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2 考点二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1比较下列四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一组:Na 2O2CO 2Na 2O2SO 2二组:Na 2O2FeCl 3(溶液)Na 2O2FeCl 2(溶液)三组:SO 2通入品红溶液中,加热Na 2O2加入到品红溶液中,加热四组:NaOH 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Na 2O2固体加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有同学类比的反应写出的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2SO 2=2Na2SO3O 2,你认为是否合理?_(填“合理”或“不合理”)。(2)比较分析、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相同点:_,差异:_。(3)预测可能的现象:_,可能的现象:_。(4)判
2、断、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_;_。解析:(1)Na 2O2具有强氧化性,发生:Na 2O2SO 2=Na2SO4。(2)FeCl 3与 NaOH反应生成 Fe(OH)3,Fe(OH) 3是不溶性的红褐色沉淀;中 Fe2 具有强还原性,易被 Na2O2氧化并生成 Fe(OH)3,Na 2O2与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会有 O2产生。(3)SO 2的漂白性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易分解的无色物质,Na 2O2的漂白性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4)Na 2O2与 H2O反应生成 NaOH,呈碱性,同时 Na2O2又有漂白性。答案:(1)2Na 2O22CO 2=2Na2CO3O 2 不合理 (2)均会有红
3、褐色沉淀生成并有气体逸出 中气体明显少于中气体 (3)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不能恢复红色 (4)溶液变蓝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2为了探究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2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缓慢通入一定量的 N2后,将装置 D连接好(导管末端未伸入集气瓶中),再向圆底烧瓶中缓慢滴加浓盐酸,剧烈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一段时间后,将导管末端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气体,装置 D中收集到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反应结束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通入一定量的 N2,至装置中气体无色。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
4、B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证明 A中反应有_(填化学式)生成。若B中改放湿润的淀粉KI 试纸,仅凭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证明上述结论,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2)装置 C的作用是_。(3)甲同学认为 O2是 Na2O2被盐酸中的 HCl还原所得。乙同学认为此结论不正确,其不赞成的理由可能为:_;_。(4)实验证明,Na 2O2与干燥的 HCl能反应,完成并配平该化学方程式。Na2O2 HCl= Cl2 NaCl _该反应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快速制取纯净的 Cl2,理由是_;_(要求答出两点)。答案:(1)Cl 2 4H 4I O 2=2I22H 2O(2)吸收 HCl和过量的 Cl
5、2,防止污染空气,使 D中能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3)Na 2O2被还原时氧元素的化合价应该降低,不可能得到 O2 O 2有可能是 Na2O2与盐酸中的 H2O反应所得(4)1 4 1 2 2 H 2O 不能Na 2O2与生成的 H2O反应有 O2生成(或 HCl混在 Cl2中或 H2O混在 Cl2中等) 实验3室没有可直接使用的干燥 HCl气体(或固体与气体反应较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二、Na 2O2与 CO2、H 2O的反应化学反应:2Na 2O22CO 2=2Na2CO3O 22Na2O22H 2O(g)=4NaOHO 21 五个重要关系(1)先后顺序关系一定量的 Na2O2与一定量的
6、 CO2和 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看做 Na2O2先与 CO2反应,待 CO2反应完全后,Na 2O2再与 H2O(g)发生反应。(实际情况复杂得多)(2)电子转移关系不论是与 CO2还是与 H2O(g)反应,CO 2与 H2O(g)均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反应的实质都是 Na2O2自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每有 1 mol 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均为 2 mol。即 2Na2O2O 22e 。(3)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 CO2或 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 Na2O2时,CO 2或 H2O与放出 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 21。(4)气体体积关系若 CO2和水蒸
7、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 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 ,即为生成氧气的量。12(5)固体质量关系相当于固体 Na2O2只吸收了 CO2中的“CO” ,H 2O中的“H 2”;可以看做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 =Na2CO3,Na 2O2 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都不能发生)。2 增重量等于可燃物质量的规律凡分子组成符合(CO) m(H2)n的物质, m g该物质在 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 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 Na2O2后,固体增重必为 m g。或者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要 C、O 原子个数比为 11,即可满足上述条件。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无机化合物:H 2、CO 及 H2和 CO的混合气体。有机化合物:CH 3OH(甲醇)、HCHO(甲醛)、CH 3COOH(乙酸)、HCOOCH 3(甲酸甲酯)、C6H12O6(葡萄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