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命题区间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二卷选择题)角度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定量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注意:这里的速率是指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关注反应的计量数。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稀有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 总压增大 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 反 引 起 应速率不变。(2)恒压:充入“惰性气体” 体积增大 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 引 起 引 起 2反应速率减小。 引 起 4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影响程度不一定相
2、同(1)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 v 正 增大, v 逆 瞬间不变,随后也增大。(2)增大压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的反应速率变化程度大。(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4)升高温度, v 正 和 v 逆 都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5)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1反应 C(s)H 2O(g)CO(g)H 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增加 C 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H2O(g),使体系的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
3、的体积增大答案 A解析 碳单质是固体,增加碳单质的量不能影响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A 项符合题意;容器的体积缩小,压强增大,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 项不符合题意;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水蒸气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 项不符合题意;压强不变,充入氮气,容器的体积增大,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D 项不符合题意。2已知:CaCO 32HCl= =CaCl2CO 2H 2O 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 CaCO3的用量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将先增大
4、后减小D一定条件下反应速率改变, H 不变答案 B解析 盐酸浓度增大,H 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 项正确;由于 CaCO3是固体,若只增大其用量,而不增大其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将不变,B 项错误;由于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会变快,但随着盐酸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会逐渐变慢,C项正确;反应焓变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状态有关,与反应快慢无关,D 项正确。3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1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 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3t/min 0 2 4 6 8 10V(O2)/mL 0.0 9.9 17.2 22.
5、4 26.5 29.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 2 molL1 min1B6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0 平衡常数为 K1;反应 OO 32O2 H0 平衡常数为 K2;总反应:2O 33O2 H0 平衡常数为 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 K 减小B K K1 K2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D压强增大, K2减小答案 C解析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 K 增大,A 项错误; K1 、 K2cO2cOcO3、 K K1K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2O2c
6、OcO3 c3O2c2O3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2(2017天津,6)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Ni(s)4CO(g) Ni(CO)4(g)。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10 5 。已知:Ni(CO) 4的沸点为 42.2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镍与 CO 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 230 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第一阶段,在 30 和 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 C第二阶段,Ni(CO) 4分解率较低
7、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v 生成 Ni(CO)44 v 生成 (CO)11答案 B解析 A 项,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因平衡常数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错误;B 项,第一阶段,50 时,Ni(CO) 4为气态,易于分离,有利于 Ni(CO)4的生成,正确;C 项,第二阶段,230 制得高纯镍的反应方程式为 Ni(CO)4(g)Ni(s)4CO(g),平衡常数 K1 510 4,所以 Ni(CO)4分解率较高,错误;D 项,1K因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再根据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可知,该反应达到平衡时,4 v 生成 Ni(CO)4 v 生成 (C
