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增分非选择题天天练六(无答案).doc

    • 资源ID:1136761       资源大小:20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增分非选择题天天练六(无答案).doc

    1、1非选择题天天练(六)1.(2018广东深圳调研)将甲细菌提取物(含 A、B、C、D 四种有机物的混合物)和活的乙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培养基中分离出了活的甲细菌。在无法对上述四种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的前提下,为确定 AD 中是哪种物质能使乙细菌转化为甲细菌,请根据题意设计相关实验,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1)设计思路: 。 (2)预期结果 。 (3)结论: 。 2.(2018广东深圳调研二)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某物质(X)对突触传递功能的影响。(1)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产生 传至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导致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一般地说,神经

    2、递质与激素在发挥作用时的共同点是 。 (2)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 Glu受体抑制剂、物质 X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结果表明,X 对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所起的作用是 。 (3)科研人员用 Glu和 Glu+X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 X对 (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 3.(2018高考终极预测卷)科学家观测大山雀的繁殖情况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不同地区大山雀产卵量表地区 平均产卵数赤道 23 枚温带和亚寒带 46 枚(1)从上表可知,不同地区大山雀产卵数量不同。有科学家依据达尔文的 学

    3、说,解释赤道地区产卵量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匮乏,若雏鸟越多,每只雏鸟得到的食物就越少,成活率就越低。若该假设成立,当人为从巢穴中移除一部分鸟卵,则剩余后代 ,但实验结果与之不符,移除鸟卵后雌鸟会改变喂食总量。因此,有人质疑这一实验方法的科学性,理由是 。 2(2)有科学家花费 22年时间,连续观察某地树林中数千个大山雀巢穴,统计每巢穴中的产卵数目和后代成活率如上图所示。每巢产卵数目为 时,后代成活率最高。成鸟抚育雏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影响其下一次繁殖的时间和机会,科学家称之为“生殖成本” 。请从上图找出一点支持此理论的证据 。 4.(2018福建厦门二模)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

    4、王”,但其抗寒能力较差,在高纬高寒地区种植难以存活。研究人员将纯种不抗寒苜蓿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再经过多年选育,培育出两个抗寒苜蓿新品种(号和号)。下面是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的杂交实验以及实验结果:(1)上述选育新品种号和号的方法是 ,苜蓿植株抗寒性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不都是简单的 关系。 (2)实验一的 F1植株可产生 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F 2的抗寒苜蓿植株中,杂合抗寒苜蓿占比例为 。 (3)新品种号的基因型为(基因用 A、a 和 B、b 表示) ,实验二的 F2抗寒植株含有 种基因型。 (4)苜蓿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T、t 控制。研究者用纯种紫花和白花杂交后的 F

    5、1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苜蓿,请你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 。 。 5.(2018广东珠海一模)地球上的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 70亿吨,其中 40%60%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纤维素分解菌,其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基培养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1)研究小组将滤纸埋在土壤里,30 天后再从已经腐烂的滤纸上提取土样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请说说这么做的道理是什么? 。 (2)上述流程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要以 为唯一碳源。流程常用 染色法, 过程利用染色法能够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原

    6、因是 3。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就是围绕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的。请列举几项该研究小组应该实施的无菌操作(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答出两点即可)。为了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外来杂菌污染,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对照培养基的处理是 。 (4)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纤维素分解菌落的数量,发现测定的结果往往比实际活菌数量要少,原因是 。 6.(2018河北保定二模)玉米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玉米中的细菌 BT基因能表达一种毒蛋白,这种毒蛋白能有效杀死玉米螟(一种农业害虫)。请回答下列 问题:(1)BT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称为 。在基因表达载体中,除了要有 BT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和 。将 BT基因导入玉米细胞常用 法。 (2)取 100株扩增后的转基因玉米作为实验组, 作为对照组,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种植, ,观察统计玉米螟数量,以确定转基因玉米是否抗虫及抗虫程度。 (3)某科研小组发现转基因玉米抗虫效果不佳,考虑使用蛋白质工程通过 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 (4)为了防止抗虫玉米通过花粉传播带来的生态学问题,科研小组考虑将抗虫基因导入到玉米根尖细胞的 中以防止基因污染,同时在大规模种植的抗虫玉米田中设置一个或多个避难所种植普通玉米,目的是 。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增分非选择题天天练六(无答案).doc)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