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热点循环练11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doc

    • 资源ID:1140485       资源大小:3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热点循环练11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doc

    1、1循环练 11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_,博大精深。( ),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固有的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提升。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_,困难重重。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对待传统,_、故步自封要不得;_、粗暴武断亦要不得。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

    2、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 ,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固有的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提升。B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C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提升。D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固有的空谈心性、轻于

    3、实践的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B古人的睿智闪耀在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中C古人的睿智在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中闪耀D从宋明理学到先秦诸子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源远流长 进退维谷 夜郎自大 数典忘祖B正本清源 进退维谷 抱守残缺 邯郸学步C正本清源 步履维艰 夜郎自大 邯郸学步D源远流长 步履维艰 抱守残缺 数典忘祖4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做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

    4、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5 分)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做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答:_5请在下面横线上补上恰当的三个句子,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且保持语意连贯。(6 分)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地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度;_,_;_,_;_,_。不管有什么事情,为了什么原因,我们每天都要开心一笑。二、古代诗歌阅读、默写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67 题。(9 分)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金)元好问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2明月高楼燕市酒

    5、,梅花人日草堂 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注】人日:正月初七,古代佳节之一。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草堂:杜甫晚年在成都居浣花草堂,有人日诗。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说收到来信,使自己略感宽慰。B第二句写清晨览镜,看到自己胡须花白,感慨华年已逝,复国之志难酬。C在明月普照的高楼上畅饮燕市美酒,在梅花绽放的人日里吟诵杜甫的诗篇。D随着

    6、时间推移,自然景物变化万千,青年男女黛青脂红占尽一时风光。7本诗尾联“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答:_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_,_”两句诗使用互文手法,以将士们的感觉侧面描写了边地的苦寒天气。(2)屈原离骚中“_,_”两句写自己用荷叶荷花做衣裳,表现了诗人超尘脱俗的高洁品格。(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以及英雄孙权的风流往事都随岁月消失一去不返了的两句是:“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12 分)材料一:味精在都市传说

    7、中具有许多危害,版本也不尽相同。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很重要一个原因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 。虽然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种化工产品,其实它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提出鲜味来。据说,古时“鲜”字的写法本是三个鱼字。鱼本鲜中之最,三个鱼就更鲜了。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 “艺人的腔,厨子的汤” ,制作出优质的

    8、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增鲜的最佳手段。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肉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 ;意大利炖饭需要鸡高汤;西班牙海鲜饭需要鱼或者海鲜高汤;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制汤俗称“吊汤” ,可以追溯到 1400 年前“捶牛羊骨令碎,熟煮,去汁;掠去浮末(沫),停之使清”(齐民要术)的制汤法;后来出现了一种“捉(提)清汁法” ,其做法是:将鸡汤、鸭汤或肉汤放在锅中烧煮,然后将生虾捣烂,和入甜酱、酱油,再投进汤中,等汤沸腾,泛起浮沫,即撇去。如此三四次

    9、,捞去虾渣,即成清汤。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 ,供制作肴馔时用。这种方法,江苏、浙江民间至今仍颇盛行。无论烧菜、制馅,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 ,其味之鲜,不可言传。此外,古人还常将一些比较鲜美的食品原料磨成粉,制作成原始的“味精”撒在菜肴中以增鲜。如清顾仲所撰的养小录中就记有用笋粉和蘑菇粉提鲜。清朝时期的鲁菜成为宫廷菜的重要原因,鲁菜师傅能从各种海鲜里提出鲜味来,比如将海肠子烘干研磨成粉,3做菜时撒进去,这种原始的“味精”使得普通的菜肴立马变鲜。材料二:1908 年,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在喝了妻子做的海带