8、O),错误。3(2017漳州二模)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用平衡浓度计算,也可以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总压不变,用平衡分压计算平衡常数更方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 C2H4(g)H 2O(g)C2H5OH(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的总压强为 p,其中 C2H4(g)、H 2O(g)、C 2H5OH(g)均为 1 mol,则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Kp3pB恒温恒压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 和 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 mol、2 mol 和 4 mol。若此时 A、
9、B 和 C 均增加 1 mol,平衡正向移动C恒温恒压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N 2(g)3H 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时,N2、H 2、NH 3各 1 mol,若此时再充入 3 mol N2,则平衡正向移动D对于一定条件下的某一可逆反应,用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和用平衡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其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都只与温度有关答案 C解析 A 项,C 2H4(g)H 2O(g)C2H5OH(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的总压强为p,其中 C2H4(g)、H 2O(g)、C 2H5OH(g)均为 1 mol, Kp ,正确;B 项,p13p13p13 3p如 A、B 和
10、C 的物质的量之比按照 212 的比值增加,则平衡不移动,而“均增加 1 mol”时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了 B,则平衡向右移动,正确;C 项,恒温恒压下, Kp ,加入 3 mol N2后, Qp p2(NH3)p(N2)p3(H2) (f(p,3)2p3(f(p,3)3 9p2 (f(p,6)2(f(2p,3)(f(p,6)3, Qp Kp,平衡不移动,错误;D 项,对于一定条件下的某一可逆反应,用平衡浓度表示9p2的平衡常数和用平衡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表示方法不同其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浓度变化无关,正确。12角度四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的综合判断理
11、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 5 种常见图像(1)浓度(或物质的量)时间图像描述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的过程,如:反应 A(g)B(g) AB(g)的浓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2)体积分数温度图像描述平衡进程,如:在容积相同的不同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相同量的 N2和 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 N2(g)3H 2(g)2NH3(g),在某一时刻,测定 NH3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A、B 未到达平衡;C 点最大,恰好到达平衡;D、E 体积分数变小,是升温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可推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13(3)速率时间图像描述平衡移动的本质,如:N 2(g)3H 2(g)2NH3(g) H92.4 kJ
12、mol1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正、逆反应速率( v)变化图像如图所示。(4)物质的量(或浓度、转化率、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描述温度(或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如:放热反应 2X(g)Y(g) 2Z(g),在不同温度( T1和 T2)及压强( p1和 p2)下,产物 Z 的物质的量 n(Z)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T1 T2, p1 p2。(5)恒压(或恒温)线描述反应在不同压强或温度下,平衡移动与反应特征的关系,如: mA(g) nB(g)xC(g) yD(g),A 的转化率 A与 p、 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 m n
13、x y。题组一 单一自变量图像的分析1温度为 T 时,向 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mol PCl5,发生反应:PCl 5(g)PCl3(g)Cl 2(g) H a kJmol 1(a0)。010 min 保持容器温度不变, 10 min 时改变一种条件,整个过程中 PCl5、PCl 3、Cl 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4A04 min 的平均速率 v(Cl2)0.05 molL 1 min1B10 min 时改变的条件是分离出一定量的 PCl5C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 2.0 mol PCl3和 2.0 mol Cl2,保持温度为 T,反应达平衡
14、时放出的热量大于 1.6a kJD温度为 T,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 1.0 mol PCl5、0.10 mol PCl3和 0.1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 v 正 v 逆答案 C解析 由 图 像 看 出 , 在 4 min 时 生 成 了 0.2 mol Cl2, 故 v(Cl2) 0.025 0.2 mol2.0 L 4 minmolL 1min 1,A 项错误;分离出 PCl5, n(PCl5)减少,平衡逆向移动, n(PCl3)和 n(Cl2)也减少,与图像不符,B 项错误;根据原平衡可知,达到平衡时生成 PCl3和 Cl2的物质的量都是 0.2 mol,若加入 1.0 mol
