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选择套题满分练3.doc

    • 资源ID:1137783       资源大小:124.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选择套题满分练3.doc

    1、1选择套题满分练 31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人称“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洗铜镜表面的铜锈C汽车尾气污染物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D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和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 B解析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 错误;明矾溶液因 Al3 水解而呈酸性,铜锈的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其可溶于酸性溶液,故可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洗铜镜表面的铜锈,B 正确;汽车尾气污染物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氮气和氧气在汽车发动机汽缸内发生反应造成

    2、的,而不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C 错误;聚酯纤维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 错误。2有机物甲的发光原理如下:关于有机物甲和有机物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分异构体B均可发生加成反应C均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D均最多有 7 个碳原子共平面答案 B解析 根据有机物甲和有机物乙的结构简式可知,两者分子式不同,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 错误;有机物甲和有机物乙中均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均可以发生加成反应,B 正确;有机物甲中含有羧基,其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有机物乙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C 错误;有机物甲和有机物乙中均至少有 9 个碳原子共平面,D 错误。3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

    3、的是( )A常温下,pH1 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 H 数目为 1013 NA2B1 mol 金属钠与氧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NAC标准状况下,11.2 L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 CH 键的数目为 2.5NAD用铂电极电解 100 mL 1 molL1 的 CuSO4溶液足够长时间,转移电子数一定为0.2NA答案 B解析 A 项,常温下,pH1 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 H 浓度为 1013 molL1 ,但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出由水电离出的 H 的个数,错误;B 项,1 mol 金属钠与氧气完全反应,Na 转化为 Na ,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NA,正确;C 项,1 个乙烯分子

    4、含有 4 个CH 键,1 个丙烯分子含有 6 个 CH 键,标准状况下,11.2 L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但二者各自物质的量不能确定,故无法计算混合气体中 CH 键的数目,错误;D 项,用铂电极电解 100 mL 1 molL1 的 CuSO4溶液足够长时间,溶剂水也可能会被电解,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 0.2NA,错误。4下列四个选项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向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Al3 4NH 3H2O=AlO 4NH 2H 2O 2 4向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Al3 4OH =AlO 2H 2O 2B氢氧燃料电池

    5、的负极反应(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H 22e =2H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作电解质溶液):H22e 2OH =2H2OCCa(ClO)2溶液中:SO2H 2OCa 2 2ClO =CaSO32HClO少量 CO2通入 Ca(ClO)2溶液中:CO2H 2OCa 2 2ClO =CaCO32HClOD向 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2Fe 2 Cl 2=2Fe3 2Cl 向 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2Fe 2 Cl 2=2Fe3 2Cl 答案 B解析 A 项,Al(OH) 3不能溶于氨水;C 项,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将 CaSO3氧化为CaSO4;D 项,还原性

    6、 I Fe2 ,故向 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l2时,Cl 2先与 I 反应。5实验室按如图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 NaCl)的纯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A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 CO2的空气排尽B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 CO2进入装置C必须在装置、间添加盛有饱和 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中 CO2转移到装置中答案 C解析 测定纯碱的纯度,实验原理是 Ba(OH)2溶液可吸收纯碱与盐酸产生的 CO2产生BaCO3沉淀,通过测定产生的沉淀的质量计算纯碱的质量,从而计算纯碱的纯度。由于装置内空气中含有的 CO2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因此滴入盐酸前,应将装

    7、置中含有 CO2的空气排尽,A 正确;空气中含有的 CO2对测定结果有影响,装置、可以吸收空气中的 CO2,防止空气中的 CO2进入装置,B 正确;由于盐酸容易挥发,装置中产生的 CO2中含有 HCl,但HCl 的存在对测定结果无影响,装置、间不能添加盛有饱和 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否则饱和 NaHCO3溶液吸收 HCl 的同时会生成 CO2,导致测得的 CO2的质量偏大,C 错误;反应结束时,为了使中 CO2被中 Ba(OH)2溶液充分吸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中 CO2转移到装置中,D 正确。6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Y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 倍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WBZ 单质与 Y2反应生成化合物 ZY3C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Y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X4答案 D解析 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 倍的元素只有 O,故 Y 是 O;结合题图可进一步推知 X、Z、W 分别是 N、S、C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 S 的原子半径最大,A 错误。S 与 O2反应生成 SO2,而不是 SO3,B 错误。由于 O 的非金属性强于 N,所以 H2O 的稳定性强于 NH3,C错误。HClO 4的酸性强于 HNO3,D 正确。7

    9、LiOH 和钴氧化物可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 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 LiOH 和 LiCl 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产生标准状况下 2.24 L 氢气,有 0.1 mol 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B电解过程中 B 极区溶液的 pH 变大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Cl 2e =Cl2DA 极区电解液为 LiCl 溶液答案 A解析 由题图可知,B 极区产生 H2,说明 H 在电极 B 上放电,故电极 B 为阴极,Li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移动,结合实验目的是制备 LiOH,可知 B 极区的电解液为 LiOH溶液,否则无法得到纯净的 LiOH,因此 A 极区的电解液为 LiCl 溶液,阳极上 Cl 放电,电极反应式为 2Cl 2e =Cl2,所以 B、C、D 正确;每产生 0.1 mol H2,转移 0.2 mol e ,就有 0.2 mol Li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区,A 错误。


    注意事项

    本文(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选择套题满分练3.doc)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