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5 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 加试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bcbcc(2015 年 10 月,31 题第二问)考查 1954 年宪法制定的原则(2017 年 11 月,14)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 次 1 考7 次 1 考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bc(2015 年 1
2、0 月,12)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2018 年 4 月,12)考查改革开放7 次 2 考7 次 3 考2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d 伟大决策(2015 年 10 月,31 题第二问)考查新时期政治建设成就(2016 年 4 月,13)考查党在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2018 年 4 月,13)考查九届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成果考点 1 (加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c)1下列关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B确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C提出了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D明确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析 明确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的是中共七大。答案 D考点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2(2018 年 1 月宁波十校期末)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个时期的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该时期是( )3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解析 由示意图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可知此时期为 1954 年第一届人大会议召开之前,故 A 项正确;19561966 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时第一届人大会议已召开,与示意图中政权组织结构不同,故 B 项错误;19661976 年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此时期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革命委员会,与示意图中政权组织结构不同,
4、故 C 项错误;1978 年改革开放初期,恢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中国最高权力机关,与示意图中政权组织结构不同,故 D 项错误。答案 A考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3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解析 两则材料分别显示的事件为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辛亥革命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故 A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已没有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民
5、主主义政权,两者都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故 C 项正确;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的仅是新中国的成立,故 D 项错误。4答案 C考点 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4(2018 年 2 月丽水、衢州、湖州期末)1953 年,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 )A全国人大成立的组织基础正逐步奠定B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D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宣告结束解析 1954 年 9 月第一届人大召开,它是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基础之上召开的,说明全国人大的组织基础正逐步健全,故
6、A 项正确;在 1953 年的时候,新疆、广西、西藏等自治区还没有成立,不能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故 B 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有谈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故 C 项错误;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宣告结束是 1954 年一届人大,故 D 项错误。答案 A考点 5 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5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A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C与人大职能有很多重合部分D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解析
7、材料阐述的是政协制度的地位,没有涉及其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说明政协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B 项正确;根据材料“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 ,说明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因此政协已经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职能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与人大职能没有重合部分,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在阐述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和存在的必要性,没有涉及到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故 D 项错误。答案 B61933 年,出生于昆明的普通工人王德厚,因其有丰富的锻造技术经验,改造锻造设备,改进工艺工装,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1
8、954 年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5这体现出( )A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B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C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D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解析 全国人大代表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属于间接民主,故 A 项错误;王德厚属于普通工人,因其技术精湛而超额完成任务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体现了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故 B 项正确;材料中的王德厚不是民主党派人士,故 C 项错误;王德厚虽然出生于昆明,但没有讲他是少数民族,且材料反映的是人大制度,非民族政策,故 D 项错误。答案 B7(2018 年 3 月浙江暨阳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
9、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面四个民族自治区中将在今年(2018 年) 迎来“逢十”周年大庆的是( )解析 A 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故 A 项错误;B 项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1947年,今年不是“逢十”周年大庆,故 B 项错误;C 项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今年是“逢十”周年大庆,故 C 项正确;D 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 1955 年,今年不是“逢十”周年大庆,故 D 项错误。答案 C考点 6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b)81958 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 1
10、979 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6解析 鼓掌表决是一种倒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中出现了曲折,并非一帆风顺,故 A 项错误;从鼓掌表决到法律明确规范投票表决,体现了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故 B 项正确;人大完善了投票表决方式并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都注重完善民主程序,故 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大投票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 D 项错误。答案 B考点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9(2018 年 4 月浙江选
11、考)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 。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选 B。答案 B考点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d)10(2018 年 3 月浙江暨阳联考)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面对党和国家事业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发展变化的情况,我国不断对宪法进行必要的修改。下列新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宪法内容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
12、、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A B C D解析 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内容出现在 1982 年宪法中;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主义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这个内容出现在共同纲领中;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内容出现在 1954 年宪法中,依据题意,C 项符合
13、题意。答案 C【名师点睛】 我国民主政治的五大鲜明特色7(1)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发展方向是共产主义。(2)引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独自担负领导职责。(3)支撑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式、步骤:扩大基层民主。(5)强调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次序: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易错点 1 对 1954 年前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变化认识不清易错提醒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而是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典例 1】 (2018
14、年 1 月台州高三期末)下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 ,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漫画中的“人民政协”( )A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B发展并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C通过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文件D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 1949 年 9 月人民政协会议召开,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故 A 项正确;发展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是建国后中共民主政治的内容,与材料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 ,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符,故 B 项错误;通过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文件是 19
15、54 年成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故 C 项错误;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1954 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内容,故 D 项错误。答案 A易错点 2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议会制的异同认识错误8易错提醒 【典例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三权分立 B民主集中制C依法治国 D对人民负责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A 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原则,依法治国原则和对人民负责原则是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但不是人大制度的最重要的特点,故排除 A、C、D 项。答案 B易错点 3 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为让各少数
16、民族实现“民族自治”致误易错提醒 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典例 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A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C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赋予了少数民族地区高度自治权解析 选项 A 说法与题文不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选项 C 说法不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选项 D说法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没有高度自治的权力。因此答案选 B。答案 B命题分析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
17、是对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特点、意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就的考查。9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说,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中国政治建设成就。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读能力。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体现为识记型、图片型、史料型、特点型。【典例】 (2018 年 4 月浙江选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A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
18、构想D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解析 B 是 1982 年宪法的成果;C 是 1980 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 特区设立于1980 年;选 A。答案 A题组训练1(2017 年 11 月浙江选考)2017 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A B C D解析 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 10 月;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 1955年 10 月;为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 9 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 3月,故答案为 C。答案 C2(201
19、6 年 4 月浙江学考)1980 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10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该讲话的发表( )A标志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解析 题干中提到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体现了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答案 D3下图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 年)二届
20、全国人大召开(1959 年)三届全国人大召开(1964 年)四届全国人大召开(1975 年)五届全国人大召开(1978 年)六届全国人大召开(1983 年)七届全国人大召开(1988 年)A一届人大奠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B “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C1978 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解析 根据所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 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正式确立。故选 C。答案 C4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11共同纲
21、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 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1982 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C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解析 结合所学即可得出 C 选项。答案 C5(2015 年 10
22、月浙江选考)(节选)材料三 1954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
23、现了哪两大原则?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解析 第一小问“会议” ,依据教材内容可知是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12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小问“原则” ,依据教材内容可知 1954 年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第三小问列举“大事” ,民主制度化方面可以列举三大民主制度的重建、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等等;民主法律化方面可以列举 1982 年修宪、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以及写入宪法等等。答案 (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大事: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1982 年颁行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任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