15、 PCl3和 1.0 mol Cl2,达到平衡时反应掉 PCl3和 Cl2各 0.8 mol,放热 0.8a kJ,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气体体积增大,投入 2.0 mol PCl3和 2.0 mol Cl2时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大于 1.6a kJ,C 项正确;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0.025,按照 D 项所述加入时0.10.10.4Qc 0.005 K,反应正向进行, v 正 v 逆 ,D 错误。0.050.050.52甲醇脱氢可制取甲醛:CH 3OH(g)HCHO(g)H 2(g)。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反应在 1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16、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1 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 K600 K K750 KB从 Y 点到 Z 点可通过增大压强实现C在 T1 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8.1D若工业上利用此反应进行生产,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宜将反应温度升高至 1 050 K 以上15答案 C解析 由图示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甲醇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 750 K 时平衡常数大于 600 K,A 项错误;Y 点与 Z 点的温度不同,不可能通过增大压强实现,B 项错误;在 T1 K 时,甲醇的转化率为 0.9,则反应的K 8.1,C 项正确;由图示可知在 900 K 左右
17、,甲醇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再升0.90.91 0.9高温度转化率增幅不大,但会提高能耗,D 项错误。3H 2S 受热分解的反应为 2H2S(g)2H2(g)S 2(g)。在恒温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 的分解实验,以 H2S 起始浓度均为 c molL1 测定 H2S 的转化率,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 曲线表示 H2S 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b 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的转化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985 时,H 2S 按上述反应分解的平衡常数 K0.8c9BH 2S 的分解为吸热反应C图像能解释: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D如果只将上述条件中的温度改为压强,图像的形式基本
18、不变答案 D解析 以 H2S 起始浓度均为 c molL1 测定 H2S 的转化率,985 时 H2S 的转化率为 40%,则2H2S(g)2H2(g)S 2(g)起始浓度/molL 1 c 0 0转化浓度/molL 1 0.4c 0.4c 0.2c平衡浓度/molL 1 0.6c 0.4c 0.2c则 K ,A 项正确;由图像可知,随着温度升高,硫化氢的转化率逐0.2c0.4c20.6c2 0.8c9渐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即此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 项正确;温度升高,曲线 b 向曲线 a 逼近,反应速率加快,C 项正确;如果增大压强,则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硫化氢的转化率减小,D 项错误。1
19、6这类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题,一般是给出曲线,让考生分析同一反应体系中某种物质的“量”与时间、温度(压强)的关系。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1)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依据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或平衡的因素解答。(2)分析曲线中的特殊点,如:起点,拐点(先拐先平),平衡点,厘清数据之间的关系。17题组二 多重变量图像题的分析4(2018潍坊三模)已知:2CH 3COCH3(l) 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 CH3COCH3分催 化 剂 别在 0 和 20 下反应,测得其转化率( )随时间( t)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表示 20 时的转化反应B
20、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在 a 点时,曲线和表示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相等D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顺序为:dbc答案 D解析 曲线斜率大,反应速率大,是温度较高的情况,A 错误;由图像可知曲线对应的平衡转化率明显比曲线小,因而 B、C 均错;d 点对应的温度和反应物的浓度最大,b 点与d 点的温度相同但反应物的浓度小,b 点与 c 点反应物的浓度相同,但温度高于 c 点,故 D项正确。5一定条件下,反应:6H 2(g)2CO 2(g)C2H5OH(g)3H 2O(g)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H0B达平衡时, v 正 (H2) v 逆 (CO2)Cb 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21、 K 值大于 c 点Da 点对应的 H2的平衡转化率为 90%答案 D解析 升高温度,CO 2的转化率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H0,A 项错误;达平衡时, v 正 (H2)3 v 逆 (CO2),B 项错误;升温,平衡左移,b 点温度高,其平衡常数18小,C 项错误。6在 20 L 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 12 充入 CO 和 H2,发生反应 CO(g)2H 2(g)CH3OH(g) H。测得 CO 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及不同压强下 CO 的变化如图所示, p2和195 时 n(H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2和 195 时 n(H2)t/min
22、 0 1 3 5n(H2)/mol 8 5 4 4A.p2和 195 时,03 min,反应速率 v(CH3OH) molL1 min123B p1 p2, H0C在 p2和 19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5D195 、 p2时,在 B 点: v 正 v 逆答案 C解析 A 项,03 min, n(H2)4 mol, c(H2) 0.2 molL1 , v(H2)4 mol20 L,则 v(CH3OH)0.033 molL1 min1 ,错误;B 项,由任意一条曲线知,0.2 molL 13 min随温度升高,CO 转化率减小,故 H0,由于增大压强时,平衡右移,故 p1 p2,错误;C
23、项,达到平衡时,CO、H 2、CH 3OH 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0.1 molL1 、0.2 molL1 、0.1 molL1 ,则平衡常数 K 25,正确;D 项,从 B 点到cCH3OHcCOc2H2 0.10.10.22 10.04A 点,CO 转化率减小,故 v 正 v 逆 ,错误。多条件变量图像,往往表现为多条曲线并存。解答这类考题的关键是:(1)用好“定一议二”的方法,当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即转化为单一自变量的图像问题)。(2)找出曲线变化的相同和不同,根据条件的不同,分析外因条件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9命题区间特训A 组1将 BaO
