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2018高考卷)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2(2018扬州中学调研)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A主张实
2、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3(2018南宁中学模考)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4(2018临沂中学调研)孙中山曾说:“维我中国开国以来,以中国人治中国,虽间有异族篡据,我祖我宗常能驱除光复,以贻后人。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
3、先人遗烈。”这说明孙中山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B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出发点C宣扬民生主义的革命思想D把反帝与反封建有机结合5(2018衡阳中学模考)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2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B各自具有片面性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6(2018中原名校联考)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
4、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这反映了孙中山A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B对中国国情有着充分的认识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D完全接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7(2018高考专题)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D“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8(2018醴陵二中模考)孙中山说:“前代
5、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D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9(2018江苏中学模考)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
6、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D防止产生私人垄断资本10(2018武邑中学模考)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11(2018曲靖中学质检)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
7、说:“地主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这反映了A乡村民众注重政治追求B土地革命推动基础政治建设C中共关注政权构建,动员农民革命D农民运动成为时代潮流12(2018宁阳四中模考)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种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据此可知,孙中山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优先于政治制度B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C坚持反帝立场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D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13(2018衡水金卷)陈
8、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14(2018衡阳中学模考)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41979年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1992年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中共
9、十四大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D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15(2018哈师大附中模考)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A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C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D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16(2018江西重
10、点中学联考)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这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救国主张 B国民党民族思想发生巨大变化C抗战时期民族之矛盾 D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外主张17(2018上饶中学模考)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
11、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518(2018长郡中学模考)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这一思想A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B表明建国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C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19(2018资阳中学模考)1896年译成的天演论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20年孙中山则说:“人类之进化原则,则与物种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
12、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据此可知孙中山A政治主张与维新派不同B认识到中西文化间的差异C仍推崇儒家的政治理想D已经关注到进化论的弊端20(2018北京丰台区模考)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21(2018上饶中学模考)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
13、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A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B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22(2018盐城中学模考)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下列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6A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23(2018桂林中学模考)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
14、。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24(2018芜湖中学模考)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A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C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D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25(2018福建中学模考)下图为漫画同志,请你换匹马(刘雍
15、作,19781024)对漫画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图中出现的文字:解放思想,进行新的长征;因循守旧)A总路线指引“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7B邓小平南巡讲话吹动新一轮改革春风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促进了思想解放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启思想解放浪潮1【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
16、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答案】C2【解析】根据题干宣言内容可以知道,反映的是1924年1月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在宣言之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答案与解析83【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体现出反对满族贵族统治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体现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制的实质,排除A;材料主张“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
17、,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B4【解析】“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体现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特点,主要是推翻清朝统治,B正确;A是新三民主义目标;C属于民生主义;D是民主革命纲领。【答案】B5【解析】根据“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说明毛泽东义利观强调牺牲精神,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需要,“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表明邓小平主张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现实,A正确;两人的义利观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都具有合理性,B错误;毛泽东义利观
18、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形势,不是为了发展经济,排除C;邓小平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两人的义利观不是根本对立的,D错误。【答案】A6【解析】从孙中山的做法可以看出,他认识到西方资本制度是有一定的弊端的,为了避免中国出现这些问题,他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调整,故本题选择C项。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B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D项错在“完全”二字。【答案】C7【解析】清末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前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成立了共产党,国共实现了首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共产党和国
19、民党都派遣留学生去俄(苏)学习,导致留俄(苏)的学生数量增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军队,学习苏联的经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体现在学习的内容上,如联共(布)党史、唯物史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并不是一直“以俄为师”,如维新变法“是以日为师”,辛亥革命是“以英美为师”,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8【解析】“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说明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A、D两项解读正确;“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说明B项解读正确;C项解读不正确,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
20、“创立民国”,因此本题选择C项。【答案】C9【解析】“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9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体现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即解决贫富悬殊问题要防微杜渐,A符合民生主义主张,故选A;B、C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表述错误,排除。【答案】A10【解析】本题以孙中山的论述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类似的社会问题,必须要防微杜渐,实行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故本题选 C 项。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就不能实现民生主义,因此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民
21、族民主革命的问题,因此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也不是孙中山这一时期的革命目标,因此 D 错误。【答案】C11【解析】从材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切权力归农会”“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可以看出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乡村的权力改造,不是民众的政治追求,故A项排除;土地革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民运动的作用,故D项排除。【答案】C12【解析】孙中山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说明孙中山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包含民主因素,D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二者优劣,A错误
22、;材料说明民主制度来源古代中国,并不是说西方哲学源于中国,B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明确反帝思想,C错误。【答案】D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区别和联系。立宪派主张进行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则主张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都是向西方学习,立宪派反对的是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并不是完全反对清政府,故A项错误;二者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是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B项正确;二者产生的经济基础是相同的,都是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错误;无论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都符合世界潮流,没有优劣之分。故D项错误。【答案】B14【解析】材料的起始时间是197
23、9年,“文革”指的是19661976年,故A项错误;1984年提出“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没有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十四大,中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这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故C项正确;2008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答案】C15【解析】“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等信息说明,孙中山不是主张不再走资产阶级革命的路,而是要将资产阶级革命(即政治革命)与解决民众生活问题(即社会革命)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第二次革命,故选D而排除A、C;孙中山是个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不可能
24、建立贫富均等的10大同社会,故B不符合史实。【答案】D16【解析】根据材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并结合所学新旧三民主义可知国民党的民族思想发生巨大变化,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而不是中共的主张,故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思想提出于1924年,抗战开始于1931年,解放战争开始于1945年,故C、D两项错误。【答案】B17【解析】孙中山自称“洪秀全第二”,是看在太平天国反清的目标与自己一致,这属于其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内容,“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是说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民主而言
25、,仅仅是改朝换代而已,这是强调政治民主,属于现代化史观的范畴,故选B;A、C、D均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答案】B18【解析】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董必武关于依法办事的观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故答案为D项。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是共同纲领和宪法,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依法治国的方针在改革开放后提出,排除;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答案】D19【解析】材料“与物种进化原则不同;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反映了孙中山对进化论的弊端的批判,主张人类社会互助,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孙中
26、山政治主张与维新派不同,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孙中山推崇儒家的政治理想,故C错误。【答案】D20【解析】图中分别反映了洋务派主张、维新派主张和革命派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派别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故D项正确;洋务派不反对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三个派别都主张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洋务派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答案】D21【解析】从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以得出,“分水岭”事件是遵义会议;根据所学
27、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这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故A项正确;B项是指延安整风运动,排除;C项是指中共七大,排除;D项是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排除。【答案】A2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承认工人阶级有成立工会和享有言论、出版、罢工等自由,对工人运动11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孙中山“扶助农工”政策的体现,说明三民主义得到新发展,A项正确。孙中山的政治立场不变,依然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强调孙中山三民主义得到新发展,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孙中山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工人阶级,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排除。【答案】
28、A23【解析】从材料中邓小平对立法工作的指示上来看,他认为立法在当时主要体现的是“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这符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本题选择B项。A项错误,材料特别说明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C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D项错在材料没有突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答案】B24【解析】由“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自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中的“直接”说法错误,孙中山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西方思想影响,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际上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的。【答案】D25【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78年”以及图中的文字“解放思想,进行新的长征”,说明该漫画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浪潮。故答案为D项。A项发生在1958年,B项是1992年,C项是1978年12月,排除A、B、C三项。【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