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140814       资源大小:24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1、1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内容属于世界自然地理总论部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世界自然地理总论主要包括陆地和海洋、气候两部分,因为在自然地理的各要素中,气候与其他要素的联系最强,对认识世界自然环境最为重要,所以教材在讲述了陆地和海洋以后,单独把气候设为一章。本章主要包括四节课,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等内容。第二节和第三节讲述了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包括气温和降水的测量、变化规律、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内容。第四节内容较多,首先讲述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引出了气候类型的概念;然后讲述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接着讲述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

    2、素,主要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最后讲述的是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包括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整体教学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特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天气的影响。2.运用图片和其他资料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能够看懂卫星云图和常见天气符号。3.根据相关资料了解空气质量的确定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4.根据地图和生活实践理解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能够根据气温资料正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5.结合原来学习的等高线的知识理解等温线的特点,能够在等温线图中指出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能够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区分温差的大小。6.能

    3、够结合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理解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7.结合相关资料理解降水的含义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水的测量工具和步骤。8.能够通过绘制和分析降水量柱状图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知道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29.了解等降水量线的特点,能够通过分析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得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0.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气候的两大要素,能够列举具体事例说明气候的地区差异。11.能够在图上指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总结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12.能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形式安

    4、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时安排任务设计1.多变的天气小组合作1 课时1.运用相关资料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和特点,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天气的影响。2.运用图片和其他资料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看懂卫星云图和常见天气符号。3.根据相关资料了解空气质量的确定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自然和人为因素。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自主探究合作2 课时1.根据地图和生活实践理解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根据气温资料正确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2.结合原来学习的等高线的知识理解等温线的特点,在等温线图中指出高温中心和低温中心,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区分温差大小。3.结合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3.降

    5、水的变化与分自主探 1 课 1.结合相关资料理解降水的含义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掌3布 究合作 时 握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水的测量工具和步骤。2.通过绘制和分析降水量柱状图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3.知道等降水量线的特点,通过分析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得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4.世界的气候自主探究合作2 课时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气候的两大要素,列举具体事例说明气候的地区差异。2.在图上指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通过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总结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3.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

    6、候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区分这两个术语,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3.结合相关实例了解空气质量的表示及影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的相关资料,初步掌握资料的查找和利用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空气质量的相关内容,培养环保意识。4四、重点难点重点:1.天气和气候术语的正确使用。2.正确收看天气预报。难点: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新课导入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战,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

    7、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气的基本知识。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 P4647第 12 自然段,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特点。答案: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特点是时刻在变化。气候是指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2.阅读教材 P48第 12 自然段及图 3.3,分析天气预报的内容。答案: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

    8、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3.阅读教材 P49图 3.4,分析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的含义。答案: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4.常用的天气符号5答案:多云 阴 中雨 暴雨 冰雹 中雪 雷阵雨 雾5.阅读教材 P51图文材料,分析空气质量的表示。答案: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空气质量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 天气及其影响教师出示下列卡片(或投影展示),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采用必答或抢答

    9、等形式,进行辨别天气和气候的比赛,看哪个组正确率高,以达到巩固之目的。(1)狂风暴雨(天气) (2)多云转晴(天气) (3)四季如春(气候) (4)冬冷夏热(气候)(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6)一场秋雨,一场寒(气候) (7)春风又绿江南岸(气候) (8)乌云密布(天气) (9)彩霞满天(天气) (1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过渡: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每天要多次播报天气预报,那么,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探究活动二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投影展示天气符号(或出示自制的天气符号卡片),分四组按下列顺序展示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要求学生边观察,

    10、边用手比划。(1)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2)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冰雹、雷阵雨的符号。(3)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4)雾、霜冻、沙尘暴的符号。6【精讲点拨】 风的天气符号的判读投影展示风向标,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或风旗组成,风杆上的横道叫做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每一道表示的风力为 2 级,两道风尾表示风力 4 级,三道风尾表示风力 6 级;风旗表示风力 8 级。2.让学生阅读课本 P50图 3.6“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把图中所示的城市分成若干组,学生也分成若干组,进行模拟电视节目天气预报节目的练习,看哪个组模拟的逼真,播报的准确,使学生熟悉天气符号,看懂城市

    11、天气预报图。探究活动三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用什么来表示?答案:空气质量指数。2.讨论农业生产中焚烧秸秆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改变这种传统肥田的方法?答案:燃烧秸秆会污染空气,影响交通等;应将其沤制成绿肥再进行肥田。3.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答案:日常生活中人们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多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等。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部分内容,一是天气和气候,天气是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因而具有短期、多变的特点;气候是多年大气的平均状况,因而具有长期、少变的特点;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综合。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正确地使用天气和

    12、气候这两种术语。二是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天气预报的内容,三是了解了空气质量的表示以及引发空气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其中天气符号的判读是本节的重点,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及治理是本节的难点。7板书设计天气和气候 含 义特征描述 天气 天气 预报常 见 的天气符号 空气 质 量 教学过程当堂检测1.苏轼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该诗句描述的是( A )A.天气 B.气候 C.降水 D.季节2.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C.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读“我国 1 月份某日天气预报图”,回答 35 题:3.图中四地处于阴雨天气的是( D )A.乌鲁木齐 B.北京 C.昆明 D.上海4.图中北京即将受到 影响。( B ) 8A.北风 B.西风 C.南风 D.东风5.冬季在纬度较高的地区需要燃煤取暖,而大量燃烧煤炭将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严重的将形成雾霾。图中城市冬季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D )A 乌鲁木齐 B.北京 C.上海 D.昆明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