24、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 2BaO2(s)2BaO(s)O 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减小 BBaO 的量不变C氧气压强不变 D氧气的浓度变大答案 C解析 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因温度不变,所以平衡常数不变,A 错误;缩小容器容积,平衡逆向移动,BaO 的量减小,B 错误;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c(O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氧气浓度不变,D 错误。2(2017大同一模)利用 I2O5可消除 CO 污染,其反应为 I2O5(s)5CO(g) 5CO2(g)I 2(s);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 I2O5固体的
25、 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2 mol CO,测得 CO2气体体积分数 (CO2)随时间 t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点时,CO 的转化率为 20%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恒定,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b 点和 d 点的化学平衡常数: Kb KdD T2 温度下,0 到 0.5 min 反应速率 v(CO)0.3 molL 1 min1答案 C解析 5CO(g)I 2O5(s)5CO2(g)I 2(s)起始量/mol 2 0转化量/mol y yb 点量/mol 2 y y根据 b 点时 CO2的体积分数 (CO2) 0.80,得 y1.6 mol,CO 的转化率为y2100%
26、80%,A 项错误;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容器内压强恒1.6 mol2 mol定,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B 项错误;由于反应温度不同,且 b 点比 d 点时生成物 CO2的体积分数大,说明进行程度大,则化学平衡常数: Kb Kd,C 项正确;20T2温度下,0 到 0.5 min 时,5CO(g)I 2O5(s)5CO2(g)I 2(s)起始量/mol 2 0转化量/mol x xa 点量/mol 2 x x根据 a 点时 CO2的体积分数 (CO2) 0.30,得 x0.6 mol,则从 0 到 0.5 min 时的反x2应速率为 v(CO) 0.6 molL 1 min1
27、 ,D 项错误。0.6 mol2 L0.5 min3以甲烷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反应如下:反应:CH 4(g)CO 2(g)2CO(g)2H 2(g) H1274 kJmol 1反应:CO(g)2H 2(g)CH3OH(g) H290 kJmol 1已知: 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为 100; T2时,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测得CO、H 2、CH 3OH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1 )分别为 0.05、0.1、0.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可以减小 H1,提高反应速率B反应中,加热或加压均可提高原料气的平衡转化率C由上述数据可判断反应的温度: T1 T2DCO(g)C
28、H 3OH(g)CH4(g)CO 2(g) H157 kJmol 1答案 C解析 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使用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 H1不变,故 A 项错误;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加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原料气的转化率降低,反应前气体系数之和大于反应后气体系数之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料气的转化率增大,故 B 项错误; T2时的化学平衡常数 K 200100,反应0.10.050.12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即 T1 T2,故 C 项正确;反应反应得到 CH4(g)CO 2(g)CO(g)CH 3OH(g) H184 kJmol1 ,C
29、O(g)CH 3OH(g)CH4(g)CO 2(g) H184 kJmol 1 ,故 D 项错误。4在一定条件下,将 A 和 B 各 0.32 mol 充入 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 2C(g) H0,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min 0 2 4 7 921n(B)/mol 0.32 0.24 0.22 0.20 0.20A.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0.32 mol A,再达到平衡时,B 的转化率增大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 v 逆 v 正C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各 0.64 mol A 和
30、B,平衡时 n(C)0.48 molD反应前 2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0.004 molL 1 min1答案 A解析 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0.32 mol A,平衡正向移动,B 的转化率增大,A 项正确;根据题意 H0,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 逆 v 正 ,B 项错误;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64 mol A 和 0.64 mol B,相当于压强增大为原来的 2 倍(或者使体积变成原来的一半),因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而加压时平衡不移动,但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会变成原来的 2 倍,原平衡时 n(B)0.20 mol, n
31、(C)2 (0.32 mol 0.20 mol) 0.24 mol, 因 此 达 到 新 平 衡 时 n(C) 0.48 mol, C 项错 误 ; 先 求 前 2 min B 的平均反应速率 v(B)0.004 molL1 min1 ,则 v(C)2 v(B)0.008 molL 1 min1 ,D 项错误。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镍粉后再充入一定量的 CO 气体,发生反应:Ni(s)4CO(g) Ni(CO)4(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温度/ 25 80 230K 5104 2 1.9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生成 Ni(CO)4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在 8
