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六、化学基本理论误区突破(一)关于元素周期律(表)的 6 大误区常见误区 出错原因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A 族的元素忽视了第A 族的 H 的最高正价为1,最低负价为1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其族序数忽视了氧元素无最高正价,氟元素无正价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忽视了关键词“最高价”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忽视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误认为同周期相邻两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都等于 1忽视了长周期也有相差 11 或 25 的情况误认为得(失)电子数的数目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越强忽视了元素原子得失电
2、子数目的多少与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2)非金属元素原子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3)三氯化硼分子中,B 原子最外层满足了 8 电子结构()(4)第A 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A 族的强()(5)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 FON,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氟气能置换水中的氧,氧气也能置换2出氨中的氮()(6)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7)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8)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 23 种()(二)热化学中的
3、 5 个易错点致误原因 特别提醒忽视反应热的意义 H 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对于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平衡可能发生移动,但 H 不变忽视反应热和平衡常数的计算的不同A(g) B(g)C(g) H1,平衡常数为12K1;C(g) B(g)D(g) H2,平衡常数为12K2。则反应 A(g)B(g) D(g) H H1 H2,平衡常数 K K1K2忽视用键能或用能量计算反应热时公式的不同 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忽视催化剂对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影响不同催化剂能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忽视反应热的符号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需带上正、负号进行比较判断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已知 2C(s)2O 2(g)=2CO2(g) H a2C(s)O 2(g)=2CO(g) H b,则 ab()(2)甲烷的标准燃烧热 H890 kJmol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2O 2(g)=CO2(g)2H 2O(g) H890 kJmol 1 ()(3)已 知 S(s) O2(g)=SO2(g) H1 Q1 kJmol 1, S(g) O2(g)=SO2(g) H2 Q2 kJmol 1, 则 Q1b()(3)pH4 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4)无论在酸溶液中还是在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5、c(H ) c(OH )()(5)某盐溶液呈酸性,一定是由水解引起的()(6)水解方程式都必须写“ ”()(7)沉淀转化只能是 Ksp大的沉淀转化为 Ksp小的沉淀()(8)中和等体积、等 pH 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 NaOH 的量相同()(9)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3.4()(10)在 NaHCO3溶液中加入 NaOH,不会影响离子的种类()(11)在 NaHSO4溶液中, c(H ) c(OH ) c(SO )()24(12)0.1 molL1 氨水中加入 CH3COONH4固体, 比值变大()cOH cNH3H2O6(13)用标准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H3COO
6、H 到终点时, c(Na ) c(CH3COO )()(14)室温时,向等体积 pH a 的盐酸和 pH b 的 CH3COOH 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钠后,两溶液均呈中性,则 ab()(15)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 CH3COOH 的 pH 相同,由水电离出的 c(H )相同()(16)溶液均为 0.1 molL1 的CH 3COOH NH 4ClH 2SO4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五)突破电化学中的易错点致误原因 应对策略 解释或举例混淆电解池和原电池原理根据电池反应,充电时为电解池,放电时为原电池;与电源连接的为电解池,提供电流的为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为Li1 xMnO
7、2Li xC6 LiMnO放 电 充 电2C 6,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LixC6 xe =C6 xLi ,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LiMnO2 xe =Li1 xMnO2 xLi电解时忽视惰性电极和非惰性电极的区别惰性电极为石墨、Pt、Au 等,Cu、Fe 等金属都是非惰性电极惰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电极不参与反应,非惰性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发生氧化反应不清楚电池正、负极所带电荷情况,错误判断离子迁移方向原电池中,负极附近溶液带正电,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正极附近溶液带负电,阳离子向正极迁移;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迁移,阳离子向阴极迁移在 Cu、Zn、H 2SO4形成的原电池中,SO 向 Zn(负极)迁
8、移,24H 向 Cu(正极)迁移;电解NaCl 溶液时,Na 、H 向阴极移动,Cl 、OH 向阳极移动不理解电解反应,错误判断加入复原物质需根据电解反应方程式判断电解 CuSO4溶液,2CuSO42H 2O2Cu2H 2SO4= = = = =电 解 O 2,对于此反应,每生成1 mol O2,析出 2 mol Cu,加入 2 mol CuO 或 2 mol CuCO3,溶液可复原,加入 2 mol Cu(OH)2则多了 2 mol H2O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Cu2H =Cu2 H 2既可在原电池中完成,也可在电解池中完成()(2)蓄电池充电时,标志着“”的电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3)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4)在铜锌原电池(Zn|H 2SO4|Cu)中,硫酸根离子向正极移动;在电解(惰性电极)硫酸溶液时,硫酸根离子向阳极移动()(5)用惰性电极电解 MgCl2溶液时,阴极可能得到固体镁()(6)用惰性电极电解 KOH 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O 22H 2O4e =4OH ()(7)以 Pt 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若两极只有 H2和 O2析出,则溶液的浓度一定改变()(8)铜与稀硫酸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 24e 4H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