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6 讲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 加试考情播报考查频度“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4)“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bbbc(2016 年 4 月,14)考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立法原则(2017 年 4 月,16)考查香港回归的意义(2018 年 11 月,31 题第一问)考查“一国两制”的提出7 次3 考考点 1 “一国两制”的构想(b)1(2018 年 1 月金华十校期末)1982 年 7 月 24 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中写到:“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2、是( )A中共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B解决台湾问题时机已经成熟C中国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D “一国两制”得到了两岸同胞的高度认可解析 中共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 1981 年 9 月,故 A 项错误;解决台湾问题时机已经成熟的表述与事实不符,故 B 项错误;由材料“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结合 1982 年的时间信息,可知中国大陆希望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故 C 项正确;“一国两制”得到了两岸同胞的高度认可的表述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答案 C考点 2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2(2017 年 9 月宁波十校模拟)2017 年是香港回归祖国 20 周年,下列涉及香港回归的
3、重要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 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A BC D 解析 1984 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2 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1997 年,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0 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3香港回归二十多年,依然充满荣景、动感、祥和,依然是璀璨耀眼的东方明珠,依然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国际大都会。中央政府在香港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有( )“一国两制
4、” “港人治港” “民族自决” “高度自治”A B C D解析 “一国两制”是我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故正确;“港人治港”是我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故正确;“民族自决”指各民族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不符合中央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故错误;“高度自治”是我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故正确,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考点 3 (加试)“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c)42017 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
5、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解析 香港、澳门是资本主义制度,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是跨制度合作,丰富了“一国两制”内容,故 A 正确;“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无法体现“独特的优势” ,排除 B;C、D 选项无法体现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独特的优势” ,排除 C、D。答案 A考点 4 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5(2017 年 10 月杭州高三期中考试)近日,一部关于两岸题材的军事长篇小说秋水长天3出版发行,它是一部书写海峡两岸血脉亲情
6、的文学作品。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 年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两岸人员往来及“三通”全部中断B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C1995 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D2008 年“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解析 1949 年国民党败逃台湾,两岸相隔,台湾问题形成,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出台,但隔绝状态依然存在,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1995 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由江泽民总书记所作,成为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故 C
7、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08 年海峡两岸实现通航、通邮、通商,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B6(2018 年 3 月江苏学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C和平统一 D两岸三通解析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 A 项错误;“九二共识”是两岸的政治基础,故 B 项正确;和平统一是解决祖国统一的一项方针,故 C 项错误;实现两岸三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史实,故 D 项错误。答案 B易错点 1 对“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与特征认识不清
8、易错提醒 【典例 1】 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4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 。 “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A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C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D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解析 “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一国”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故 A 项正确;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 B 项错误;“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部问题,不存在殖民国家势力退出特区的问题,故 C 项错误;在“一国两制”下,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
9、交等权利,这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 D 项错误。答案 A易错点 2 误解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本质差异易错提醒 二者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有本质区别。港澳问题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其本质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结果,本质上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典例 2】 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最根本的不同是( )A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B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香港问题是两国间的问题D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问题,香港问题是中英间的问题答案 C易错点 3 对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差异认识不清易错提醒 5【典例
10、 3】 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解析 A 项外国人当家作主不正确;B 项享有完全自治权不正确;C、D 项相比,D 项是意义,C 项是性质,只有 C 项符合要求。答案 C命题分析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是对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实践的考查。2从知识要求看,要求学生把握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实践。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读能力。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体现为识记型、理解型、图片型、史料型、特点型。 【典
11、例】 (2016 年 4 月浙江学考)199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该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A “一国两制” B “港人治港”C高度自治 D实现“三通”解析 实现“三通”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涉及的内容,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题组训练1(2015 年 1 月浙江学考)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这一事件表明( )A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B中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C海峡两岸“三通”变成现实D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的占领解析 B、C 项都涉及台湾问题,D 项是指澳门回归后的影响。答案 A
12、621983 年,中共中央提出:说到统一,有一个用什么“统”的问题。照我们的意见,就是用一个国名、一个首都来“统” ,其余都可以维持现状不变。就是说,既不要用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去“统” ,也不要用台湾当局的现行制度来“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央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方针B “一国两制”下台湾内部事务不变C海峡两岸已实现了自由通商D中国反对美国干预海峡两岸事务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首次提出” ,故 A 项错误;从题干中“就是用一个国名、一个首都来统 ,其余都可以维持现状不变”的信息可得出“一国两制”下台湾内部事务不变,故 B项正确;海峡两岸实现自由通商是在 2008 年,故 C 项错误;题
13、干信息中没有体现美国干预台湾事务,故 D 项错误。答案 B3(2017 年 4 月浙江选考)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解析 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是澳门的回归,故 A 项错误;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故 B 项正确;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 C 项错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故 D 项错误。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