32、0 时,测得某时刻 Ni(CO)4、CO 的浓度均为 0.5 molL1 ,则此时 v 正 v 逆C230 时反应 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约为 5.3104D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 CO,达新平衡时,CO 的百分含量将增大答案 C解析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错误;在 80 时,某时刻 8 K2,反应逆向进行, v 逆 v 正 ,B 项错误;Ni(CO)cNiCO4c4CO4(g)Ni(s)4CO(g)为题给反应的逆反应,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C 项正确;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再充入少量 CO,相当
33、于对原平衡加压,平衡正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 的百分含量将减小,D 项错误。6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的反应为 6H2(g)2CO 2(g)CH2=CH2(g)4H 2O(g),已知温度对22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乙烯的速率: v(M)有可能小于 v(N)B平衡常数: KM KNC当温度高于 250 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催化剂用量,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变大答案 D7乙二醇的制备原理为 CH3OOCCOOCH3(g)4H 2(g)HOCH2CH2OH(g)2CH 3OH(g) H34 kJmol1 ,
34、下图表示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乙二醇的产率随原料投料比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其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体系压强为 1.5 MPa、2.5 MPa、3.5 MPa 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料投料比越大,平衡常数 K 越大B原料投料比越大,乙二醇的产率越小C升高温度后, v 正 v 逆D曲线丙对应的压强 p(丙)1.5 MPa答案 D解析 温度不变,平衡常数 K 不变,A 项错误;由图像可知,一定范围内原料投料比越大,乙二醇的产率越大,B 项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 v 正 v 逆 ,C 项错误;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二醇的产
35、率增大,D 项正确。8已知:CO(g)H 2O(g)CO2(g)H 2(g) H41 kJmol1 。相同温度,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23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容器编号CO H2O CO2 H2达平衡过程体系能量的变化 1 4 0 0 放出热量:32.8 kJ 0 0 1 4 热量变化: Q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80%B平衡时,若向容器中再加入 0.2 mol CO 和 0.2 mol CO2,则 v 正 v 逆C Q8.2D容器中 CO 的转化率与容器中 CO2的转化率之和为 1答案 A解析 根据放出的
36、热量可知,达到平衡时反应掉 0.8 mol CO,A 项正确;根据中的数据可知,平衡时 CO、H 2O、CO 2、H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0.2 mol、3.2 mol、0.8 mol、0.8 mol,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1,当平衡时再加入 CO 和0.80.80.23.2CO2各 0.2 mol 时, Qc K,反应正向进行, v 正 v 逆 ,B 项错误;根据平10.80.43.2 11.6衡常数可知,达到平衡时 CO2剩余 0.2 mol,即反应掉 0.8 mol CO2,故 Q41 kJmol1 0.8 mol32.8 kJ,C 项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中 CO
37、 的转化率为 80%,中 CO2的转化率也为 80%,D 项错误。B 组1已知:2SO 2(g)O 2(g)2SO3(g) H0 且压强 p1 p2,下列图像中曲线变化错误的是( )答案 C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 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A 项正确;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O 3的百分含量增大,B 项24正确;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C 项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由于平衡逆向移动,故升温瞬间 v 逆 v 正 ,D 项正确。252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 2(g)H 2(g)CO(g)H 2
38、O(g),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可增大焓变B加压可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C升温可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D增大 H2浓度可使达到新平衡时 CO 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 C解析 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 项,加入催化剂,焓变不发生变化,错误;B 项,该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加压,化学平衡不移动,错误;C 项,正反应吸热,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正确;D 项,增大 H2浓度,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时 CO 的体积分数减小,错误。3在 2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X 和 1 mol Y 发生反应:2X(g
