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过关练(七)一、选择题1(2018 年 3月宁波适应卷)“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段文字应出自(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解析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等字眼说明当时仍然处于过渡时期,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过渡时期的临时宪法,B
2、 符合题意,正确;选项 A属于土地革命时期,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体现的均是社会主义经济而非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所以选项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答案 B2(2018 年 1月杭州高三期末)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以六十年为一周期。2018年是戊戌(狗)年,下列事件中,同样发生在戊戌年的有( )康有为、梁启超等策划维新变法运动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A B C D解析 1898 年康梁领导维新变法运动,1898 年是戊戌年,故正确;1958 年开始“大跃进”运动,195
3、8 年是戊戌年,故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 1958年,属于戊戌年,故正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 1955年,不是戊戌年,故错误;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31953 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2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是为了( )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B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D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解析 根据所学,1953 年夏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1953 年下半年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 ,结合所学,1
4、954 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故 B项正确;朝鲜战争是为国内的发展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非人民当家做主,故 C项错误;根据所学, “一五”计划于1957年提前完成,故 D项错误。答案 B4(2018 年 3月台州模拟卷)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 20世纪某一时段具有的一些特征。该时段为( )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系列成就A50 年代 B60 年代 C70 年代 D80 时代解析 1953 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 年中共吸收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
5、956 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培养科技人才;20 世纪 50年代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外交崭露头角并取得系列成就,故 A项正确;20 世纪 60、70 年代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上述都遭到破坏,80 年代外交进入新阶段,而非崭露头角,故 B、C、D 项错误。答案 A5(2018 年 1月宁波十校期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人们逐渐认识到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重要性。下列会议中在上述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的是( )A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1980 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3C1997 年中共十五大D1999 年全
6、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解析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材料中会议内容不符,故 A项错误;1980 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故 B项正确;1997 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中会议内容不符,故 C项错误;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与材料中会议内容不符,故 D项错误。答案 B6(2018 年 3月浙江十校模拟卷)“这个宪法修正案继承和发展了 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注
7、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 ”因此这部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宪法( )A体现中共对民主建设的初步构想B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D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其中解析 早在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中就都有关于中共对民主的看法,故 A项错误;根据材料“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 ,作为根本大法,1982 年宪法成为新时期国家治理的总章程,故 B项正确;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 ,故 C项错误;1999 年,把
8、“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故 D项错误。答案 B7(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1981 年 9 月 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下列各项,属于“九条方针”内容的有( )A国共对等谈判 B用主权换治权C港人治港 D民族区城自治解析 1981 年 9月 30日,叶剑英提出“有关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 ,具体内容有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党可以对等谈判,故 A项正确;1982 年 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同邓小平讨论香港问题的解决,她提出用主权换治权,故 B项错误;关于 1997年后中国采4取什么方法管理香港的问题,
9、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构想,故 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故 D项错误。答案 A82016 年 12月 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 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2018 年 5月 1日中国与多米尼加共和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 19个。这表明( )A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B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C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解析 “一国两制”是中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故 A项错误;
10、国际社会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与台湾断交,主要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故 B项错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多来尼加共和国与台湾断交表明,中国提出“一个中国”理念的国际认同度在增加,故 C项正确;材料更多表明“台独”不能得到国际社会认同,故 D项错误。答案 C9下图是一张当年台胞回内地所持的台胞证。新华社在 1987年 11月 4日播发的稿件中记录了台胞证首次签注的场景:“两天来已有 100多名在香港中旅社取得赴大陆新的旅行证的台胞,分别从海、陆、空三路经广州分赴各地探亲。 ”此证此景说明( )A九二共识是这一情景的重要推力B反映了两岸互访的迫切心情C两岸同属一
11、中已成为双方共识D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解析 材料通过一张台胞证,见证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即两岸从 1979年真正停火到580年代的“互通” 。九二共识是 1992年,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 A项错误;台胞证的签发是两岸民间的交往,并不是“互访”行为,故 B项错误;“两岸同属一中”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故 C项错误;台胞证的签发反映了两岸从停火到“互通”的新变化,即“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故 D项正确。答案 D10(2018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题)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还在联合国
12、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时投弃权票。50 年代中英建交( )A是中英两国利益协调的产物B是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重要因素C促进了中欧外交关系的缓和D完美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 “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可见英国也是从自己利益的角度考虑,故 A项正确;“50年代”可知,社会主义阵营还处于建立期,故 B项错误;“中英建交”不能代表整个欧洲,故 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 50年代中期才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同,而“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故 D项错误。答案 A11(2018
13、 年 3月宁波适应卷)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说:“和平并没有绝望,拥护和平的人一天天多起来。二十九个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一致呼吁和平,就证明我们所代表的、超过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和团结的。 ”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共识B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得以通过C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最终结束D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解析 “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等字眼反映的是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而万隆会议发表并通过了著名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B 符合题意,正确;万隆会议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尚未成为国际共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尚未最终
14、结束,所以A、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万隆会议时中国也尚未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D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6答案 B12(2018 年 3月温州适应卷)某国际会议最后宣言规定:“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的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 ”最终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这次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解析 开罗会议是关于反法西斯,与材料中“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不符,故 A项错误;雅尔塔会议是关于反法西斯,与材料中“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
15、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不符,故 B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印度支那地区与材料中“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相符,故C项正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与材料中“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不符,故 D项错误。答案 C13(2018 年 1月金华十校期末)下表为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的不同语态所占比例变化表。该表反映了( )1960年 1月至 3月1975年 1月至 3月1985年 1月至 3月积极报道 0(0%) 2(2%) 51(14%)消极报道 32
16、3(95%) 81(87%) 88(24%)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意识形态是影响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 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着中国对美国态度 不同语态折射出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A B C D解析 由材料 1960、1975、1985 年的时间信息可知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故错误;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故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着中国对美国的态度,故正确;由材料中“中性报道”比例的变化可知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故正确。选择 C项符合题意。7答案 C1419
17、71 年 10月,第 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A B C D解析 联合国家宣言是 1942年美、英、苏、中等 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共同反对法西斯宣言,与联合国无关,故错误;之所以用恢复,主要是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由于美国等的支持,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台湾占据,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是“恢复”合法席位,故正确,选择 D项符合题意。答案 D152017
18、 年 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 ,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 )A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B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D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解析 根据“遵循上海精神 ,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可知“上海精神”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故 A项正确;根据“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可知上海合作组织以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地区发展为宗旨,故 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旨在维护地区安全和发展,并非促
19、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故 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少数几个亚洲国家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并未囊括所有亚洲国家,不能起到促进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的作用,故 D项错误。答案 A二、非选择题16(2018 年 1月宁波十校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方面表示: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各国人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本国的社会制度,有权维护本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8整,反对外来侵略、干涉、控制和颠覆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
20、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二 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1982 年 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如果“一国两制”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可能甚至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据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在国际关系准则及台湾问题上分别达成怎样的共识, 并分析公报的发表产生的影响。(2)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一国两制”构想是在哪一年?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
21、析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国内意义。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共识” ,由材料一“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并且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可知共识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由材料一“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可知共识有“一个中国” 。第二小问“影响” ,综合所学知识,可从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国外交新局面、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与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时间” ,根据史实可知全国人大正式通过“一国两制”是在 1984年;第二小问“意义” ,根据课本
22、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创造性的战略构想。由材料二“当初(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可以很容易地用来为香港问题提供框架”可知“一国两制”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或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也成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或也将促进台湾问题的成功解决)。答案 (1)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个中国” 。影响: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1984年。9意义: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创造性的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或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也成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或也将促进台湾问题的成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