花 ,教师对学生演唱的声音音色(要求甜美、清纯) 、情感意境(富于空灵、遐想、仿佛在碧空万里的春日,身临其境地观赏樱花盛开时落音缤纷的情境之中) 、气息及力度变化(如上节课要求)等方面给予提示和指导。二、新课学习1、入克隆钟歌曲的介绍。(1)播放歌曲划船曲 。请学生根据刚总结的知识判断是否是朝鲜的歌曲?学生回答:不是。因为旋律中出
2、现了 4 和 7 音,节拍也不具有三拍子倾向,而是 2/4 拍。(2)教师明确这首歌曲为“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提问:为什么在东南亚的一个亚洲国家会出现西洋大、小调体系的歌曲?(3)待学生努力思考、尝试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补充说明:16、17 世纪,来自葡萄牙的音乐文化与印度尼西亚本土音乐传统相融合与变异而产生了被称为“克隆钟”的歌曲形式。2、东南亚锣群文化的代表甘美兰。教师:那么印尼真正的本土音乐文化的代表则是名为“甘美兰”的乐器合奏形式。(1)出示“甘美兰”乐器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合奏形式是以锣和鼓等打击乐为主的。“甘美兰”被西方人认为是亚洲锣群文化的代表。(2)请学生听赏“甘美兰
3、”演奏音频。听前提问:其旋律是多重复还是多变化?(3)带领学生模仿简化为两个声部的节奏敲击。教师先数拍子,指导学生分为两个声部(一声部可作拍手的声势、另一声部可作跺脚的声势,也可由学生自己创造两种不同的声音进行参与)进行模仿敲击。2待学生做得较准确后,教师模唱录音中的旋律,指挥学生参与敲击。教师总结:这种旋律的不断重复是表达了印尼人民对生命轮回的渴望。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都曾以各自不同的艺术形式传达这种渴望!(4)总结应该记忆的印尼音乐文化的知识点:克隆钟歌曲:多采用西洋大小调式。甘美兰音乐:以打击乐器(锣、鼓)为主的锣群文化。音乐结构短小,多重复,体现对生命轮回的渴望。三、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本节课学习效果做出评判,说明下节课还将继续我们的亚洲音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