39、)Y(g) 3Z(g),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 X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Q 点时,Y 的转化率最大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CW 点 X 的正反应速率等于 M 点 X 的正反应速率D若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充入 Z,达到新平衡时 Z 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 A解析 分析图像,X 的体积分数先减小后增大,减小到最低,这是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后增大,这是平衡的移动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Y 的转化率降低,Q 点时最大,A项正确;升高温度,X 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使平衡常数减小,B 项错误;M 点温度较高,故反应速率较快,C 项错误;保持
40、温度不变,平衡时再充入 Z,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体积分数相等,D 项错误。4将 I2溶于 KI 溶液中,能配制成浓度较大的碘水,主要是发生了反应:I 2(aq)I (aq)I (aq)。该平衡体系中,I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 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 3 326一点都代表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 vM vPB平衡常数: KN KPCM、N 两点相比,M 点的 c(I )大DQ 点时, v 正 v 逆答案 D解析 A 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vM vP;B 项,由题图可知,升温, c(I )减小, 3所以平衡常数: KN KP;C 项,M、N 两
41、点相比,M 点温度低于 N 点温度,升温,平衡左移,所以 M 点的 c(I )小。5如图表示可逆反应 N2(g)3H 2(g)2NH3(g) H0 达平衡后,改变某一反应条件,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1时降低了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t1时增大了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t1时增大了 N2的浓度同时减小了 NH3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t1时可能使用了催化剂答案 C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 t1时刻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达新平衡后正反应速率比第一次平衡时小,说明 t1时刻逆反应速率减小。A 项, t1时降低温度, v 正 将减小;B 项,
42、 t1时增大压强,达新平衡后 v 正 应比第一次平衡时大;D 项, t1时使用催化剂, v 正 增大且平衡不移动。6在 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 1 mol CO2和 2.75 mol H2发生反应 CO2(g)3H 2(g)CH3OH(g)H 2O(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及压强下,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7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压强大小关系为 p1 p2 p3CM 点对应平衡常数 K 的值约为 1.04102D在 p2及 512 K 时,图中 N 点 v 正 v 逆答案 C解析 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该反应
43、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错误;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大,则 p3 p2 p1,B 项错误;M 点时, n(CH3OH)0.25 mol,据此计算出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 c(CO2)0.75 molL1 , c(H2)2 molL1 , c(CH3OH) c(H2O)0.25 molL1 , K 1.0410 2 ,C 项正确;在 p2及 512 K 时,图中 N 点甲醇的0.250.250.7523物质的量比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小,反应正向移动才能达到平衡,此时 v 逆 v 正 ,D 项错误。7已知:2NO 2(g)CH 4(g) N2(g)CO 2(g)2
44、H 2O(g) H,向容积为 2 L 的恒容密闭催 化 剂 容器中,充入 NO2和 CH4的混合气体 0.3 mol 充分反应。不同投料比时,NO 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上图所示投料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nNO2nCH4A H0B x2C400 K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5102D投料之比为 2 时,Q 点 v 逆 (CH4)小于 P 点的 v 逆 (CH4)答案 C解析 根据图像,随着温度升高,NO 2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 H0,故 A 项正确;增加投料比,即可以认为增大 n(NO2),相同温度下,在等于2 的基础上增大 n(NO2),根据勒夏
45、特列原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 4转化率增大,但28NO2的转化率降低,即 x2,故 B 项正确;400 K 时,投料比为 2,即 n(NO2)0.2 mol, n(CH4)0.1 mol,2NO2(g) CH 4(g) N2(g) CO 2(g) 2H 2O(g)催 化 剂 起始: 0.2 0.1 0 0 0变化: 0.250% 0.150% 0.150% 0.150% 0.250%平衡: 0.1 0.05 0.05 0.05 0.1K 2.510 2 ,故 C 项错误;Q 点cN2cCO2c2H2Oc2NO2cCH40.052 0.052 0.1220.1220.052移向 P 点,
46、NO 2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即 Q 点 v 逆(CH4)小于 P 点的 v 逆 (CH4)。8(2017江苏,10)H 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70 时不同条件下 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 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 pH 越小,H 2O2分解速率越快C图丙表明,少量 Mn2 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 2O2分解速率越快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 2 对 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答案 D解析 A 项,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错误;B 项,NaOH 浓度越大,即 pH 越大,H 2O2分解速率越快,错误;C 项,由图可知,Mn 2 存在时,0.1 molL1 NaOH 中 H2O2的分解速率比 1 molL1 NaOH 中 H2O2的分解速率快,错误;D 项,由图可知,碱性条件下,Mn 2 存在时,对 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