    10、黄瓜汤后,发现味道特别鲜美。 “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如此的鲜味呢?”池田充满了疑问。从这天起,池田教授就在实验室里仔细研究起海带的成分来。半年后,他从 10公斤海带中提取出 0.2 克谷氨酸钠,只要在汤里放一点点这玩意儿,立刻就能增加汤的鲜味。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但是结合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谷氨酸游离出来时才能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谷氨酸由酸变成盐时更容易电离,也就更有鲜味。其实谷氨酸钠最早是 1866 年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研制成功的,他当年是从植物蛋白中提取的这种

    11、成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这种产品在欧洲并没有批量生产。池田菊苗认识到了谷氨酸钠的商业价值,想到了该怎样用工业方法生产谷氨酸钠。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郎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当他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大为振奋,立刻决定生产谷氨酸钠。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语是“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 。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材料三:“味之素”传入中国后,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让日本企业获得了巨额收益,日本人对谷氨酸钠的提取工艺严格保密,企图长期垄断全球市场。1921 年,一位名叫

    12、吴蕴初的中国人利用空余时间,和夫人一起,在上海租用的一处住房的阁楼里,开始研制提取谷氨酸钠的技术,经过不懈努力,他发明了生产谷氨酸钠的水解法。工艺成功后,吴蕴初寻找投资人合作建立了“天厨味精厂” ,并且在吴蕴初的提议下,采用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佛手”商标。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一上市,立即打破了日本“味之素”的垄断。从此,味精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并随着中餐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中华饮食文化永久联系在了一起。20 世纪 60 年代,被称为“台湾发酵之父”的苏远志利用生产蔗糖的废糖蜜作为细菌发酵生产味精的培养基质,大大降低了味精的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产量。因为苏远志的发明,60 年代我国台湾地

    13、区每年节省进口小麦外汇 400 万美元,同时外销味精赚进 600 万美元。到了 1981 年,我国台湾味精外销量达 12353 吨,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节选自母冰味精:舌尖之鲜的奥秘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多消费者“相信”味精有害,其实味精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对人们的饮食、体质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B高汤能使菜肴鲜美,所以在发明味精之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C谷氨酸钠是组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钠。D谷氨酸钠结合在蛋白质中是没有味道的,需要它游离出来,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我们才能

    14、感受到鲜味。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烹饪佳肴时放点儿味精提鲜,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在没有味精的古代,人们为了提鲜还要辛苦煮制各种高汤。B最早的食用味精,是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从植物蛋白中提取出来的,并开始批量生产。C味精的发明直至走上餐桌的过程,提醒我们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作用无可替代。D吴蕴初发明并创造了中国味精,味精从此进入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厨房,到了 1981年,中国味精的外销量已取代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因而中国味精奠定了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的地位。1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古人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提鲜的方法

    15、。(6 分)4答:_循环练 11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 1.B 三处错误: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语“虽然”在主语后;“固有的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缺陷与不足”语序不当;“思维方式的提升”搭配不当。2A 联系上下文分析。3D 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步履维艰:意思是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进退维谷:意思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抱守残缺:指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用来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16、。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4(1)“两位”删去,或改为“两个” “两人” “二人” 。(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 。5吃亏的时候能开心地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地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气;失恋的时候能轻轻地一笑,这是一种洒脱;处窘境的时候能自嘲地一笑,这是一种智慧;被轻视的时候能平静地一笑,这是一种自信。6B B 项“复国之志难酬”错,诗人并无复国的志向。7“涧底”孤松不畏“岁寒” ,枝叶如故,象征着身处卑位却傲然孤高的品格;用孤松自况,表达自己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用“殷勤留看岁寒枝”表达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要学习“孤松”品格,在逆境中保持高风亮节。8(1)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2)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9C 偷换概念。10A B 里德豪森的研制成果还没有批量生产。C“无可替代”表述绝对。D 夸大了味精的作用。11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用猪油“炼”制“蟹油”提鲜;磨制鲜美的食品原料成粉,撒在菜肴中以增鲜。


    注意事项

    本文(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热点循环练11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doc)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