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3.7.2《人体的呼吸》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doc
-
资源ID:1141928
资源大小:4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生物上册3.7.2《人体的呼吸》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doc
1、1第 2 节 人体的呼吸(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1.阐明在人体内发生的气体交换过程2.通过实验来探知在呼吸过程中,气体发生的变化3.关注呼吸系统的健康4.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测定的方法,初步学会测定肺活量的方法。5.通过呼吸系统的知识的学习,关注自己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6.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当地环境保护作贡献。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和肺活量的测定。教学难点:人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变化。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测定肺活量。三、教学过程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引言 学生思考,产生求知欲望。
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的过程,我们知道,通过呼吸运动,外界空气进入了肺,那么,这些气体怎么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气体交换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气体交换学生代表演示实验过程,其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出示“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实验装置,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人体呼出的气2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回答: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 B 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吸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可以看到 A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2. 实验中用夹子夹紧 A 橡皮管的目的是保证呼出的气体进入 B 试管中的石灰水里。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石
3、灰水变浑浊。仔细阅读表中数据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主要原因是气体在肺内进行了交换。观察思考,内化形成知识体系。组织学生讨论:1.实验中用夹子夹紧 B 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2.实验中用夹子夹紧 A 橡皮管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什么现象?出示“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数据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变化的原因。出示“人体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完整阐述气体交换的过程。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样用事实说明问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数据的分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人体呼出的气体中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二氧
4、化碳的含量还是比氧气少,只是相对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而言,其含量相对增加了。可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运动对呼吸的影响学生代表分别测定肺活量,另一位学生记录测定值。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肺活量大,说明运动与呼吸准备肺活量计,将它调整到测定状态。有目的的选择几位学生,测定其肺活量。组织学生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思考:运动与呼吸的由学生自己测定、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用数据说明运动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比直接给出数据或直接讲道理更有效,学生更3是有影响的。 关系。 能信服。课堂小结总结归纳:外界空气中的 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部,最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进入氧气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排出的途径正好相反。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呼吸,请思考: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怎样到达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排出体外的?将两节课的重点内容归纳,使分散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