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140694       资源大小:89.7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docx

    1、1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孟姜女在长城边上哭啊哭啊,哭得天昏地暗。一声巨响,长城轰然倒塌,她发现丈夫的尸骨就埋在下面(右图)。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和秦朝的哪一暴政有关系( )A.赋税很重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统一文字2.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A.秦朝人民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B.秦朝法律的残暴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D.拐杖是外来品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在( )A.陈胜、吴广起义中B.巨鹿之战中C.楚汉之争中D.刘邦建立汉朝后4

    2、.在学习了陈胜、吴广起义后,小明又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准备和同学们交流。他的观点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首创精神值得学习B.作为统治者,必须轻徭薄赋才能维护社会安定C.起义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D.起义实际上没有失败,因为他们的余部项羽、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刑法严酷,其中,一人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6.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国和秦王朝的成与败 ( )2垓下之战

    3、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A. B.C. D.7.唐朝诗人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A.统一中国B.秦末农民战争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8.下列对楚汉之争的性质叙述最恰当的是( )A.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B.诸侯争霸战争C.刘邦反抗项羽的正义战争D.刘邦、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9.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建立张楚政权A.B.C.D.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

    4、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材料二 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3)材料二图中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你能根据该图概括出两个成语吗?3(4)图片反映的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11.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秦朝统治篇】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 2 000 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

    5、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被活活累死。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秦始皇有功也有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的“功”具体有哪些。【改朝换代篇】材料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材料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3)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启示感悟篇】(4)在历史课上,小文发言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

    6、义,是因为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如果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小文的观点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5)由秦朝的衰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4三、探究题12.学习秦朝的历史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探究,在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对秦朝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你也试试吧!【步骤一:搜集史料】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秦朝民谣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

    7、乎?史记【步骤二:解答疑惑】(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状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怎样?5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B2.B 题干材料说明秦朝法律残暴,使人民饱受刑罚,成为残疾。3.A4.D 陈胜、吴广起义被镇压下去了。项羽与刘邦领导的军队不属于陈胜、吴广的军队。5.B A 项是秦暴政的表现之一,说法是正确的,不选。C、D 两项都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史实,说法也是正确的,不选。B 项中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应属于秦末农民起义的两个阶段,而不是两次

    8、农民战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6.B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秦统一全国已是必然;巨鹿之战后,秦军主力被消灭,秦王朝的覆灭只在旦夕之间。7.B “竹帛烟销”“坑灰未冷”这些信息都反映了焚书坑儒,而“山东乱”和“刘项”指的是秦末农民战争。8.D 刘邦、项羽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9.C二、材料分析题10.参考答案 (1)事件:焚书坑儒。(2)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3)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4)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他

    9、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11.参考答案 (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2)秦始皇的“功”: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3)项羽失败,刘邦胜利并建立政权。(4)不同意。小文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决定了秦末农民战争必然爆发。戍边途中遇雨误期,只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因此,即使陈胜、吴广在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5)要施仁政于民,要以人为本。三、探究题12.参考答案 (1)秦的暴政。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苛。(2)大泽乡起义。(3)900 多个贫苦农民去渔阳戍边,遇雨误期,按法律当斩。结果被镇压了。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amazingpat1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